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設備越來越發達,家長們也越來越頭疼。
原因無他,實在是手機太好玩了,完全管不住孩子玩手機。
最近,看到一位寶媽的帖子,求助13歲的孩子玩手機玩上癮了怎么辦?
孩子13歲,手機癮特別大,家長也是各種方法都試過了。
把手機沒收,孩子竟然半夜悄悄起床偷手機。
盯著孩子玩,讓他一次性玩夠,結果孩子直接玩了個通宵,第二天還要借此請假。
寒暑假,騙父母說作業寫完了,其實完全沒動,就為了玩手機。
實在沒辦法了,揍了孩子一頓,結果孩子說:“你不讓我玩手機,我就跳樓。”
其實,這位寶媽的煩惱,也是大多數家長的煩惱。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怎樣解決孩子的手機癮問題。
找到孩子的上癮原因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之所以成癮,是因為大腦中的“伏隔核”。
伏隔核是大腦中的獎賞中心,專門負責獎勵和愉悅。
當你完成一件事產生開心的情緒時,就會被伏隔核記錄下來,然后促使你繼續重復這件事。
孩子為什么手機上癮,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原因:
一是太累了,想要從游戲中獲得放松;
許多家長都有一個刻板印象,“上學有什么累的?能有我上班累?”
但其實各位家長可以回憶一下自己上學的時期,上學到底累不累?
尤其是現在的孩子,整天披星戴月地學習,說不累是假的。
二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成就感,只能通過游戲獲取;
有些孩子學習不好,回家又是挨父母的罵,只能在游戲中獲得一些存在感。
三是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注,于是沉迷于手機尋找歸屬感。
有位名叫高一的王南皓的小同學,詢問了班里幾個愛玩手機的同學,得出的答案足以令家長反省。
其實孩子并不是愛玩手機,而是沒有別的休閑方式,父母也不理解孩子。
被動廢:越管孩子,孩子越廢
其實,廢掉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你不停地管他、管他、管他。
那些手機成癮的孩子背后,絕大多數都有個把學習計劃安排得滴水不漏的家長。
心理學中,“被動廢”指的是當個體被催著、管著的時候,行動力往往會降低,還會產生逆反情緒。
當我們主動決定去做一件事時,內心會產生一種滿足感。
相反,當別人催促時,就會剝奪我們主動安排事情的快樂,從而變成一項不得不完成的任務。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如果不停地管著孩子,就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教育孩子,要松弛有度,而不是揠苗助長。
許多家長,無時無刻都在盯著孩子。
試想,作為一個成年人,如果一直被人盯著,也很難很好的休息。
這時候,一旦有機會休息,就會“報復性熬夜”。
其實,孩子也和大人一樣,需要一段時間來喘喘氣。
孩子愛玩是天性,關鍵在于家長如何教育引導。
俗話說,堵不如疏。
如果家長一味地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戲,那反而會讓孩子對游戲越渴望。
相反,如何家長讓孩子在每周都能有一段自己的時間。
在這個時間內,孩子可以關上自己的房門,愛干啥干啥。
這樣一來,就能有效緩解孩子對手機的渴望。
培養孩子的興趣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家長發視頻吐槽孩子放假在家只知道玩手機。
網友見狀,紛紛諷刺家長道:
我女兒放假一般都會給她10萬,讓她和同學一起去旅游。不知道有些家長怎么想的,孩子沒錢不在家玩手機,還能干啥。
于是,這位聽勸的媽媽,早上11點發起的求助,下午2點就帶著女兒閃現薛之謙的演唱會。
其實,正如這位網友所說,許多孩子只能呆在家玩手機,是因為沒法去干其他的事。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上癮和愛好的區別很大。
興趣愛好會有節制,是健康的。
比如,孩子去打籃球,吃飯時間到了雖然還想打,但還是會選擇先回家吃飯。
而上癮是無節制的,對健康不利。
許多手機成癮的孩子,飯也不吃,覺也不睡,每天一睜眼就是玩手機。
當然,大多數普通人,實在拿不出10萬塊讓孩子去旅游,但可以抽點時間陪孩子打羽毛球,這是很低的要求了吧。
孩子出門玩,總需要買杯奶茶,再不濟買杯檸檬水喝喝吧。
有些家長,既怪孩子躺在家里玩手機,又不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他出門玩。
如果不給孩子零花錢,讓孩子出門去當街溜子嗎?
總而言之,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需要做到松弛有度,多陪孩子發展興趣愛好,才不至于手機成癮。
-The End - 作者-貓頭鷹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