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屆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落戶上海,賽事評論員陸煒仍清晰記得,彼時大多數觀眾對馬術運動滿是好奇,“甚至可以說,獵奇之感更甚于新奇。”身為上海市馬術協會秘書長、上海馬術隊總教練,陸煒親身經歷了上海馬術運動蓬勃發展的黃金十年,也見證了中國馬術運動一路向陽、茁壯成長的歷程。
5月2日至4日,2025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將在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舉行。躍上海,越精彩;越抵近,越喜愛。且聽陸煒講述,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究竟為馬術運動的培育與發展,提供了怎樣一片肥沃土壤,又播撒下何種希望的種子。
孕育青少年騎手的沃土
上海引入五星級馬術賽事的11年里,上海的小騎手們,慢慢長大了。
從二青會到第一屆學青會,上海馬術隊的青少年騎手不斷登上冠軍領獎臺。而陸煒清晰記得,最初的時候,上海馬術隊很難招募到青少年騎手,“我們只能從年輕飼養員中選材培養。”陸煒指出,“我們現在培育的一大批青少年馬術運動員,他們真正熱愛馬術運動,他們將超過一半的業余時間投入到馬術訓練中,這無疑是質的轉變。”
賽場之外,青少年悉心照顧馬匹、用心陪伴馬匹、深入理解馬匹;賽場上,他們與馬并肩作戰,人馬一心,這才是對馬術運動真諦的深刻領悟。陸煒舉例道:“比如給馬兒釘掌,其中大有學問,需要充分了解馬兒,為其挑選最合適的‘鞋子’。”
受環球馬術冠軍賽影響的第一批青少年馬術愛好者,如今已步入成年。陸煒透露:“無論他們在何處生活就業,也無論是否選擇成為職業騎手,馬術早已融入他們的生活,化作一種體育習慣、一種生活方式。”
在中國國家馬術隊公布的最新一期集訓名單中,青少年騎手所占比例進一步提高。在上海,2018年注冊的青少年騎手僅有221名,而到今年,這一數字已攀升至691名,如此顯著的增長著實令人欣喜。陸煒表示:“青少年馬術愛好者的培養與成長,以及大眾對馬術運動理解的逐步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上海乃至全國馬產業的大步邁進。”
親臨現場觀賽的魅力
唯有親臨現場,方能真切領略馬術比賽的非凡精彩。
馬術場地障礙賽,是速度、技巧與戰略完美融合的賽事。騎手與馬匹之間的默契協作、跨越障礙時的優雅身姿,以及每場爭分奪秒比賽中的緊張氛圍,都賦予了比賽無盡魅力。作為中國級別最高的馬術場地障礙賽,6場比賽各自獨立,每場比賽結束后,都會依據規則決出個人冠亞季軍。
上海為什么要首先引入場地障礙賽?陸煒解釋道:“因為它是最容易被大眾理解的馬術項目,也是奧運會上最受矚目的馬術項目之一。比賽過程中,騎手和馬匹要么成功跨越障礙,要么碰落障礙桿,結果一目了然,能給觀眾帶來極為直觀的感受。”
陪伴著環球馬術冠軍賽在上海落地生根,陸煒每年都擔任賽事評論員,今年也不例外。她很享受這份工作,除了解說比賽,她更樂于看到騎手準備活動時的狀態。“比如,騎手如何根據馬匹的不同性格,運用不同的裝備,使用不同的方法,在準備活動中助其迅速進入競技狀態。而最具挑戰的是,當比賽中馬匹出現狀況時,如何在極短時間內做出決策并付諸行動。這些細節總能給我諸多啟發。”
除了觀看比賽,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這座永久性專業馬術場館,同樣值得深入探索、細細品味。陸煒去過不少國外的馬術賽事,許多賽事場地都是臨時搭建的。而上海這座去年全新打造的“馬術谷”,在建筑設計、文化融合、賽事運營等多方面,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據悉,本屆賽事期間,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的B1、B2空間將向所有市民游客開放,精心打造馬文化沉浸式體驗,充分利用賽事溢出效應,創造更多消費場景。
正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上海正孕育出越來越多“懂經”的馬術愛好者。目前,2025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票務正在熱銷中,購票請下載官方票務渠道久事體育App,或登錄“久事體育APP”微信小程序及支付寶小程序。
原標題:《越走近,越喜愛,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從好奇到熱愛的蛻變》
欄目編輯:江妍 題圖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官方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陶邢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