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援引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道,中國采取多項手段回擊美國關稅霸凌,對多種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其中涵蓋了對航空電子設備至關重要的資源,這可能會令美國的第六代戰斗機項目受挫。因為這些材料對于高性能戰斗機來說必不可少,而美國又無法自產。當地時間3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授予波音公司生產美國空軍“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的合同,也就是第六代戰機項目合同,并將戰機命名為F-47。
中國于2025年4月4日宣布對釤、釓、鋱、鏑、镥、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覆蓋從原材料到下游加工產品的全產業鏈。這些稀土元素因其在高性能磁體、雷達系統、隱身涂層、發動機耐熱部件等領域的不可替代性,成為現代軍工的“命脈”。例如:釔用于噴氣發動機涂層和高頻雷達系統;鈧鋁合金可提升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耐溫極限(如F-35涂層);鏑和鋱是導彈制導系統、激光武器的關鍵材料。
稀土(資料圖)
美國媒體以美軍“閃電”戰斗機(F-35)舉例子。根據洛克希德·馬丁的說法,該公司每生產一架戰機,就需要用到約417千克的稀土,來制造戰斗機的電子戰系統、瞄準雷達和驅動方向舵。因此,像美軍六代機(F-47)這樣的先進隱形戰斗機,就更需要稀土元素,來制造高性能磁體、雷達、致動器和隔熱涂層,“而中國現在控制著對美國國防生產至關重要的稀土”。美國媒體認為,中國選擇限制這七類稀土出口并非“隨機的”,而是經過精挑細選,“仿佛有人看過美國的國防采購訂單或軍工產品規格表一樣”。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就會說了,那不能找找其他國家的平替稀土來用嗎?那只能說,有點天方夜譚。面對中國的稀土管制,美國首要且緊迫的任務便是尋找可替代中國稀土的來源。不過,從全球稀土資源分布格局來看,盡管美國自身擁有一定稀土儲量,但在中重稀土領域,中國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有數據表示,美國大約有70%的稀土是來自中國的,其中中重稀土對中國的依賴高達92%。這就足以看出來,這一管制,直接命中美國的軟肋。
特朗普(資料圖)
而美國目前能從其他國家獲取的稀土資源,數量和質量都遠遠無法與中國匹敵,即便美國試圖依靠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來彌補稀土的短缺,短期內也無法形成有效的替代供應鏈。而且即使是通過提高稀土開采和提煉能力,美國國內所能提供的資源也將面臨更高的開采成本和更嚴苛的環保要求,導致其軍工生產成本的極大提升。此時特朗普政府若繼續加大對中國的關稅壓力,所帶來的不僅僅是貿易不平衡的問題,更是美國軍工體系長期依賴中國稀土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其實在關稅50%的時候,中美雙邊已經沒有貿易了,美國是買方市場,中方賣不了其他國家可以賣,目前美國對中國制造的需求,也會對第三方轉口商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知道,就按照目前關稅大戰情況,不知道未來,美國五角大樓還要不要六代機了,去哪里找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廉價的稀土,就算找到了,甚至美國本土提煉的稀土,這種高價稀土,打造的六代機,制造成本天價,美國F-47戰斗機預估1.8億-2億美元,如果稀土價格翻倍,到時候4億美元一架F-47戰斗機,美軍能采購幾架?
殲36(資料圖)
我們不能否認,美國在航空發動機和某些尖端技術的積累上仍然有明顯優勢。這場博弈的最終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誰能更好地創新、整合和應用現有的資源。未來,中美兩國在六代機領域的競爭或將加劇,究竟誰能率先完成研制并投入實戰部署,是個懸在半空中的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誰先在這項技術上拔得頭籌,誰就將在未來空戰中占據主動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