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2025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廣東對口支援林芝地區滿30周年的重要節點。
4月14日,“穗波攜手思政一體 數智啟航走進高原”啟動儀式在波密縣中學舉行。這是基于廣州市第九十七中學在“數學X小程序”方面的教學實踐、粵藏兩地開展教育對口支援活動,也是一場跨區域的“人工智能賦能下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實踐活動”。活動上,廣州和波密的師生一起上了一堂生動的“AI教育交流課”,一同學習、交流如何借助AI工具做微信小程序,開展跨學科項目式學習。
課堂上,思維的火花不斷碰撞,知識的橋梁悄然搭建;窗外,桃花早已綻放,見證著這場跨越山海的教育交流,滿是溫馨與希望……兩地師生就教育創新、人工智能展開深入交流,為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粵藏樣本”。
從科學探索到教育接力,粵藏師生同上一堂AI課
4月10日,在97中小程序班的課室里,高一的同學們正在認真聆聽一封不同尋常的回信。(詳見《廣州97中這群學生自稱“不是學霸”,收到了鐘南山的回信!》)
今年3月,就開發中面臨的醫學專業難題,同學們寫信給鐘南山院士,請求他的幫助和鼓勵。為此,鐘南山給微信小程序班的同學們回信,鼓勵同學們再接再厲,并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醫學專家提供指導。
在信中,鐘南山表示,“高原反應風險預測”小程序項目非常具有現實意義,97中小程序班的學生嘗試用科學研究和AI的手段去創建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已經邁出了科學探索的重要一步。他在信中寫了這樣一段話:“你們跨校合作和敢于提問的精神讓我印象深刻,科學探索需要三種力量:敢問‘為什么’的勇氣、從失敗中學習的韌性、用技術造福他人的初心。”
收到鐘南山院士的回信后,學生們帶著這份鼓勵與動力,馬不停蹄地來到波密縣。這既是檢驗自身研究成果的好機會,又是一場跨越山海的教育接力。
4月12日至15日,在廣州援藏工作組和海珠區教育局的支持下,97 中小程序班的師生與波密縣中學師生開展交流活動。其中,在“小程序制作交流展示”課上,廣州97中教師葉玉茵、波密縣初級中學教師周萬年分別帶領學生,展示他們的小程序作品。
“我們沒去過高原,要怎么研究高原反應呢?”在基于數智工具開展學科項目式學習交流活動上,97中的學生現場介紹了“高原反應風險預測”微信小程序;波密的學生們聽得入神,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據了解,為幫助進藏游客,小程序功能主要包含調研問卷風險評估、實時海拔位置地圖、日記上傳、AI問答等多種功能。
廣州97中教師鐘泰霖主講“小程序教育平臺操作基礎課”,為兩地師生講解小程序教育平臺的基本操作,幫助學生們學習如何借助AI工具制作微信小程序作品。課上,兩校學生互相交流著創意和想法,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閃耀。
“同學們開發的小程序對于前往高原旅游、工作的人群非常有實用價值,同學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探索解決實際問題,我對同學們科學探索的精神、緊跟前沿科技的精神,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精神也非常佩服。”作為指導專家,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院長羅鳳鳴表揚了97中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并提供了專業指導。
他指出,高原反應受遺傳、身體狀態、心理因素、海拔高度和上升速度等多重因素影響,建議小程序開發應考慮更多實際證據和參數,以提高預測準確性。此外,他還提出研究目的明確化、持續改進、利用更多資源和專業預防指導等方面的建議,鼓勵學生與專業研究機構合作,共同優化小程序。
人工智能為教育對口幫扶注入新活力
人工智能是面向未來的必修課,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關鍵環節。
4月10日,廣東省公布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2+1”方案,在全國率先提出中小學師生人工智能素養框架。原則上要求小學1-4年級每學年不少于6課時,5-6年級每學年不少于10課時,初中7-8年級不少于每兩周1課時。
南都記者了解到,97中作為廣州市的試點學校,早在2019年就在初中開設了人工智能課程,2023年開始在高中開展了依托人工智能和微信小程序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實踐,并成為微信小程序教育示范基地。
作為小程序班班主任暨“數學建模x微信小程序項目:高原反應風險預測小程序”指導老師,葉玉茵告訴南都記者,學校從去年開始在高中嘗試設立“微信小程序班”,這批被挑選出來的學生并非學習成績最好的“學霸”,但他們都很愿意參與到項目式學習活動當中來。
該班每周會有1-2個課時的時間,來到小程序實驗室開展項目式學習。經過一個多學期學習,學生不但數學成績有顯著提升,其他學科成績也有提升。“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成長非常大,他們的成績非但沒有往下掉,反而是激發了他們學習的內驅力,從而獲得更好的進步。”
教育援藏是國家發展西藏的戰略部署,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民生工程,也是搭建民族團結進步的同心橋。人工智能不僅能夠提升教育質量,還能為廣州與林芝地區之間的教育對口幫扶注入新的活力,推動教育公平與創新。
正如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林如鵬在廣東省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新聞發布會上所說:“我們大力推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在廣東落地,同時大力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目的之一就是消除教育發展的‘鴻溝’。”
作為廣州援藏工作組的一員,波密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道宇也一直琢磨,怎樣給波密教育既輸血又造血。在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推進粵藏兩地教師、青少年雙向交流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穗波攜手思政一體 數智啟航走進高原”啟動,加強兩地教育協作。
“現在我們強調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但不意味著成績很拔尖的學生才可以成為創新型人才。我們要在更廣大的覆蓋面上引導孩子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陳道宇表示,波密的基礎教育相較于廣州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這邊也有可以開展相關項目的空間。此前兩地師生便同以“走進高原”為主題進行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如今讓兩地孩子們走在一起,攜手開展交流活動,對當地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
采寫:南都記者 孫小鵬
攝影:南都記者 孫小鵬 蔡文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