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如 :牢記“人民城市”的本質要求
黨建治學
摘要:融人民性和科學性于一體的“人民城市”理念,已成為指導中國城市治理現(xiàn)代化的核心思想。人民城市理念強調了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必須以人民為中心,揭示了城市治理的本質特征,即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的主體是人民,根本目的是為人民。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要牢記人民城市的本質要求,堅持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指南,通過“人民建”和“為人民”的有機統(tǒng)一,推動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讓人民群眾享受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美好生活。
關鍵詞:人民城市;全過程人民民主;城市治理;人民性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上??疾鞎r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和“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理念5周年。這些體現(xiàn)“人民至上”價值觀的深刻理念,已經被寫進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決定》。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無論是健全城市規(guī)劃體系,還是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系改革,以及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最根本的,是要牢記“人民城市”的本質要求。
一、融人民性和科學性于一體的“人民城市”理念
“人民城市”這一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提高黨和國家的治理現(xiàn)代化水平,在上??疾鞎r首次提出的。這一理念,是融人民性和科學性于一體的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的深刻理念。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xié)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國家治理更好體現(xiàn)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上??疾?。這次考察旨在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通過實地考察指導,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提高黨和國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動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也是世界超大城市的代表。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guī)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不僅是關系上海穩(wěn)步發(fā)展的重大問題,更是關系整個中國穩(wěn)步發(fā)展的重大問題。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來到上海市楊浦區(qū)和長寧區(qū),深入楊浦濱江和古北社區(qū),就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城市公共空間規(guī)劃建設、社區(qū)治理和服務等進行調研。在這次上海之行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和“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兩個相互聯(lián)系的重大理念。
楊浦濱江是上海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城市空間科學改造的一個范例。中國近代以來一些有影響的工廠,比如中國最早的機械造紙廠、中國最早的自來水廠、中國最早的紡織廠、遠東最大的毛條生產廠、遠東最大的制皂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fā)電廠等,都坐落在黃浦江這段狹窄的江邊,這是一個被稱為“工業(yè)銹帶”的老工業(yè)區(qū)。2013年,上海經過大量調查研究,決定在保護和保留極具特色的工業(yè)遺存和具有歷史記憶的老建筑的基礎上,把一個以工廠倉庫為主的生產岸線轉型為以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活岸線、生態(tài)岸線、景觀岸線,使昔日的“工業(yè)銹帶”蝶變?yōu)榻裉斓摹吧钚銕А保瑸樯虾T鎏砹艘坏黎擦聋惖臑I江風景線,備受人民群眾喜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楊浦濱江,興致勃勃地沿濱江棧橋步行察看黃浦江兩岸風貌,了解人文歷史和城鄉(xiāng)變遷,走進雨水花園實地考察城市環(huán)境綜合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等情況,并乘觀光電瓶車沿途察看漁人碼頭、楊樹浦港舊址等地標景觀,對楊浦區(qū)科學改造濱江空間、打造群眾公共休閑活動場所的做法表示肯定。他還指出,無論是城市規(guī)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qū)建設還是老城區(qū)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tài)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fā)展路子,努力創(chuàng)造宜業(yè)、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huán)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chuàng)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臨近傍晚,習近平總書記又從上海市區(qū)東端的黃浦江邊來到上海市區(qū)西端鄰近蘇州河的長寧區(qū)虹橋街道古北社區(qū)市民中心考察。這里是上海推進基層科學治理、民主治理的一個縮影。虹橋街道是20世紀末上海改革開放中誕生的新城區(qū),這里不僅有虹橋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還有居住著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居民的涉外綜合住宅區(qū)——古北新區(qū),具有人群多樣、地域現(xiàn)代、經濟發(fā)達、資源豐富等特征。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虹橋街道設立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虹橋街道后來又先后成為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截至2021年9月,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虹橋街道共完成59部法律草案的意見征詢工作,上報建議千余條,其中92條被采納;作為上海市人大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虹橋街道共完成19部地方性法規(guī)草案的意見征詢工作,上報建議138條,其中16條被采納;作為上海市政府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虹橋街道共完成6部規(guī)章草案的意見征詢工作,上報建議34條,其中7條被采納。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社區(qū)開通社情民意“直通車”、服務基層群眾參與立法工作等情況介紹,并同正在參加立法意見征詢的社區(qū)居民代表親切交流。他問他們:“你們的立法建議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前要不要經過地方領導同意?”當聽到“不要”的回答時,他十分高興地說:“這就對了!”他強調,虹橋街道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建立的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街道工作人員立足社區(qū)實際,認真扎實開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氣、聚民智的有益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堅持好、鞏固好、發(fā)展好,暢通民意反映渠道,豐富民主形式。他還深刻地指出:“我們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決策都是依照程序、經過民主醞釀,通過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產生的?!彼M鐦蚪值赖墓ぷ魅藛T再接再厲,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繼續(xù)作貢獻。
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楊浦濱江和虹橋古北社區(qū),及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和“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理念的歷史回顧,體現(xiàn)了3個重要思想理念:一是要建設和治理的城市是人民城市,人民城市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的全新的城市學概念。二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和“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理念相互聯(lián)系,在城市治理中統(tǒng)一于人民城市這一深刻理念中。三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和“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理念都強調人民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人民城市是融人民性和科學性于一體的深刻理念。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濃濃的人民情懷,還可以看到他對于現(xiàn)代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體制機制完善發(fā)展的科學思想,看到他治國理政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要求。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樣的城市治理乃至國家治理理念,其意義絕不在于引領上海的繁榮發(fā)展,而是要引領中國的繁榮發(fā)展。
二、人民城市的本質特征和本質要求
毫無疑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和“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理念,不僅首次提出了人民城市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而且深刻揭示了人民城市的本質特征和本質要求。
回顧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1月3日下午在聽取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工作匯報后發(fā)表的重要講話,可以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這次上海之行,不僅體現(xiàn)了他對上海所寄予的殷切厚望,更體現(xiàn)了他對中國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的深刻思想。他在講話中明確要求,上海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現(xiàn)代化水平。一是統(tǒng)籌規(guī)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tài)等各方面,發(fā)揮好政府、社會、市民等各方力量。二是抓一些“牛鼻子”工作,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tǒng)管”,堅持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的突出問題出發(fā),把分散式信息系統(tǒng)整合起來,做到實戰(zhàn)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受用。三是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扭住突出的民生難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爭取早見成效,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履行好黨和政府的責任,鼓勵和支持企業(yè)、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發(fā)揮群眾主體作用,調動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探索建立可持續(xù)的運作機制,提高城市治理現(xiàn)代化水平。這一重要講話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問題意識、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和系統(tǒng)治理觀念,探索建設、運營和治理好城市的體制機制,提高城市現(xiàn)代化治理水平,并發(fā)揚釘釘子精神,把這樣的思想理念和體制機制轉化為人民群眾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城市”前加“人民”二字,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字修飾,而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在世界城市分類中,有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定性和分類,有經濟金融中心、政治中心的定性和分類;在中國城市分類中有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的定性和分類,有直轄市、省會城市等的定性和分類,但從來都沒有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民城市這樣的定性。他之所以要在“城市”前加“人民”二字,是因為“人民”是新中國國家政權的標識,也是社會主義中國城市的標識。我們的國家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領域,國家權力機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政府是人民政府,專門協(xié)商機構是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軍隊是人民解放軍,警察是人民警察,法院是人民法院,檢察院是人民檢察院,公安是人民公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也是如此,貨幣是人民幣,銀行是人民銀行,教育叫人民教育,文藝叫人民文藝,醫(yī)院叫人民醫(yī)院,工青婦統(tǒng)稱為人民團體。
標識是事物內在本質要求的外在表現(xiàn)。懂得了這個道理,就能夠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城市”前加上“人民”二字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是因為我們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叭嗣癯鞘腥嗣窠ā⑷嗣癯鞘袨槿嗣瘛边@一深刻理念揭示的是人民城市的本質特征和本質要求,它包含了3個要義:一是“人民”,強調新中國的城市是人民城市;二是“人民建”,強調新中國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的主體是人民;三是“為人民”,強調新中國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這3個要義,決定了新中國的城市是人民之城、奮斗之城、幸福之城。
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城市的論述,就可以深刻認識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性質及其底色。如果說上海黃浦江兩岸的高樓大廈群和現(xiàn)代化企業(yè)群展現(xiàn)的是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面色”,那么人民城市則是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底色”。對于上海來說,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性質和特點,正是由它的“底色”和“面色”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如果“面色”褪色了,就意味著這座城市開始走向衰敗;如果“底色”褪色了,則意味著這座城市開始改變顏色。要始終保持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底色”始終不變、“面色”更加亮麗,就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對于像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更要提升城市治理的現(xiàn)代化水平,在人民之城、奮斗之城、幸福之城的建設、運營和治理之路上走在前列,為全國各大城市作出表率。
只要始終不渝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始終不渝堅持“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就能夠從根本上保證人民城市的“底色”更加鮮艷,現(xiàn)代化城市的“面色”更加鮮亮。
三、把“人民建”和“為人民”統(tǒng)一起來
牢記人民城市的本質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按照人民城市的性質及其底色,把“人民建”和“為人民”統(tǒng)一起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是一個十分精辟又有深刻含義的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的重要理念。在這個深刻理念中,中心詞是人民城市,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城市的性質及底色。與此同時,這個深刻思想理念提出了保持人民城市性質及底色的兩大要求:一是“人民建”;二是“為人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如何把“人民建”和“為人民”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全面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城市建設的深刻理念。
首先,既不能用“人民建”取代“為人民”,也不能用“為人民”取代“人民建”。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人民建”和“為人民”雖然都講要以人民為主體,但前者講的是人民在人民城市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后者講的是對黨和政府在人民城市建設中的根本要求,兩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叭嗣窠ā?,既反映了人民城市的歷史來源,又提出了人民才是人民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的主體。建設好人民城市,保持人民城市的性質及底色,歸根到底,要充分認識人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人民的主導作用。“為人民”,是人民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的根本要求。強調的是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黨及其各級黨組織、人民選出來的政府及其各部門、各單位,在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過程中,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由此可見,“人民建”和“為人民”只有統(tǒng)一起來,才能彰顯和激發(fā)人民城市的活力。
其次,無論是強調“人民建”,還是強調“為人民”,核心思想都是要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和執(zhí)政理念。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力懲治脫離群眾的黨內不正之風,嚴厲打擊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的腐敗現(xiàn)象,都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協(xié)商民主,堅持民主集中制,在黨的各級干部和廣大黨員中進一步弘揚為人民辦實事、解疾苦的好風氣。同時,加大民生工程包括智慧城市、花園城市建設力度,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的實惠。這一切,堅持的就是“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和執(zhí)政理念。這也是這幾年黨風好轉,黨和政府深得人民群眾擁護的重要原因。連西方一些調研機構都已經注意到,中國人民不僅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上升了,對地方政府的滿意度也大幅度上升了。與此同時,也應該注意到,一些地方和少數(shù)干部對“人民至上”的執(zhí)政理念,尤其是如何發(fā)揮好人民群眾的主導作用,認識還不夠。一方面,一些地方和干部在基層群眾工作中把服務掛在嘴上、寫在報告上、貼在墻上,而不是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干部習慣于政府包辦一切,出現(xiàn)了“干部干、群眾看”的怪現(xiàn)象,而一些群眾也習慣了政府包辦,對自己的事反而漠不關心,一有問題就埋怨別人。因此,把“人民建”和“為人民”統(tǒng)一起來,就是要全面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和執(zhí)政理念。
再次,把“人民建”和“為人民”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歸根到底是要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深得人心的重要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解決的社會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什么是高質量發(fā)展時,又一次言簡意賅地指出:“更明確地說,高質量發(fā)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時,也明確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這樣的“美好生活”,主要體現(xiàn)在三大維度上:一是核心構成,包括教育、就業(yè)、收入、社會保障、醫(yī)療衛(wèi)生、居住等;二是基本保障,主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三是基礎條件,重點是推進區(qū)域之間、城鄉(xiāng)之間的平衡發(fā)展、充分發(fā)展,讓人民群眾過上富裕、康樂、平安的幸福生活。人民城市從規(guī)劃開始,到建設、運營和治理,能否在這3個維度上讓人民群眾有真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對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各級干部的考驗。在貫徹“人民建”的精神時,要以這樣的“美好生活”藍圖去激勵廣大人民群眾更加自覺地投身人民城市的建設;在落實“為人民”的精神時,也要以這樣的“美好生活”為根本目的去做好各個方面的工作,綜合施策,協(xié)調推進,建設好人民城市。這樣,才能在“人民建”和“為人民”的辯證統(tǒng)一中,有效保持人民城市的性質及其底色。
最后,把“人民建”和“為人民”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夸,要靠實打實的工作。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一是在人民城市的建設、運營和治理過程中,指導思想上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實現(xiàn)“一切為了人民”和“緊緊依靠人民”的有機統(tǒng)一;二是在工作部署和工作推進過程中,在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和生產、生活、生態(tài)等各方面,發(fā)揮好政府、社會、市民等各方力量作用,特別是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和居民自治組織的首創(chuàng)精神,全面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激發(fā)人民群眾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和治理的自覺性、積極性;三是自始至終尊重和保護基層群眾的切身利益,把社會矛盾解決在基層,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實在基層群眾身上。歸根到底,就是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要同心同力,達到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人民讓城市變得更美好的良性互動,全面彰顯人民城市的鮮明本色,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城市特點和規(guī)律的現(xiàn)代化治理新路子。
四、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為指南,建設和治理人民城市
強調要把“人民建”和“為人民”統(tǒng)一起來,是因為許多人不善于把這兩者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同時,強調“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這不是偶然的。只有認真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才能把“人民建”和“為人民”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提升人民城市的現(xiàn)代化治理水平。
首先,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制度機制上保證了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過程中的“人民建”和“為人民”的有機統(tǒng)一。上海長寧區(qū)虹橋街道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聯(lián)系點和上海市人大、上海市人民政府立法聯(lián)系點。用虹橋街道人民群眾的話來說,這一立法聯(lián)系點是聯(lián)系基層群眾與人大和政府的“彩虹橋”。上海市黃浦區(qū)五里橋街道建立的以聽證會、協(xié)調會、評議會為核心內容的“三會”制度,做到了“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諸如此類的例子在上海還有很多。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把人民當家作主與黨和政府恪守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有機完美地統(tǒng)一了起來。
其次,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制度機制上保證了“民主理念”和“民主實踐”的有機統(tǒng)一。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但是,縱覽世界各國的民主實踐,特別是采用政黨競選制(無論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的西方國家,在民主實踐中遇到了一系列難以克服的“民主悖論”。比如:“競選”實行的“多數(shù)決”原則,難以讓所有人都能夠享有應該享有的民主權利;單一選舉民主制難以避免投票時有民主,投票后進入民主“休眠期”的難題;政黨競選制更是難以克服“民主”被“黨爭”代替的弊端。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盡管還在完善和發(fā)展中,但是已經顯現(xiàn)出這種民主制度的極大優(yōu)越性。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以及新型政黨制度,讓中國人民能夠在民主選舉、民主協(xié)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等各個民主環(huán)節(jié)都享有民主權利,從而破解了西方國家在民主實踐中出現(xiàn)的“民主悖論”。在人民城市的建設、運營和治理過程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更是彰顯了基層民主的優(yōu)勢。走進上海各街道社區(qū)人大代表“家站點”,可以看到一句醒目的話:“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基層民主的推進,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人民民主就是在自己身邊和自己身上發(fā)生的傳奇。這是因為在基層民主推進的過程中,民主理念已經與民主實踐直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再次,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制度機制上保證了“民主”和“科學”的有機統(tǒng)一。人類文明史告訴我們,民主和科學是好朋友,但是它們之間也會出現(xiàn)矛盾。在科學作為客觀規(guī)律的反映還沒有被接受之前,常常會以民主的名義被扼殺。在推進國家治理特別是社會治理的時候,如何保證民主和科學的有機統(tǒng)一,是一個需要花費極大努力才能達到統(tǒng)一的難題。上海是一個老城市、大城市,又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城市,想要做到民主和科學的統(tǒng)一,就要做許多精細的工作。比如給老舊樓房加電梯,出發(fā)點是為人民群眾辦好事,樓房加電梯是合理的,方案經過專家論證也是科學可行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并不順利,常常會遇到低層或較低層住戶的反對。上海市虹口等區(qū)解決這些矛盾的辦法,是領導和群眾進行廣泛協(xié)商,盡可能取得一致意見。在實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以協(xié)商民主為前提,讓群眾自己解決自己生活中矛盾的辦法,把民主和科學有機地統(tǒng)一了起來。
最后,全過程人民民主從制度機制上保證了“民主”和“民生”的有機統(tǒng)一。談論一個國家的民主,毫無疑問要談論人民享有了多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廣泛參與選舉、協(xié)商、決策、管理和監(jiān)督的權利,但民主絕不是那種虛無縹緲的或口惠而實不至的東西,人民要民主就是因為人民要生活,要享受美好生活。民主作為政治上層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和支撐它的社會生產力之上的,又是為促進經濟基礎和支撐它的社會生產力服務的。歸根到底,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是為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建立和發(fā)展的,又是為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服務的。上海在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過程中,認識到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必須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實質就是一個“民生”問題。民生是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概念。一般而言,民生就是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家庭、就業(yè)、娛樂、旅游等日常生活。隨著社會的進步,民生的含義得到拓展,特別是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物價、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子女的良好教育、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優(yōu)質宜居的生活環(huán)境、平安出行的社會環(huán)境等,都已經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民生問題。這些民生問題,都是人民群眾應該享有的基本權利。只有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才能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億萬人民美好生活的現(xiàn)實。在社會主義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xiàn)中國人民的民主權利,最終都是為了給人民群眾帶來實際的利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以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根本目的,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治。全過程人民民主之所以被稱為“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就在于這樣的中國式民主能夠讓人民群眾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享有美好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結論
回顧總結5年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上??疾鞎r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和“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理念,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深體會到無論是健全城市規(guī)劃體系,還是深化城市建設、運營、治理體系改革,以及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最根本的是要牢記人民城市的本質要求,堅持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指南,把“人民建”和“為人民”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讓人民群眾享受用自己雙手創(chuàng)造的美好生活。
【 李君如: 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中央黨校原副校長 】
注:授權發(fā)布,本文已擇優(yōu)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xié)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tǒng)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肖桐郡;初審:李雨凡、許雪靖;復審:韓培濤、程子茜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fā)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yǎng)才、報國?,F(xiàn)有千余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fā)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行政特區(qū)。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fā)量千余萬次,參與互動人數(shù)近千萬人,平臺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并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同步入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xié)報、北京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新華網、央視頻、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以及經報送遴選評薦《求是》《中國紀檢監(jiān)察》《黨建研究》《中共黨史研究》《中國黨政干部論壇》《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國財政》《中國出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外交評論》等近百本中央級核心期刊正式入選長安街讀書會干部學習核心來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長安街讀書會主編的《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等理論讀物,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累計固定讀者百余萬,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shù)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xiàn)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yè)、各省市縣(區(qū))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lián)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準,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中國證監(jiān)會、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lián)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復:【申請入會】【學思平治】【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干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