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國時期開始,上海的高等教育事業迎來高速發展期,良好經濟基礎使得上海高校能吸引大量頂尖學者,所以民國時期上海誕生大量全國著名高校。
新中國成立以后,上海同樣是國家高等教育事業布局的重要地區,通過各種調整,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都被評為全國首批重點大學。
改革開放以后,國家開始評選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大學。上海高校入圍985工程的數量僅次于北京,入圍211工程的數量僅次于北京和江蘇,也是表現得非常出色。
但是在評選211高校過程中,上海市確實是存在遺憾。因為有一所非常著名的高校,因名額問題最終沒有成為211大學,如今也很難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讓人感到極為遺憾。
上海最悲催的一所大學
國家推出雙一流建設計劃后,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等都陸續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有一所高校比這三所大學,還強卻一直落榜。
這所高校就是法學界赫赫有名的華東政法大學。回顧學校的發展歷史,會發現華東政法大學是國家在1952年院系調整過程中,專門來成立的政法類高校。
學校當年由圣約翰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東吳大學、浙江大學、震旦大學等,著名高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合并而來,命名為華東政法學院,所以學校的起點非常高。
改革開放以后,華東政法學院全面恢復招生,并成為國家司法部直屬高校,畢業生直接分配到國家的各類政法機關工作,所以,華東政法學院是當年法學界“五院四系”的重要成員。
國家于1996年推出211工程建設計劃,當時國家部委基本都擁有一個推薦名額,當時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學院和華東政法學院都是司法部直屬高校,實力方面差距并不大。
當時司法部經過衡量后,并沒有偏袒任何一方,沒有直接給予任何高校211名額。后面國家機構改革,沒有被評為211高校的部屬高校,都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
因此,2000年,學校由原司法部管理的院校改為教育部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而中國政法大學則是劃歸教育部管理,于2005年拿到教育部的211名額。
當時上海市屬211高校的名額,已經給予完成合并的上海大學。在這樣的背景下,華東政法學院雖然升級為華東政法大學,卻永遠遺憾地和211高校失之交臂。
依托上海地理位置優勢,華東政法大學最近20年發展勢頭非常猛,師資團隊、教學質量以及生源質量等都已經陸續超越西南政法大學,但已經被中國政法大學拉開差距,實則就是當年211標簽的差距。
根據第四輪和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顯示,華東政法大學的法學學科都是獲評A,穩居全國前五名。學校基礎設施和教學等都達到一流,但文科類高校已經很難被評為雙一流,這也是最大的遺憾。
當然,即使沒有211高校和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標簽,依靠學校在法學領域的權威和影響力,華東政法大學在全國依然擁有極高的認可度,畢業生就業方面也相當可觀。
華東政法大學2024屆畢業生整體就業落實率達到91.62%,保研率約為6.53%。法學類專業畢業生超過70%都是到各大律師事務所、國家公檢法等單位工作。
根據中國薪酬網發布的《2024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水平排行榜》,華東政法大學畢業生平均月薪為10974元,在全國高校里面位居第51名。
高考錄取分數線分析
華東政法大學雖然屬于普通一本高校,按學校的教學質量高、地理位置優越、畢業生就業好,這些都使得學校歷年的錄取分數線都已經達到末流985高校水平。
2024年華東政法大學在上海綜合類分數線為521分(位次14281),法學類專業最高分為568分(位次4499)。
廣東省物理類為604分(位次19638),歷史類為605分(位次2429)。江蘇省,物理類為624分(位次15147),歷史類為615分(位次1906)。
安徽省物理類為602分(位次24409),歷史類為614分(位次2099)。遼寧省物理類為620分(位次9383),歷史類為613分(位次1305)。
福建省物理類為617分(位次10067),歷史類為589分(位次1921)。浙江省綜合類為651分(位次11986),山東普通本科一段為603分(位次20439)。
整體來說,華東政法大學還是得到全國大批高分學生認可。以上只是學校文科類專業的最低分數線,法學相關專業分數線還要高10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