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菩提界的黑馬——百香籽,從寂寂無名,到逐漸被大眾所熟悉,并迅速走熱。很多人都是被它獨特的外形,以及包漿變色后的效果所吸引。
但迅速火熱的背后也往往存在著巨大的隱患,商家利用消費者盲區,采用“去皮”、“拋光”、“修型”等手段給百香籽“整容”。
1
去皮
“去皮百香”就是給百香籽去皮,黑點也全部打磨處理掉,這種百香給人一種“干凈、整齊”的假象,但后果是,天然紋路幾乎磨沒了,而且這種玩出來會有色差!
2
震桶、藥泡
為什么要上震桶或者藥泡呢,因為賣相好啊!“加工”出來的百香,似乎所有的黑點兒都被蓋住,看起來光滑(美其名曰“油皮”),且整體慘白,但是皮質完全被毀,密度受損。
3
修型、修紋路
一些商家往往借著“精修”的噱頭,給百香添加更多人工的手筆,從而達到“規矩整齊”的效果,但百香的魅力在于它多變、奇特的紋路,這種“整容”式的方式,簡直就是抹殺了百香籽原本自然的美。
4
仿熱振
在百香籽圈子里,一直有著“無熱振不百香”的說法,意思是西藏熱振寺周邊產的百香籽最為著名,價格也高。
很多商家便利用昌都、甘肅等地的籽,經過“去皮修型”,將紋路“仿制”成熱振紋路,而且整修過的百香很難看出皮質的好壞,也無法分辨出產地,是黑心商家以次充好的常用手段,挑選時一定要火眼金睛。
5
關于黑點
最后跟大家聊下百香籽黑點的問題,百香籽品質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其皮質和密度,至于黑點,大可不必過多介意。
因為百香籽表面上的黑點并不是瑕疵,而是百香本身的特色,是一種獨特的自然美,隨著時間的遷移,包漿后黑點自然會被蓋住,展現一種經歷歲月沉淀的美。
前有核桃“修型”,后有百香“整容”,混文玩圈還得有一身打怪升級的本事,否則不知道就在哪個陰溝里翻了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