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殲15艦載戰斗機與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同框畫面首次公開,兩者距離如此之近,應該是伴隨監視飛機。這應該是中美兩國航母過招首次公開,未來我們應該會看到更多的這樣畫面。
(殲-15伴隨監視F/A-18E/F)
對于美國艦載機來說,這樣雙方勢均力敵的場面也是難得一見。此次美國航母艦載機基本上都是“以強凌弱”。從兩者性能分析來看,F/A-18E/F戰斗機的空重為14.5噸,內油6.3噸,標準空戰狀態下重量為(2枚AIM9X,飛行員及炮彈)大約17噸,2臺F414渦扇發動機,加力推力為9.8噸,空戰推重比為1.15.殲15戰斗機數據取蘇33,后者空重為18.5噸,內油9.4噸,標準空戰狀態下(2枚R73,飛行員及炮彈)大約23.7噸,2臺AL31F發動機,加力推力為12.5噸,空戰推重比為1.05。
(F/A-18E/F戰斗機優勢在中低空和中低速度區域)
F/A-18E/F戰斗機的展弦比較大,達到0.4,而蘇33只有3.2,展弦比越大,誘導阻力越小,亞音速條件下飛行、機動、航程等性能越好,當然展弦比大,激波阻力大,超音速性能降低。再加上F/A-18E/F采用固定進氣道,F414發動機的高空推力表現不佳,導致F/A-18E/F戰斗機超音速性能十分糟糕。當年美國海軍部分高層反對超級大黃蜂替代熊貓,部分原因就是前者超音速攔截能力差,攔截超音速轟炸機能力不足。從飛行包線角度來講,F/A-18E/F戰斗機的優勢區域在中低空和中低速區域,而殲15戰斗機在高空和超音速范圍更好。實際上美國海軍也承認超級大黃蜂戰斗機超音速性能欠佳,按照他們的說法,F/A-18A戰斗機在掛載1個副油箱的情況下也能追上無外掛的超級大黃蜂,但是卻追不上滿載的F-14D。
(殲-15戰斗機優勢在高空高速區域)
此前F/A-18E/F戰斗機面對殲-15戰斗機最大優勢就是機載雷達,F/A-18E/F戰斗機從BLOCK2開始換上了AN/APG-79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而殲-15戰斗機還是機械掃描雷達,探測能力低于AN/APG-79。不過現在我們突破了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技術,國產KLJ-7A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技術水平已經可以與AN/APG-81相媲美,對抗AN/APG-79也不在話下。國產中距空空導彈也彎道超車,國產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采用了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射包線超越AIM-120C,這樣在同樣條件下,殲-15戰斗機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已經趕上甚至超越了F/A-18E/F戰斗機,另外殲-15還可以發射國產PL-17遠程空空導彈,從更遠的地方攔射超級大黃蜂,即便沒有命中目標,也會迫使超級大黃蜂進行機動,消耗寶貴的能量。正是考慮到這一點,美國海軍才急切換裝新一代遠程空空導彈,包括AIM-260中遠程空空導彈和AIM-174B遠程空空導彈。
(殲-15T戰斗機配備了國產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綜上所述,殲-15戰斗機和F/A-18E/F戰斗機終于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面,這背后是無數人不懈的努力。還是那句話,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擺上1艘航母就能威脅我們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