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城市的名字,能夠被大眾廣泛關注,大概率上只有一種可能:這里發生了足以轟動全國的事情。
一般而言,在一個14億人口的龐大系統中,很難有一件事能夠產生足夠大、而且能夠持續多年的影響力。
大多情況下,這件轟動一時的事,在熱度褪去之后,大眾就會將這件事淡忘了下去。
在作者的印象中,有兩句來自公檢法的語錄,哪怕過去了很多年,仍然被大眾所熟記:
一件發生在南京:不是你撞的,為什么要扶?另一件發生在北京:他們打你,你為什么要反抗?
不夸張地說,在14億人口的中國,老人倒地、校園凌霸一類的事情并不少見,但大多情況下,正義能夠得到伸張。
大同一件發生在兩年前的訂婚案,時至今日仍是很多網友關注的重點,其核心邏輯與前述兩件事大致相同。
大同訂婚這件事,是否構成強奸罪,來自男方的證據表明,這似乎并不是那么可靠的一個結論。
但梳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你會發現一件極其可怕的事:婚姻這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大事,居然是房子、彩禮、戒指的討價還價。
浪漫的愛情、美好的婚姻,何時演變成為單純的買賣了?
比買賣更過份的是,生意不成仁義也不再,看起來強奸罪就是這么定下來的(一審證據主要來自女方:違背了婦女本人意愿)。
有沒有宏觀數據支持這個結論:婚姻,真的又是一樁買賣嗎?你可以看離婚數據,也可以看結婚登記人口中的再婚比例。
下圖展示了1990年以來的再婚人數,及占結婚登記的比例。
數據顯示,2000年前后,當年有超過百萬人再次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之后的20年間,先離婚、再和另一個人結婚,這似乎成了一種流行的風尚:再婚人口迅速突破400萬,達到455萬。
2020年至2022年間,這一指標有明顯的下降。
下降的原因,大概率不是感情和好,而是出不了門、沒法去法院或民政辦理離婚手續。
所以2023年度,這一指標又上升到350萬左右。
1990年來,全國累計有7400萬人離過婚,并再次結婚。按全國14億人算,這相當于每20個人,就有一個人結過兩次婚。
從占當年結婚人口的比重看,這一指標在2019年創下了四分之一的新紀錄,相當于每4個結婚的人,就有一個人是二婚、三婚甚至四婚。
這足以表明,社會經濟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婚姻已經形如兒戲,可隨時拋棄,而非從一而終、白頭偕老。
人類社會的大多數活動,其本質仍然是以利益為導向,當一件事的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時,這個活動大概率會被終止。
很多人選擇離婚,大概率也是因為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婚姻的另一半,索取過度。
大同訂婚案之所以受關注,很可能與關鍵詞回報率有極大的關系。
讓婚姻的雙方獲得均等的回報,讓婚姻回歸家庭本身,而不是在買賣或生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于大同訂婚案這件事,其更重要的意義,或許在此。至于是男方勝出、或女方敗訴,其本身并沒那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