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瑞
來源 | 新周刊(ID:new-weekly)
“自己的失敗固然可怕,但網友的成功更讓人心寒?!?/p>
相信你已經刷膩了“××歲重啟人生、年入百萬”的心靈雞湯,或許還會為自己與他人鮮明的對比感到憂傷。
沒關系,那就切換頻道,去看看躺平博主——“25歲不上班只兼職”“985畢業已躺平2年”“28歲沒工作出租屋擺爛生活”,聽起來是不是好受多了?
最近兩年,“被優化”不再是一件丟人的事,無論是高學歷人士、大廠管理層還是普通人都有可能被“畢業”。
而這些人中迫切想要擺脫牛馬身份的相當一部分,逐漸擠滿了失業博主賽道。
甚至有人大膽發言:“再不行動,你將錯過最后的自媒體藍海賽道?!?/p>
這部劇中,女主角裸辭后住到鄉下去,開始了“擺爛”般的極簡生活。圖/《凪的新生活》
當藍海變成紅海,紅海里面竟然還能開辟出小藍海。
博主們發現,即便沒有工作,也不必假裝光鮮亮麗地重啟人生、追尋曠野,哪怕只是拍一則放棄自律的vlog,其實也有機會獲得上萬點贊。
只可惜,號稱“看完我你就不焦慮了”的博主逐漸扎堆,躺平這件事,也內卷起來了。
和之前爆火的離職博主、失業博主不同,躺平博主們往往是主動追求低欲望、低消費的生活方式。
明明可以找個月薪三千大小周的班上,或是在失業期間掌握“重啟人生”三件套(健身、讀書、學英語),但他們選擇放過自己,很可能一躺就是好幾年。
比如年輕女孩@張大口,工作幾年后回到舟山一座海島上的老宅定居,不上班,只是吃飯、放松,有時趕海、看風景。
2023年,她曾在一則視頻中發問:“誰能告訴我上班的樂趣究竟是什么?”
上班使人錯過許多美好景色。圖/《凪的新生活》
在接受當地文旅局采訪時,她表示,最初村里總有人議論她不工作、不結婚,但很少有人關心她開不開心。
這些村里人不知道的是,@張大口并不會因此被卷起來。
在擁有十多萬粉絲的社媒賬號上,她分享了海島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大海,有美食,也有貓,每個視頻的共同點都是封面上醒目的“不內卷不內耗”。
如果說這樣的躺平還算是比較好理解的“普通人版《去有風的地方》”,那么更多年輕博主選擇的是加長版《凪的新生活》——
過“家徒四壁”的低物欲生活,只要不打卡上班,賺多少、做什么都行。
有的人用vlog記錄自己擺地攤、開出租、打各種零工,而自媒體本身更像是一件順手的事。
若這種游離在主流之外的生活恰好被算法捕捉,那就開啟新副業。
若沒有得到流量之神的眷顧,那似乎也沒什么大不了。
對有些人而言,工作的意義只是賺錢謀生。圖/《凪的新生活》
@竹師傅告訴《新周刊》,她堅持在網上記錄生活,內容都是日?,嵤?,早期流量也不高。
但在失業的第181天,一條關于她“家里蹲現狀”的視頻,在發布后隔了一周突然爆了。
視頻中,她表達了觀點:“生活中還有比上班更重要的事情。”
“其實那條視頻(我)也不知道哪里比之前的好,但它就是爆了,可能踩中了什么時機?!?/p>
她決定繼續做下去,“就算(賬號)沒有什么起色,以后萬一找工作,也可以把那條爆款視頻寫進簡歷”。
@竹師傅躺平后也接過一些文案兼職,“有上頓沒下頓”。
像她一樣的躺平博主們即使有線上兼職可以做,“數字游民”這樣好聽的詞語也絕不會出現在視頻里。
因為頭銜和身份都不是他們的目的,一切賺取收入的行為只是為了維持躺平現狀,另一位躺平博主@一條五彩斑斕的咸魚(下稱咸魚)稱之為“茍活賽道”。
有的人躺平,與其說是展示平凡,不如說是一種“極限挑戰”,比如10萬元花完就去上班、30塊錢吃一個月等等,令旁人看了直呼不可思議。
節約本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能成為生活的目的。圖/《凪的新生活》
咸魚在二線城市躺平,每天自己做飯,去圖書館看書、蹭空調,沒事就到處散散步。
她的生活賬單非常簡單,每個月房租水電1200元,其他支出300元便足夠。
她的賬號自從開始拍“挑戰30塊錢吃一個月”系列后有了更多關注。
她并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她曾刷到的@歹毒的無業游民就因各種薅羊毛和吃維生素片維持生活而火過一陣。
咸魚坦言:“我以為我之前每個月花300元已經夠少了,沒想到有人可以卷到100元、50元、30元。
當然我只是拿人生中的一個月來試試,中途差點想放棄,大家千萬不能這么過日子。”
圖/@歹毒的無業游民
還有的人站在更高維度,做起了躺平規劃師,幫人列表計算城市生活成本、代人體驗不同城市。
@躺平規劃師在其賬號中列出了從月薪三千到月薪五萬都能躺的不同路線,總能收獲幾百條評論。
說白了,一部分年輕人已經放棄追求FIRE(財富自由,提前退休)——哪怕是“窮人版FIRE”,直接一步到位:活著就好。
躺平是這個時代年輕人如此普遍的愿望,而這些博主則身體力行地告訴其他人,生活的確還有除內卷之外的可能性。
他們躺得有理有據,你甚至不必費口舌勸他們“回歸正軌”。
自由與金錢不可兼得,躺平的人只是做了取舍。圖/《凪的新生活》
@殺魚小葵在抖音擁有80萬粉絲、在小紅書擁有40萬粉絲,其絕大部分視頻里,她都穿著居家服在床上或坐或躺,開心地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想法。
她曾表示,家里的長輩總勸她去吃點苦,“人人都是這么過來的”,“這樣到60歲退休后就可以享受生活了”。
但她覺得:“我現在退休也可以享受生活啊,豈不是早享受40年哦!遙遙領先!”
“到底優秀到什么程度才配擁有一份工作?”咸魚曾經想這樣問。
2001年生的咸魚畢業于某一本院校的工科專業,但大學期間受疫情影響,缺少實習經歷,畢業求職時屢屢受挫。
再加上她是女生,“很多企業連簡歷都不看,直接表示更喜歡男生”。
她努力找過其他行業的工作,但都以失敗告終。
“那段時間每天一睜眼就開始看招聘軟件,也參加了很多次線下招聘會,但沒有任何結果?!?/p>
她備考過公務員,結果發現自己的專業能報考的崗位極其有限。她甚至去面試過前臺,但老板要求她會做會計。
“最初看到同學們陸陸續續找到工作,我特別焦慮。
但后來,有的朋友因為加班太多而和我疏遠了,有的朋友整個人非常憔悴,而且他們現在也都辭職了,我更覺得上班帶給人的痛苦大于快樂?!?/p>
最終,咸魚決定放棄,不再執著于找一份長輩眼里的正經工作。
1997年生、有過留學經歷的@竹師傅,在做品牌營銷工作兩年后被裁。得到通知的時候,她居然松了口氣。
她在上海休息了一段時間,到了“金三銀四”重新開始找工作,但沒有找到合適的下家。
之后,恰好租的房子到期,她順理成章地回了老家。
做出這個決定時,她反復地拷問自己:“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就能獲得幸福嗎?”
圖/《凪的新生活》
兩位博主都對《新周刊》記者表示,躺平后她們變得健康了。
咸魚在粉絲們的鼓勵下擺脫了容貌焦慮。她讀了上百本書,心態變得更加平和。
雖然日更的頻率有點像打卡,但這種主動的創作讓她更加自律。“為了讓視頻不單調,我每天會嘗試一些新鮮事物。”
@竹師傅和媽媽住在一起,每天早睡早起,不再像工作時那樣長痘、脫發。現在的她面色紅潤,發際線生長出了許多新的碎發。
回過來看,@竹師傅那個在外界看來略顯矯情的問題,甚至可以拿來做一個經典辯題,讓正反雙方吵上三天三夜。
但至少,追求升職加薪這些“世俗的欲望”并不可恥,獲得身心健康同樣也是一種巨大的成功。
選擇慢下來,其實更需要勇氣。圖/《凪的新生活》
2020年,在躺平路上堪稱“先驅”的“三和青年”群體受到關注,彼時引起諸多網友共鳴。
這群在深圳三和人才市場周邊活動、農村出身的青年,以日結工資的零工為生,“做一天玩三天”。
《豈不懷歸:三和青年調查》一書作者田豐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90后農民工對工廠的加班文化是相對厭惡的,“他覺得‘我成了流水線生產的一個零部件’”。
他充分理解,對有些人而言,不去賺很多錢,只要有足夠的自由時間,低成本地活著也很舒適。
躺平博主或許是看上去版本更光鮮的“三和青年”,但當你刷到他們的時候,他們也不再是純粹的“三和青年”。
不少博主也承認這一點,其悖論在于:如果他們真的完全擺爛,你根本不會刷到他們。
很遺憾,當躺平博主成為某種職業,松弛感或多或少會成為一種表演。
一周更新多條視頻的@殺魚小葵特意發視頻解釋過,自己拍攝之前都會做準備,不然記不住要說的話。
“我的視頻看起來很松弛的樣子,我也不想給你們制造‘松弛焦慮’。但人面對鏡頭的時候不可能真正松弛,我只是把平時的一些動作做出來,放下手機我才會美美躺平。”
普通人的“躺平”,更像是“仰臥起坐”。圖/《凪的新生活》
@竹師傅表示,躺平博主這個賽道正在變得越來越內卷?!拔宜⒌搅撕芏囝愃频牟┲?,內容都差不多。最好還是展現真實的自己。”
但咸魚也發現,似乎只有“離譜的標題”才更容易提高點擊率。
相對固定的更新頻率、飄忽不定的流量、在未來某天爆紅的希望,都有可能使“做躺平博主”這件事與上班同化。
即使漲了粉絲,這個賽道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接到廣告——
畢竟,粉絲們都想跟著躺平了,還怎么被消費主義收割?
如果說各種各樣的博主都在對著鏡頭表演不同的生活方式,那么普通人在工作之余,越來越多地靠觀看社交媒體上“別人的生活”來體驗生活。
這最終構成了薛定諤式“躺平”的荒誕之處。
圖/《凪的新生活》
好在,真正擁有躺平心態的年輕人,也能夠接受生活的彈性。@竹師傅說:“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自媒體上面?!?/p>
咸魚說:“自媒體給了我從零開始的勇氣,讓我發現躺平沒想象中那么可怕。
能做就做,做不了的話,還有很多其他的事可以做?!?/p>
無論如何,躺平博主們已經成了不少人的寄托——原來生活不是只有“一直上班到退休”這一種可能性。
勞碌許久的我們,實在太需要有人替我們承認:“我有權一直休息到我覺得足夠為止?!?/strong>
作者 | 阿瑞,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新周刊》微信公眾號(ID:new-weekly)?!缎轮芸穭摽?996年8月18日,以“中國最新銳的生活方式周刊”為定位,20多年來用新銳態度測量時代體溫。從雜志到新媒體,《新周刊》繼續尋找你我共同的痛點、淚點與笑點。關注新周刊微信公眾號,與你一起有態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
主播 | 云灣,暖心寶哥,每晚用聲音伴你入眠。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