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澳大利亞的熱門旅游地,一定逃不開新南威爾士,這里就像一個“濃縮版的澳大利亞”:難忘的海岸線景觀、給人帶來新奇體驗的文藝街區和美食餐廳、多樣的生物物種......這里,藏著澳大利亞真正的靈魂。
沿著東海岸的海岸線一路往南走,自然的寧靜與都市的喧囂奇妙地共存。東海岸的壯闊與南海岸的悠閑并不沖突,大學城新奇的藝文體驗也令人更加沉溺。
太平洋的風吹來葡萄酒的香氣,生蠔海鮮和眾多奇趣旅行點都在吸引旅人去發現新南威爾士的多面魅力。
悉尼流淌著太平洋的血液,地圖上那些名聞遐邇或者小眾秘境的旅行地,大多以深藍色的大海為景幕,也有人把悉尼乃至整個新南威爾士州縮寫成BHP——Bay(海灣)、Harbor(港口)、Point(海角),三種地理坐標彼此串聯,組成澳大利亞東海岸的海岸線,如果你想領略悉尼的“海味”,以下去處不容錯過。
冰山俱樂部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邦迪之心
邦迪海灘(Bondi Beach)在悉尼的地位,如同火奴魯魯的威基基海灘,巴厘島的庫塔海灘,屬于原住民和游客一起歡娛的國民沙灘。
成立于1929年的冰山俱樂部(Icebergs),坐落在邦迪海灘的南側海崖上,這里不僅可以欣賞到悉尼本地沖浪高手在白浪里騰躍,還有一座與大海相連的50米標準泳池。這大概是海味最為濃郁的一座泳池,很多悉尼本地人在池子里游泳,太平洋漲潮的巨浪直接拍到泳池里,池水即海水。
海浪也無法阻攔人們下海探索的熱情。
為了鼓勵人們在冬季冰海里游泳強健體魄,冰山俱樂部因此得名。俱樂部餐廳的位置占據了邦迪海灘最完美的景觀C位,每年7~9月的鯨魚遷徙季,坐在餐廳露臺上,就有機會看到南方露脊鯨與座頭鯨的身姿。在冰山俱樂部餐廳的露臺上,可以見到太平洋粉色日落。
皇家植物園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叢林食物
叢林食物(Bush Tucker)在澳大利亞是一個專有詞語,代表了澳洲原住民上萬年的自然食譜,包括澳洲本土的合歡花、戴維森李、水仙花莖、巫蠐螬等,草本、香料、水果、種子、昆蟲和野生動物一應俱全。
悉尼皇家植物園中,由原住民向導帶來的“叢林食物”探索之旅。
皇家植物園由此特別推出了“叢林食物”探索之旅,由當地加迪加爾(Gadigal)原住民向導講解,需要在悉尼皇家植物園官網提前預約。有時間可以拜訪一棵很靈驗的許愿樹,那是一棵筆直站立的諾福克島杉(Norfolk Island Pine),左三圈右三圈,手觸樹干好好默念心中所想。悉尼歌劇院往南幾分鐘就能走到植物園。
野生動物園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考拉早餐
悉尼市中心野生動物園正對著海事博物館,古老的皮爾蒙特橋也近在咫尺。每天早上7點,在濱海步道晨跑的市民會發現很多游客已經聚集在動物園門口,只為能和考拉一起吃一頓早餐。
每天清晨是陸生動物最活躍的時間點,動物園在海邊營造出了澳洲內陸的地理地貌,可以近距離問候塔斯馬尼亞惡魔、食蟻獸、袋熊、鴯鹋等神奇動物,與考拉一起吃早餐。隔壁杜莎夫人蠟像館也值得一看。
(左圖)悉尼市中心野生動物園里的班尾袋鼬。
(右圖)也許是因為桉樹葉的微麻醉效果,考拉經常嚼著樹葉就打起盹來。
如果想投喂考拉和袋鼠,位于悉尼南部臥龍崗的信必優動物園(Symbio Wildlife Park)也值得一去,有機會看到在袋鼠媽媽“口袋”里的寶寶袋鼠。
Bennelong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歌劇院奇妙夜
如何親近世界上最年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的悉尼歌劇院?
你可以參加多語種游覽團,在兩座花瓣建筑之間花上一小時,嘗試讀懂約恩·烏松的空間美學;也可以在歌劇院旁的酒吧點一杯酒,看巨大的白蓮花鍍上落日金光。當然,更完美但也更貴的方法是,在Bennelong找個靠窗的位置,在悉尼歌劇院里面,感受這座曠世建筑的光耀之處。
悉尼歌劇院北部奇幻的風帆形結構。
澳大利亞有自己類似米其林餐廳的評選,“三帽”最強,“二帽”緊隨其后。彼得·吉爾默(Peter Gilmore)可謂名利雙收,他被譽為南半球最會做菜的男人,既是著名三帽餐廳Quay的主廚,也兼著二帽餐廳Bennelong的主理人。
有趣的是,Quay的特色是正對著悉尼歌劇院,看的是歌劇院的全景, 而Bennelong則在歌劇院的花瓣里。
Bennelong餐廳招牌的前菜——龍蝦尾。
通常風景看飽的餐廳未必吃飽,Bennelong則不然,彼得把塔斯馬尼亞巖石龍蝦、野生黑邊鮑魚、阿布洛霍斯島扇貝、南部魷魚這些澳洲頂級食材玩得出神入化,前菜里有一道龍蝦,點綴著白雛菊花瓣,口味異常鮮美,也符合他所追求的“海上薄霧”感。幾乎每桌都會點一道餐后甜品帕芙洛娃(Pavlova),造型很像悉尼歌劇院。
如果沒有預訂到,可以試一下隔壁家的Midden by Mark Olive餐廳,同樣在歌劇院內,且可以飽覽海港大橋美景。
誼園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海風吹拂園林
誼園(The Chinese Garden of Friendship,Pier Street, Cnr Harbour St),是達令港附近一座由廣東省園林藝術家設計的中式園林,距離海港只有200米,出門就是悉尼出名的達令廣場商圈(Darling Square),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誼園的建造靈感來源于中國南方傳統園林,是紀念悉尼與廣州友好城市關系的禮物。這座東方韻味十足的園林1988年對外開放,本地人在海邊閑庭信步,一不小心就走進了假山疊石和亭臺水榭的世界,實屬魔幻。
在南半球也有穿越江南的奇妙體驗。
你會見到可愛的水龍(Water Dragon)在園子的各個角落曬太陽,這種澳大利亞常見的本地大蜥蜴,可以長到1米長。游客在亭子里排隊投喂錦鯉,水龍過來搶,野鴨也不甘落后,沖在最前面的則是被當地人戲稱為“垃圾鳥”(Bin Chicken)的澳洲白鷺。
誼園的旅行策劃師別出心裁,把十二生肖的藝術裝置藏在了園林的角落里,等待游客去發現打卡。
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歡迎登陸
始建于1871年的新南威爾士州美術館(Art Gallery NSW)是澳大利亞三大美術館之一,也是悉尼市區臨海的地標建筑。2022年,美術館增設了兩個展館,采用了悉尼地區原住民加迪加爾部落(Gadigal)的語言,分別取名Naala Badu(看見大海)和Naala Nura(看見土地)。
至于老館,建筑上采用了歐洲新古典主義的羅馬柱廊和山墻,被譽為“海邊最美的美術館”。
因為周邊坐落有悉尼科技大學(UTS)、悉尼大學(USYD)等4所大學,齊本德爾(Chippendale)常被中國人戲稱為“悉尼的五道口”。
歷史上,這里遍布軍營、廠房、倉庫和酒肆,澳洲歷史最悠久的釀酒廠就坐落在這里,經過近10年的街區改造,如今的齊本德爾已經面目一新,成為本城新晉的文藝街區,其中尤以肯辛頓街(Kensington St.)區域最有特色。
老克萊爾酒店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酒廠新生
在各大媒體的悉尼藝術酒店評選中,老克萊爾(The Old Clare Hotel,1 Kensington St)的名字經常出現在榜單上。酒店由兩棟百年建筑組成,分別是一家釀酒廠的行政大樓和一家酒館。
酒廠售賣的啤酒,原先在悉尼市場上頗受歡迎,以價格低廉酒花濃郁著稱,荒廢20年后被新加坡業主買下,重邀設計師花費4年時間大刀闊斧改造,如今重裝上陣的藝術酒店,老建筑的酒廠地窖、老柚木質地墻飾、斑駁的墻面、飽藏歲月痕跡的墻磚都得以保留,而酒廠原先的辦公室,則被改成了超大的套房。
(左圖)丘比特酒莊保持著純天然的生態環境,專門豎立了“小心蛇出沒”的提示招牌。
(右圖)酒莊中剛剛萌發的“葡萄寶寶”。
作為藝術化填充,酒店內置入了許多工業風的燈具,靈感源自昔年的工廠設備,如吊燈、金屬管燈、復古吊燈、聚光燈等。門口那座顯眼的袋鼠雕塑,則是澳大利亞本土藝術家Deborah Halpern的作品。
KOI甜品店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顏系寵兒
悉尼排名第一的甜品店(6 Central Park Ave),在墨爾本也開有分店。
KOI意為“錦鯉”,主廚是澳洲版《頂級廚師》(Master Chef)的冠軍Reynold Poernomo,展示柜如同珠寶店一樣璀璨奪目,每一款甜品都精心雕琢,色彩和顏值堪稱藝術品,招牌甜品有樹莓蛋糕、西瓜果凍杯、巧克力慕斯等。主廚會分時令和節日不定期上新,每次去都能斬獲新的味蕾甜蜜。
黃鰭金槍魚是悉尼人最愛的海鮮主菜之一。
甜品店隔壁是Reynold主理的高端定制餐廳,也按時節定制菜單,如春季系列,意在讓食客在冷食和熱食中尋獲冷暖交替的季節變化,菜單里的雞蛋塔塔、煎包、黃鰭金槍魚吞拿、和牛片配歐芹醬等,也都是每一道都好看到不忍心下刀叉。
混凝土叢林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都市綠洲
齊本德爾最有藝術范兒的街區, 集中在老克萊爾 酒店所在的肯辛頓街,混凝土森林咖啡館(Concrete Jungle)就在酒店隔壁,這里是混凝土和森系綠植交織的空間,兩種性格截然不同的空間材質達成了奇妙的平衡。
這家店只做早午餐和下午茶,菜品以新鮮綠色蔬果和本港海鮮為主,招牌菜品是煙熏鮭魚溫泉蛋和南瓜配煎扇貝,黑芝麻拿鐵也值得一試。
香料胡同中聚集了10多家亞洲美食檔口,在南半球也能品嘗到地道亞洲味。
同樣是在肯辛頓街,里面一條很不起眼的細巷,走進去別有洞天,遍布10多家亞洲美食檔口,取名也很特別——香料胡同(Spice Alley)。你能想到的亞洲美食,如星洲炒米粉、粵式蝦餃皇、日式手握、烏冬面、娘惹椰漿面、泰式鮮蝦炒面,這里都能吃到,而且口味非常地道。
泰坦尼克音樂劇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最強山寨
悉尼The Grand Electric劇場的前身是澳大利亞火車聯合會,這棟百年建筑在1980年后變成了前衛戲劇的演出場地,頗受悉尼年輕人追捧。雖然劇院的室內風格尊崇了澳洲火車史的百年變遷,但劇院如今更像一艘船,服務生也打扮成水手,因為這里承接了一臺風靡澳洲的音樂喜劇——《泰坦尼克》(TITANIQUE)。
這部劇通過幽默和諷刺重新演繹了《泰坦尼克號》,融入了大量流行元素和角色互動,在顛覆劇情的同時也引發思考。主演的唱功屬實炸裂,依稀有席琳·迪翁附身的感覺。
由悉尼向南,從臥龍崗(Wollongong)到巴特曼斯灣(Batemans Bay)的200多公里海岸線,是新南威爾士州的南海岸(South Coast)度假勝地,可以花三四天時間來一場南半球反季的夏日濱海旅行。
沿王子高速公路(Prince Highway)行駛,一路串聯著眾多風景一流的海濱海港小鎮、細白沙灘、國家公園與海岬徒步小徑,其中,基阿馬(Kiama)、杰維斯灣(Jervis Bay)、米爾頓(Milton)、巴特曼斯灣都值得駐足停留。
基阿馬噴水孔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太平洋的音律
基阿馬小鎮(Kiama)有著媲美南法蔚藍海岸的色彩美學,當你站在有著近140年歷史的純白燈塔下時,眼前是二疊紀火山噴發留下的黝黑色玄武巖海崖,以及藍寶石顏色的太平洋。而當你沉浸在這份畫境時,寧靜可能隨時會被噴水孔的巨吼聲打破。
基阿馬噴水孔是澳大利亞乃至全球著名的噴水孔之一,如遇大潮汐,海浪經由海蝕洞而噴出的水柱,最高能達30米,即使在退潮時也能達到5米。
基阿馬小鎮因火山巖地貌而著稱,太平洋在這里呈現迷人的冰藍色。
常年的海水侵蝕令這里的海崖形成了類似小提琴的琴腔,低沉的洋流與海濤聲被放大,營造出獨特的海洋韻律。值得用半天時間在小鎮感受新南威爾士州南海岸獨特的濱海地貌,如大教堂巖(Cathedral Rocks)、天堂之門(Bombo Headland)等六邊形柱狀玄武巖形成的火山崖壁,都分布在22公里長的濱海步道上。
在三面環海的基阿馬港口,有一家值得一去的餐廳——Diggies Kiama,一座純白的小樓,記得點鮮蝦漢堡。
杰維斯灣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海豚巡游
新南威爾士州南海岸有著不計其數的高品質白沙灘。杰維斯灣(Jervis Bay)是悉尼人在夏季把自己曬成小麥色的熱門去處,哈姆斯(Hyams)、布倫海姆(Blenheim)、穆雷斯(Murrays)等著名的白沙沙灘,是夏季和秋季(每年10月至翌年4月)觀賞藍眼淚的最佳目的地。當地有專門旅行機構,會帶領游客在天氣清朗的夜晚去尋找藍眼淚海灘。
如果你喜歡潛水,無論水肺潛水或浮潛,杰維斯灣都不容錯過。和帕勞、馬爾代夫一樣,這里是近距離觀賞魔鬼魚(Manta)的殿堂級潛點,翼展2~3米的大魚如同海洋轟炸機,和你一起在珊瑚礁上游弋。
雨中的沃森灣,遠處的悉尼城如同海市蜃樓。
更受本地人和孩子們喜愛的則是海豚互動之旅,船長會根據情報和當天天氣,在海灣的各個區域搜尋短吻瓶鼻海豚和寬吻海豚,少則兩三頭、多則十幾頭海豚會主動靠近船只,通過跳躍、翻轉、噴水的方式和游客們互動,炫耀自己的本領。
有多家游船公司承接海豚之旅的體驗活動,一般會從杰維斯灣西邊的赫斯基森(Huskisson)小村的碼頭出發,整個行程約90分鐘。
莫利穆克沙灘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瑜伽與冥想
莫利穆克小鎮(Mollymook)是歐洲移民早期的定居點,長約2公里的莫利穆克沙灘有著清澈的海水和細膩的沙灘,一直是遠近聞名的游泳、沖浪、沙灘日光浴的理想之地。與此同時,莫利穆克也以海灘瑜伽療愈著稱,本地人相信這片魔法海灘有著神秘的療愈力。
通過Om Sweet Om等當地瑜伽機構,你可以預約一場由專業瑜伽導師帶來的能量之旅。早晨,瑜伽導師會在海灘預先鋪好瑜伽墊,你需要做的,便是完全打開身心,在松軟溫暖的沙灘上,感受神秘磁場帶來的正念覺醒。
巴特曼斯灣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生蠔農場皮劃艇
澳洲人對生蠔的追捧,如同日本人對醬油、德國人對啤酒的執念。即便不去南澳科芬灣(Coffin Bay)、塔斯馬尼亞布魯尼島(Bruny Island)這些世界級生蠔原產地,在新南威爾士的南海岸,同樣可以在生蠔農場大快朵頤,實現生蠔自由。
克萊德河(Clyde River)是新南威爾士州高品質生蠔的主要產區,河水經由巴特曼斯灣(Batemans Bay)匯入太平洋。你可以前往港口附近的Oyster Shed on Wray生蠔農場,這里提供皮劃艇漫游生蠔原產地的水上項目,皮劃艇沿河灣區巡游一圈,行程約2公里。
克萊德河的Region X皮劃艇體驗。
皮劃艇泛舟,可以用雙腳控制尾舵轉向,劃起來很愜意。帥氣的向導會帶領你前往生蠔幼苗的培育地,游覽成年生蠔的核心培育區,并耐心講解籠網如何固定生蠔,浮筒設備如何保證生蠔懸浮在水中而不至于沉底。
和在餐廳里品嘗生蠔最大的不同在于,你可以在皮劃艇上直接開蠔,品嘗肥美新鮮的生蠔,而向導將生蠔遞給你的方式也很特別——用船槳。儀式感要拉滿,記得和隔壁艇上的朋友用蠔殼互碰一下,以干杯的熱情來“干蠔”,入口的那一秒,好好體會礦物質在嘴里爆開的滋味。
Jim Wild's Oysters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讓蠔殼堆成小山
Jim家生蠔農場(Lot 2/170 Greens Rd, Greenwell Point NSW 2540)于1979年對外營業,位于兩條河流匯聚的入海口,這里水溫適宜,水流平穩,為生蠔的濾食提供了理想的條件。
新南威爾士州餐桌上主要的生蠔品種為悉尼巖蠔和太平洋蠔,巖蠔個頭較小,需要培育三四年才能上市,太平洋蠔原產地在日本海,個頭躥得快,一年就能采收。太平洋蠔如今越來越贏得本地食客的青睞,但出于故鄉情懷,兩種生蠔仍然會在海鮮餐廳里搭售。在Jim家吃生蠔,可以選擇打包或者堂吃,也可以選擇店家為你開好生蠔,或是自己開,價格都不盡相同。
Jim家的生蠔遠近聞名,被當地人稱為“米其林級別的農家生蠔”。
餐廳里一個人點上兩三打的大有人在,鄰桌蠔殼堆成小山也不要稀奇,實屬正常操作。除了擠入檸檬汁的傳統吃法,Jim家還提供一種Mornay白醬的熟食吃法,醬汁由奶油、奶酪和面粉等原料制成,配上芥末和白葡萄酒。烤制前再撒上芝士,出品時滿眼金光,口感炸裂。
巴特曼斯是悉尼周邊優質生蠔的產地之一,這里不僅流行干杯,也流行干蠔。
旅程的尾聲,從南海岸的邊際眺望無盡延伸的太平洋,城市氤氳的霧氣仿佛還在眼前,我的鼻子尚能嗅到葡萄酒的香味,新南威爾士的一切都讓人舍不得說再見。
這樣的地方,來過就注定會懷念。在我的旅行版圖中,新南威爾士成為了南半球上最耀眼的那一塊。
文&圖/潘瓶子
新媒體編輯/Tasia
本文原刊載于《時尚旅游》2025年1月刊,此處有刪改。
長期征稿
后臺私信“投稿”獲取聯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