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家嗎?”
“想,但更想留在這里繼續做點什么。”
來西部工作的這一年半時間里,鄒緣珺經常會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樂觀爽朗的她總會毫不掩飾地表達內心深處對家鄉的思念,也會直白地表示自己對西部的不舍。“離家三千多千米,獨自生活,工作瑣碎,怎么會不想家呢?但這些事情總要有人做,那為什么不能是我呢?”
鄒緣珺,安徽中醫藥大學人文與國際教育交流學院2023屆畢業生,2023年8月參加西部計劃,現服務于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醫療保障局。
鄒緣珺與基層結緣還要從2020年底說起,彼時,正在讀大二的鄒緣珺參與了安徽省脫貧攻堅第三方監測評估,隨隊來到了安徽省懷寧縣開展走訪調研。“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基層工作,短短五天,重塑了我對基層的認識”。鄒緣珺回憶道,走訪路上,駐村干部頭上若隱若現的白發和瘦削的身形,村民們望向幫扶責任人時感激的眼神、談及國家政策時泛紅的眼眶,讓她的內心逐漸萌生了“到基層去”的想法。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同學們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同學們走進鄉土中國深處“自找苦吃”的精神。這堅定了鄒緣珺去基層的想法。畢業之際,她毫不猶豫地填報了西部計劃報名表,經過筆試——面試——心理測試——體檢,終于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愿者。“正如總書記所說,我們青年要積極主動地走出舒適圈,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多到艱苦的地方去鍛煉自己,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多捧幾次‘燙手山芋’,這種‘自找苦吃’的過程就是思想向上、內心充盈的過程。”
鄒緣珺服務的單位是山南市醫療保障局,日常工作大多是處理辦公文件,偶有下鄉、出差等任務。在和同事們一起下鄉宣傳時,總有群眾因為不懂政策,拒交醫保。他們就會拿起隨身攜帶的宣傳手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點一點地解釋。年底考核,他們就一個縣區一個縣區地打電話,縣區再一戶一戶地做工作。“醫保繳費率達標就是對群眾生活最好的保障,也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鄒緣珺說,歲末年初,和同事們一起熬夜加班已是常事,大家熬紅了雙眼,只為守好群眾的救命錢。
除了日常工作之外,鄒緣珺還利用周末和節假日參加團山南市委組織的各項志愿服務活動。在山南市雅礱文化節開幕式的后勤工作中,她看到了充滿生命力的藏族歌舞表演,感受到了異鄉的風土人情;在“雅礱紅色故事匯”的宣講會上,她聽到了一段段激情燃燒歲月的故事,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和革命先輩的無畏;在“七彩格桑?周末小課堂”上,藏族小朋友用并不純熟的漢語喊她“老師”,放學時家長們總會對他們認真地說“謝謝”......在這瞬間,鄒緣珺總會想起自己寫在日記里的那段話:“到基層去,是為了聽見青綠的溪流聲,尋找平心靜氣的力量;到基層去,還是為了看見別處的苦難,尋找磨礪內心的力量;到基層去,更是為了觸摸真切的生活,尋找腳踏實地的力量”。
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鄒緣珺說,五年前萌生的“到基層去”的種子,如今已然在西部開花。用三年時間做一件讓自己終生難忘的事,在“自找苦吃”中尋找個人成長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的答案。
鄒緣珺參加志愿服務,輔導藏族小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