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公布最新進出口情況。
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10.3萬億元,增長1.3%。其中出口6.13萬億元,增長6.9%;進口4.17萬億元,下降6%。進出口增速逐月回升,1月進出口下降2.2%;2月基本持平,3月增長6%。
“當前,我國出口確實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是’天塌不下來’。”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積極構建多元化市場,深化與各方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不僅賦能了對方發展,也增強了自身韌性。“同時,中國內需市場廣闊,是重要的大后方。我們將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對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實現增長
一季度,我國出口規模在壓力下展現了較強的韌性。國際市場需求方面,亞洲、非洲3月份制造業均在擴張期間,歐盟和英國的消費支出環比增加。一季度,我國對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都實現了增長。
國內產業創新方面,我國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出口連續4年保持增長勢頭,專用裝備出口連續9年增長,新能源產品繼續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風力發電機組、鋰電池、電動汽車等出口分別增長43.2%、18.8%和8.2%。
同時,廣大外貿經營主體快速響應全球市場多樣化需求,一些傳統產業憑借著配套齊全、轉型升級快、經營靈活的優勢,不斷推出“新品”“潮品”“爆品”。玩具、服裝等行業通過“小單快反”模式,將交貨周期壓縮到1周以內,顯著提升了國際競爭力。
一季度,我國對歐盟出口體育用品,對東南亞出口化妝品都是兩位數增長。外貿“含新量”進一步提升。一季度,裝備制造業產品進出口增長7.6%,占據外貿進出口的“半壁江山”。自主品牌產品出口規模增長10.2%,占出口總值比重提升至22.8%。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我國中西部地區不斷發揮自身優勢,有序承接產業轉移,一季度,中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長8.7%,增速比全國整體增速高7.4個百分點,占全國進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2個百分點,達到17.9%。
東盟繼續穩居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中國和東盟10國人口加起來超過20億,約占全球的1/4,雙方的開放融合、共同發展,持續釋放了市場潛力,在全球化遭遇逆風的時候樹立了合作典范。
呂大良透露,今年一季度,東盟繼續穩居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進出口1.71萬億元,同比增長7.1%,占我國整體外貿的比重提升到16.6%。
一季度,制造業產品占我國與東盟貿易的比重達到90.1%,其中,我國對東盟出口平板顯示模組、汽車零配件、鋰電池增速都超過兩成;我國自東盟進口自動數據處理設備的零部件、印刷電路、紡織原料等保持增長。
以農業領域合作為例,自2017年以來,東盟已連續8年保持我國農產品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我國自東盟進口的農產品526.5億元,增長13.8%,對東盟出口農產品379.2億元,增長1.4%。
與歐盟: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萬元貿易往來
中國和歐盟經濟總量合計超全球的三分之一。雙邊貿易額從建交初期的24億美元,目前達到7800億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1.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4%,相當于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萬元的貿易往來。
消費品領域,一季度,我國進口的72%的箱包、51.7%的乘用車、42.2%的化妝品都來自歐盟,我國對歐盟出口電子電器、服裝及衣著附件、日化用品分別增長7.7%、3%、16.1%。
高技術領域,一季度,我國自歐盟進口高端裝備640億元,增長30.4%,占我國同類產品進口總值的32.9%,我國對歐盟出口工業機器人、高端機床分別增長81.9%和11.7%。農業領域,一季度,我國從歐盟進口啤酒、豬肉分別增長25.7%、17.5%,我國對歐盟出口水產品、干鮮瓜果分別增長34.4%和10.8%。
在全球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形勢下,中歐雙方密切溝通、攜手合作,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將為雙方和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確定性。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全球出口占比超五成
今年一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進出口額5.26萬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占我國外貿比重達到51.1%。
一系列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項目,接地氣、惠民生,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生根發芽,帶動相關產品貿易往來。
一季度,我國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禽肉進口量增加32.9%,干鮮瓜果進口量增加8.5%。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出口醫藥材及藥品增長14.6%,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5.1%,軌道交通裝備增長10.7%,出口的電動機及發電機增長17.4%,出口的風力發電機組增長67.4%。
當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加起來占全球GDP已超四成,在全球出口中占比超過五成,在全球治理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越來越大。
外貿大省挑大梁,占進出口總值四分之三
一季度,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這7大省市合計進出口7.78萬億元,持續增長,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三,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
一是有力穩住外貿大盤。外貿大省產業基礎扎實、區位優勢突出,進出口主體活躍,一季度,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達到了42.2萬家,增加了6.1%。與此同時,外貿大省積極擴展國際市場,對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出口實現增長,對其中89個國家和地區的增速好于整體水平。
二是有力發揮創新優勢。一季度,外貿大省出口高技術產品7835.2億元,增長4.5%,占我國同類產品的71.3%。其中,電子信息產品、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分別出口3857.1億元、2365.8億元、301.1億元,分別增長1.6%、8.9%、9.9%,在我國同類產品占比均達到6至7成。
三是有力服務保供穩健,一季度,外貿大省進口原油、金屬礦砂分別占我國同類產品進口總量的83.1%、67.6%,進口電子元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零部件分別占我國同類產品進口總值的78%、88.1%。此外,外貿大省進口消費品占全國八成以上。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黃馳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