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不可抗力因素導致失聯,請大家加我個人微信好友,圍觀朋友圈深度交流
文章來源:智谷趨勢Trend(ID:yuanfangguanchaju)
作者:鹿鷺 申公豹
漲價潮又來了,但這次不一樣。
2025,一場史無前例的成本大挪移正在到來,很難有人置身事外。
全國最有錢的城市深圳,最近打算讓自來水漲價13.05%。
目前聽證會還沒開,不過方案一和方案二,綜合價格漲幅是一模一樣的。就像成語里的猴子,“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區別,或許就在于有沒有讓你選。
(圖片來源:深圳發改委官網)
而在深圳之前,不少城市已經按下了漲價鍵。
水費廣州漲了34%,南京漲了26%,北京一噸水也快要5塊錢了。
燃氣、電也都漲了,2023年一年,全國至少52個市、縣上調居民用氣價格,基礎居民氣價(即第一階梯氣價)平均上調0.256元/方。
“順價”一詞也走進了大眾視野。原來有些漲不是漲,而是“順”。
類似的還有,安徽等地進一步優化峰谷分時電價。以及之前的高鐵漲價、廣州地鐵漲價、大學學費漲價等。
不過,有心人也應該觀察到了,一邊是水電燃氣等必需品漲價,另一邊則是手機汽車化妝品瘋狂打折。
國補力度,還在持續加強。今年的政府報告提出,要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越來越多品類也在納入范圍,汽車家電手機無所不包。
如此反差,透露什么信號?為什么很多東西,一漲再漲?
過去二十年,中國人確實以非常低廉的價格享受到了優質的公共服務。
無論是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水電氣,出行的高鐵、地鐵,還是大學學費,價格都堪稱是世界良心。
比如水價,很多城市就是成本倒掛,堪稱白菜價。
據國際水協會的調查,用水100m3以內時,2021年我國四大直轄市平均用水價格為0.7美元/m3,在全球173個主要城市中的排名均位于后10%。
電價也長期處于國際較低水平。
根據Global Petrol Prices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居民電價平均為0.531元/每千瓦時,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58.6%,工業電價也是不到全球平均價的六成。
至于高鐵、地鐵、大學學費這些,更是跟歐美國家沒得比,便宜太多了。無數歪果仁來了,都要喊Amazing!
不過,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羊毛終歸出在羊身上。低價的秘密藏著哪里?四個字:
土地財政
低廉的價格背后,其實是巨額財政補貼。高漲的房價里頭,其實隱含著看不見的服務成本。
而隨著這兩年房價下行,賣地價格腰斬,土地財政開始熄火了。2023年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是5.8萬億元,跌破6萬億,2024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跌破5萬億,為4.8萬億元。
地主手里也沒有余糧了,財政壓力自然就要上演大挪移。
過去二十年,我們將大量資金投向基建和公共服務,是因為工業化方興未艾,基建拉動經濟的效應明顯,有路就有人走,有電就有人用。
如今,隨著城鎮化完成以及人口老齡化,“補貼換增長”的邊際效益越來越低,補貼的意義也越來越小。
2023年燃氣調價時,“順價機制”這一專業術語首次進入公眾視野。通俗的說,是讓水電燃氣等公共服務價格逐步市場化。
有專家就點評說,這是“過去靠輸血維持低價,現在要自己造血活下去”。
補貼時代,正在和我們說再見。
除此之外,物價上漲其實也符合當下一個重要的方向——拉動內需。
當前經濟的現狀是一邊不少企業在價格戰中卷生卷死、裁員降薪,一邊是居民對前景悲觀,捂緊錢包不敢消費,導致內需不足,相互影響陷入惡性循環。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2月份CPI同比下降0.7%,ppi同比下降2.2%,并不樂觀。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想要打破僵局,讓物價溫和上漲是辦法之一。
簡單來說,當市場普遍感受到“價格觸底反彈”的信號,商家看好未來市場,覺得能賺到錢,就會擴大投資、增加招聘,老百姓有了工作,收入增加,也就愿意消費,也就形成了“企業賺錢-擴大生產-居民增收-敢于消費”的良性循環。
央行去年2季度就說“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到4季度就是“把促進物價合理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語氣越來越重。
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目標,定在了2%左右,也充分說明了國家對物價適度上漲的重視。
高鐵、燃氣、水電這些剛需行業,率先有動作,其實也是撬動“物價溫和回升”的杠桿。
天風證券的測算結果就顯示,水電燃氣價格上漲4%、6%、8%將分別帶動PPI同比增速上行約0.5、0.7、1.0個百分點。
今年我們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這個規模可比24年翻了一倍。同時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的品種也擴大到了12種,覆蓋范圍還會進一步擴大到農村。
與此同時,各大銀行還貼心地準備了“消費貸”,部分消費年化貸利率也降到“2字頭”。個人消費貸款自主支付的金額上限也從30萬元提高至50萬元,主打的就是一個買買買。
大力提振消費,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有助于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本輪深圳水費調整方案中,官方計算了漲價后對居民用戶的影響:
如果是一家四口,按第一梯隊最大用水量計算,月均增加支出5.9元,算下來一天兩毛左右。對于低收入人群,方案也有保障。
應該說漲幅不算大。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意義深遠。它意味著上一個公共服務免費或低價的時代,進入尾聲了。
從深圳方案來看,今后的公共服務將偏向“誰享受誰付費”,基本額度保障基本使用,基本額度外的超額部分使用成本將直線上升。
這次水價的“溫和調整”,既是對過往發展模式的修正,更是面向未來的探路。
雖然人們直覺上不喜歡物價上漲,但從歷史上來看,消費者物價指數高的那些年份,往往是就業更興旺、經濟更繁榮的階段。
反過來說,鄰國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正是長期通縮伴隨GDP停滯、失業率上升,企業壓縮投資,影響至今。
正因如此,溫和通脹其實有利于經濟發展。尤其是在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纏身的背景下,如果能保持合適的cpi通脹率,隨著時間的發展,物價上漲能夠有效稀釋債務,緩解償還壓力。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促進物價溫和回升”都會是一個長期的政策導向,降準降息也會繼續進行。
去年年底,我國住戶人民幣存款余額已經達到了151萬億元。今年前兩個月,人們還在瘋狂存款,人民幣存款增加6.13萬億元,相當于全國人民每天往銀行存100個小目標。
消費和投資的意愿下降,有錢寧愿存在銀行吃利息,長期來看并不是一件好事。
只有當躺平的錢重新活躍,經濟的活力才能夠被激發。
*「毯叔盤錢」所有內容系個人觀點,僅以交流個人想法和分享知識為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參考。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讀者結合個人財務狀況,獨立決策。
【參考資料】
金融界:公用事業漲價:定價機制、原因及對通脹的影響
劉曉博說財經:氣價、電價、水價、高鐵票價……
堵錢眼的申公豹:有沒有發現,2025年很多東西又開始漲價了?
深圳花木蘭:暴漲13%,深圳這是要瘋了?
看清經濟現象背后的本質,才有助于我們在危機之中抓住機會,不然很可能不知不覺中被收割和錯判。
加入 ,看清更多財富真相,抓住搞錢機會!
在星球里,我會365天給大家分享前沿搞錢信息差、財富干貨、套利機會,趨勢判斷,可復制的搞錢實戰項目和資源,還有10多位搞錢、財富、AI大佬駐場,帶你奔向終身搞錢快車道。
現在加入星球,可領大額優惠券100元,領取后只需要99元即可加入,隨著人數增多會不斷漲價!
歡迎你立即掃碼領券加入,早加入早受益
點擊關注毯叔私密小號
回復“資料”領【2025最新搞錢資料包】
覺得內容不錯,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