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3606 字 | 閱讀需11分鐘
這可能是美國建國兩百多年來,收到的最重磅的圣誕禮物!以至于平時懶散慣了的美國政府,在圣誕節當天開始了瘋狂加班模式。五角大樓周邊的道路一度出現堵車的情景,快餐店也罕見的爆單了。
讓美國人如此震驚的大事件來自中國。2024年12月26日,成飛和沈飛研制的六代機先后亮相!與以往國產新型戰機低調不同,這次國產六代機的亮相極為高調!尤其是成飛,空軍剛裝備不久的殲20S伴飛,還選天氣晴朗的時候,低空飛行……生怕別人看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這兩款疑似六代機的新型戰機都不是驗證機的黃色涂裝,而是空軍標準的灰色涂裝,這似乎說明了一個足以嚇死人的情況:這兩款新型戰機早已經過反復驗證,已經達到量產的標準(筆者個人判斷,應該不會被請去喝茶吧?)……
六代機的成功,成為改變世界格局的重要砝碼。中國武器裝備,尤其是航空裝備一百多年來第一次走到世界第一梯隊的位置。西方領先世界的時代,逐漸成為歷史。對于第三世界國家來說,這也許不是什么壞事,尤其那些與中國關系還不錯的國家。六代機出現之后,那么曾經高不可攀的中國五代機就可能被擺上貨架。畢竟之前就是這樣的,殲20定型之后,巴基斯坦就從中國手中獲得了殲10。
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中國未來大概率會成為國際軍火市場的高端玩家,徹底改寫世界武器出口的格局。而在幾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中國武器一直是低端廉價的代名詞。甚至更早之前,中國武器只能以援助的方式出現在其他國家。
再往前,中國則是標準的武器進口國,從單兵使用的各種槍械,到火炮、飛機、裝甲車輛、軍艦這樣的重型裝備……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都嚴重依賴進口。1949年開國大典中,受閱部隊裝備的槍械既有日本三八式步槍、美國加蘭德M1半自動步槍等多種型號。此外還有美制M1卡賓槍、捷克布爾諾兵工廠的ZB26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以民24式為主),以及多種型號的沖鋒槍。坦克、裝甲車、飛機更是標準的進口。
M1卡賓槍
直到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裝備繁雜的問題在人民軍隊依然存在。二次戰役中,西線的原四野部隊使用的步槍主要是日本的三八式,東線長津湖地區作戰的三野第九兵團裝備的則主要是美制的斯普林菲爾德步槍。直到戰爭后期,制式化才逐漸在人民軍隊中得以實現。蘇式裝備及國產的仿蘇式裝備,成為部隊的主力裝備。那些被淘汰的各類槍械部分封存或分發給民兵外,還有相當數量被轉交給了越軍。甚至少量裝備部隊的國產102火箭炮也一并交給了越軍。
1950年代中期,隨著一五計劃的推進,仿制蘇聯裝備的56槍族成為中國軍隊之后數十年內的裝備!火炮、戰機等裝備的發展也在穩步推進中,當然這些也是以仿制蘇式裝備為主。這一時期,中國武器的輸出都是以軍事援助為主。經費由國家負擔,項目由國家確定并下達,相關單位在接到命令后負責執行。
這種無償的軍事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新中國的影響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提案的倡導者——阿爾及利亞、阿爾巴尼亞都曾獲得過大量的中國軍事援助。但這種援助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改革開放后,中國開始改變這種無償援助的模式。對此,鄧公就曾表示過:我們也不得不做軍火商了!武器出口開始進入中國軍工人員的視野中。
殲6戰斗機
1979年5月,中國軍工簽下了一筆大單。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與埃及空軍簽訂合同,向埃及出口44架殲6戰機、6架殲教6、220臺渦噴6發動機、28臺渦噴8發動機,以及備件和修理服務,總金額1.67億美元。
不久后爆發的兩伊戰爭,更是成為了諸多軍工企業艱難歲月中強心劑。對于這場戰爭,有人總結道:兩國用了當時最新的裝備,打了一場低水平的戰爭。作為交戰雙方,伊朗和伊拉克在經歷了初期激烈攻防交鋒后,進口的高新裝備消耗巨大。當戰事陷入膠著的時候,量大耐用易上手,且價格低廉的武器來源就成為了雙方的硬性需求。這個時候,中國裝備就成了最適合雙方需要的存在。
69式坦克、殲7戰斗機等國產裝備大量進入兩國的裝備序列。為了滿足這兩個大客戶,國內的廠商想盡辦法引進新的技術,改進自家產品,以在競爭中取得優勢。現在大名鼎鼎的六爺——轟6轟炸機也出口到了伊拉克,隨之而來的還由配套的C601反艦導彈的出口版本。網上的名梗“撿大的打”就來自于這一時期。
巴基斯坦裝備的殲6、強5與美制F16
兩伊戰爭讓國內多家軍工企業度過最困難的時刻,為后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不過整個1980年代,國產武器的水平較低,基本都是蘇系裝備的中國版本。總體上,此時的中國出口武器屬于低端產品,不要說美蘇這樣的頂級玩家相比,比起西歐國家也要差不少。
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幾乎是全方位吊打伊拉克軍隊。蘇系裝備的問題在這場戰爭中暴露無遺,讓蘇系裝備的用戶、潛在用戶大失所望。之后的幾年中,蘇系裝備的出口被嚴重擠壓。尤其是在中東地區,許多蘇系裝備為主的國家轉而采購來自西方國家的武器。
作為蘇聯直系血脈的俄羅斯,這一時期的出口也困難重重。為了生存,俄羅斯甚至把蘇聯時期絕對不出口的蘇27系列戰機也擺上了貨架。國產裝備的出口就更困難了!更可怕的事情是,這些出口的裝備甚至比國內部隊裝備的性能還要好。中國必須全面提升自身裝備體系,大量新項目紛紛上馬。
蘇-27戰斗機
在出口市場,中國也針對客戶需求定制專門的武器。這一過程中,巴基斯坦的作用不可忽視。
巴基斯坦與中國武器的淵源始于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戰爭,在此之前,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并不密切。甚至在一些領域中,中巴兩國還存在不少矛盾。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戰爭中,巴基斯坦差點被印度打崩。在巴基斯坦最絕望的時候,中國出于牽制印度的目的,向其提供支持。中國在中印的兵力調動,客觀上援助了巴基斯坦。之后,國產59式坦克、殲6戰機等裝備大量進入巴軍部隊,并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59式坦克
對于巴基斯坦,中國成為最重要的武器來源,甚至是唯一的來源。因為尷尬的國際政治,巴基斯坦不太可能從美、蘇兩國獲得先進的裝備。即便獲得,后續保障也難以維系。比如巴基斯坦手中的美制F-16就是蘇聯入侵阿富汗期間,美國出于拉攏巴基斯坦的目的同意出售。但之后的升級與改進,美國都設置了重重障礙。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一段時間內,巴基斯坦不斷要求中國合作伙伴升級殲7,與F-16形成高低搭配。現在中國明星出口裝備FC-1梟龍戰斗機,最早就是為了應對巴基斯坦設計的終極殲7——超7項目。
除了超7/FC-1,中國還與巴基斯坦聯合研制了K8系列教練機。20世紀80年代,巴基斯坦空軍對新型教練機有了需求。為了避免潛在的風險,巴軍沒有像以往那樣從美國購買,而是與中方合作研制新型教練機。
孟加拉國裝備的K8教練機
為了完成這個項目,中巴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巴基斯坦占股25%,負責生產前機身等部位。飛機的設計與主要生產由中方完成,洪都飛機制造公司承擔了這一任務。項目最終定名為K-8“喀喇昆侖”。
1994年,首批量產型交付巴基斯坦空軍。因為性能優異,緬甸等國也進口相當數量的K-8教練機。埃及甚至還購買了生產許可證,引入生產線,自行生產。
與之類似的還有中國外銷坦克的發展。當年為了滿足巴陸軍的需要,中國企業可是費盡心思,成果也是輝煌。為了應對印度陸軍T-72的挑戰,中國為巴基斯坦提供85式主戰坦克,進而升級出85ⅡAP。因為性能優異,85系列成為96式主戰坦克的基礎,成為中國陸軍的重要裝備。
96式主戰坦克
巴基斯坦在中國90式主戰坦克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哈立德2000(MBT2000)主戰坦克,對印度形成相對優勢。當前國產外貿主戰坦克的頂流VT-4就是MBT2000進一步升級版。
隨著中國近來下餃子的速度提升,國產的海軍裝備也開始進入巴基斯坦。054AP護衛艦,S20P型“麒麟”級潛艇都成了巴海軍的主力裝備。幾年前,巴基斯坦喜提054AP,一路招搖,可以說是嘚瑟到了極點。
054AP護衛艦
現在的巴基斯坦拉出一支全中械不是大問題!源于巴基斯坦的孟加拉國,也是中國裝備的重要客戶。國產053護衛艦至今還是孟加拉海軍的主力裝備。
除了南亞的兩兄弟,東南亞國家也是中國出口的大客戶。
泰國早在幾十年前就引進過69式坦克,后來還有過水果換裝甲車的操作。近兩年,泰國海軍也從中國訂購了不少裝備,比如S26T潛艇、071E船塢登陸艦。071E更是取代了泰國從西班牙引進的那艘小航母,成為泰國海軍噸位最大的軍艦。
FC-1梟龍
常年動亂的緬甸也是中國裝備的忠實用戶。現在的緬甸陸軍從槍械等輕武器,到火炮、裝甲車都是中國裝備為主。空軍也是中國產品居多,包括但不限于FC-1梟龍、殲7、強5……
至于小國柬埔寨,更是清一色中國裝備。不久前的柬埔寨閱兵更是中國裝備的集體大亮相,連網上熱門的貓貓車也大大方方亮相。這些中國武器成為柬埔寨面對老冤家越南時,挺直腰桿的底氣所在。
除了這些國家,其他國家裝備中國武器的也不在少數。其中不乏東風-3、遠程火箭炮這樣的大殺器。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盤點了。未來,隨著中國軍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中國武器的出口范圍會進一步擴大。
A-100遠程火箭炮
說不準哪一天,殲20這樣的大殺器也會出現在某個國家的裝備序列中。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