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正文
化州空中“交警”,上崗!——當地公安機關引進無人機技術開展交通管理工作
在化州城區交通繁忙路段,一臺無人機正在進行空中廣播,提醒市民遵守交通法規,安全文明出行,并對一些輕微交通違法進行語音提示糾正。
無人機開展日常交通巡查
在交通事故勘查現場,一臺無人機快速完成了精準繪制的現場圖。
在交通指揮大廳的大屏幕上,指揮員根據無人機從現場實時傳送的畫面,正在緊張進行指揮調度。
這是今年4月伊始,化州公安交警正在悄然上演的一場科技變革——引進無人機技術開展交通管理工作。據悉,這是粵西地區公安機關交警部門首家應用此科技手段。
近日,記者來到化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實地探訪了化州空中“交警”的上崗故事。
空中流動宣傳:交通違法行為越來越少了
無人機高空喊話糾正交通違法行為
“朋友,您的頭盔戴上了嗎?”
“化州公安交警溫馨提示:騎車請戴好頭盔。安全騎車,從‘頭’開始。”
4月10日下午5時許,正值學生放學的交通繁忙高峰期,一臺無人機盤旋在化州城區主干道橘城路與北京路交界的廣倫山十字路口上空,循環播放著語音提示。在等候綠燈的摩托車車流中,兩名沒戴頭盔的市民,看到周圍群眾關注目光,臊紅了一臉,趕緊把頭盔戴上。
正在指揮室利用電腦操作無人機對現場進行管控的詹警官告訴記者,在上下班車流量大的時間段,他們利用無人機搭載高分貝定向揚聲器,在重點路口高空循環播放語音提示,特殊情況利用人工呼叫,形成空中流動宣傳。針對無人機鏡頭捕捉到未戴頭盔的駕駛員,便操作無人機飛到其上空,通過實時喊話功能進行“一對一”宣傳。經過這段時間的投入使用,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無人機經常巡邏的廣倫山路段,交通違法人員特別是不戴頭盔的駕駛員越來越少了。
高效精準繪圖:1個小時工作10多分鐘完成
“這是今天凌晨1時多,發生在橘城西路一起兩車相撞的交通事故,事故現場跨度達70多米。如果靠我們人工拉皮尺測量再繪圖,最起碼要1個小時。用無人機出現場,10多分鐘就測繪完成并打印出來。無人機測繪的現場圖更精準、更直觀。真是又科學又方便!”
在化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隊交管中隊,剛勘查事故現場回來的凌警官,向記者展示了兩張無人機勘查測繪完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實景俯瞰記錄圖》及《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興奮地說道。
據了解,化州公安交警在交通事故處理環節使用無人機,可快速生成勘查點位數據,精準繪制事故現場圖,極大縮短了事故勘查時間,不但大大提高了現場勘查交警的工作效率,還有效減少了因事故勘查導致的交通擁堵時長。與此同時,對于輕微事故,無人機巡邏喊話勸導車輛快速撤離,可以防止二次擁堵,有效提高了事故處理的科學性與時效性。
實時回傳畫面:遠程科學處置現場
民警通過無人機實時傳送畫面開展工作研判
“無人機不但是我們交警延伸到空中的眼睛,也是輔助我們科學決策的大腦。”
記者來到交警指揮大廳,正在值班的王警官一邊總結一邊舉例道。
4月7日中午,在化州市207國道鑒江橋頭路段,兩輛汽車發生事故,造成現場燃油泄漏,事故情況不明。
接到警情,民警第一時間操控無人機飛抵事故核心區域,將事故現場的情況畫面回傳。指揮員在指揮大廳直觀看到車輛碰撞位置、損毀程度、燃油泄漏范圍,以及周邊道路狀況等關鍵信息,迅速遠程制定了救援方案及調配救援資源。在對事故現場進行監控的同時,無人機還沿事故路段兩端延伸查看,憑借其長焦鏡頭,拍攝擁堵車輛排隊長度、密度等畫面,及時回傳。為交通疏導工作組科學規劃分流路線、合理安排警力提供了關鍵參考。
當天,由于無人機的投入應用,讓公安交警部門快速有效處置了這起突發的交通警情。
應用效果初顯:人力不足等痛點緩解
“利用無人機開展交通管理工作,是我們化州公安交警開展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實踐。無人機‘看得遠、覆蓋廣、響應快’的特性,有效破解了傳統交通管理中‘人力不足、視角單一、處置滯后’等痛點。”交警大隊大隊長陳君浩深有感觸對記者說道。“經過這段時間的應用,我們深切感受到無人機不但節省了我們警力,也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讓我們嘗到了科技應用的甜頭。”
向新而行,未來可期;正當其時,大有可為。
據介紹,接下來,化州公安交警將持續深化科技手段在交通管理中的應用,推動無人機技術與日常勤務的深度融合,為保障群眾出行安全、構建智慧交通體系注入科技動能,為打造更安全、暢通、有序的化州道路交通環境貢獻科技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