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蒲曉磊
記者從4月14日舉行的民政部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兩年來,各地累計上傳各類地名備案材料50余萬份,已備案公告地名45.1萬個,覆蓋城鄉道路、橋梁、建筑物、自然地理實體等各類地名。
地名備案公告制度是適應地名工作“統一監督管理、分級分類負責”新體制的創新舉措,也是新時代地名工作的有力抓手。民政部區劃地名司副司長王曉東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2022年修訂的《地名管理條例》明確提出,地名命名、更名后,批準機關應履行相應的備案程序,并由地名行政主管部門在規定時間內向社會公告。2023年5月31日,民政部印發《地名備案公告管理辦法(試行)》,對地名備案的途徑、材料、程序、審核標準以及地名公告的內容、方式等作出明確,同步在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建設線上工作平臺,開辟公告專欄,實現業務流程一網辦。兩年來,成效顯著。
公告數量顯著增長。備案公告業務從零起步,短短2年時間內,實現跨越式發展。2025年一季度備案公告地名8.7萬個,與2024年同期相比增長近4倍。
地名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程度顯著增強。通過備案公告,地名管理機關及時、準確掌握各類地名命名更名情況,有針對性地加強工作指導,推動解決了地名管理中存在的羅馬字母拼寫不標準、審批程序不規范等突出問題,有效提高了監督管理效能。2023年以來,全國備案公告的新生地名中沒有不規范地名,全部符合規范和標準。
地名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備案公告制度實施以來,小到街巷、大到機場,地名命名、更名情況第一時間向社會公布,極大便利了社會各界知曉和使用。有的地方還創新應用場景,將備案公告系統與城市智慧管理平臺、互聯網地圖等銜接,推動實現城市治理、電子導航、快遞物流等數據的實時更新、精準定位,充分發揮了地名的公共基礎信息價值,夯實數字中國的“數據底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