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攝影報道
“我見證了小區從建設、破敗到改造的全過程,現在一回家心情美滋滋的。”
在內江龍珠茗苑小區煥然一新的廣場上,58歲的江敏正嫻熟地演示著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作為小區25年的老住戶,這位曾經的建筑工人如今有了新身份——小區改造的“民間導游”。
龍珠茗苑小區航拍
家園蝶變:
從坑洼地面到有了健身器材
時光倒回,龍珠茗苑小區建設之初,江敏來到施工現場上班,啟動卷揚機將物料送到施工中的樓層,干了七八個月。
“房子建成后,我買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房子,三室兩廳,一家人一住就是25年?!?/p>
20世紀90年代修建的樓房功能本就不完善,再加上歲月洗禮,小區逐漸破敗而雜亂。
地面坑坑洼洼,綠化帶沒有修剪,樹木東倒西歪,車輛亂停亂放,電線、通信線路等一大股懸掛在外,尤其是下雨天污水外溢嚴重。
“以前根本不喜歡在樓下耍,環境衛生差,蚊子、老鼠多,家里蟑螂也多?!苯艋貞浀?。
轉折始于2023年,龍珠茗苑小區被納入內江城市更新項目。
“原來的設計方案里,這塊空地要改造成停車位?!苯粽驹谂ぱ鞯膱A盤上,握著扶手,一邊轉動一邊介紹,她和鄰居們提交的改造建議書,最終讓小區新增了健身區和休閑座椅。
隨后,江敏還興致勃勃地當起了導游,帶領記者轉了一圈?!澳憧矗@里綠化帶后移,空出的位置變成了停車位?!薄靶略隽瞬簧僬彰髀窡?,晚上出來散步方便多了”……說起小區的變化,江敏滔滔不絕。
江敏牽著鄰居小朋友玩耍
城市更新:
群眾需要什么就改什么
龍珠茗苑的蛻變不是個案。
近年來,內江市立足城市新區老區發展不平衡、老舊小區改造更新不足的實際,明確提出把城市建設的重點轉移到推進城市更新上來,探索推動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工程,走出了一條具有內江特色的可持續城市更新改造新路子。
對此,高新區勝利街道新立社區黨總支書記廖厚新深有感觸:“從最初的壩壩會冷場,到后來居民主動提建議,這種參與感的轉變才是城市更新的最大收獲?!?/p>
從建筑本體修繕到小區環境整治再到服務設施提升,按照“群眾最需要什么就改什么、什么條件差就改什么”的原則,當地將面子、里子、底子三手共抓,對老舊小區建筑屋面、外墻、樓梯、消防設施、院壩等公共部位實施維修更新,強力整治城市“蜘蛛網”等問題,切實改善老舊小區居住條件和環境。
有數據顯示,內江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19個,改造老舊燃氣管道約105公里。建成停車場40個,新增停車位3648個、充電樁146個。新(改)建“甜城綠道”30公里、口袋公園10個,新增城市公共綠地約40萬平方米。
站在新鋪設的透水地磚上,江敏指著重新規劃的停車位告訴記者:“現在每天回家,看到整潔的環境就覺得舒心?!边@句樸實的評價,恰是內江“把城市更新作為最大民生工程”理念的最佳注腳。
隨著“美好生活在‘蔗’里”的深入報道,更多這樣的煥新故事正在甜城大地持續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