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 通訊員 拜永基)今年來,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林川鄉立足鄉情實際,精準施策,以組織建設筑牢根基,以特色產業激活動能,以創新治理夯實底盤,多維度發力,全力譜寫鄉村振興的嶄新篇章。
筑牢組織建設堡壘,激活鄉村振興 "紅色引擎"
林川鄉堅持黨建引領,強化理論學習,通過“線上 + 線下” 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結合中央八項規定學習,利用學習強國、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推送學習資料,引導黨員干部自主學習;并通過開展專題講座、主題黨日活動等進行集體學習,今年來,累計開展各類學習活動100次,參與黨員干部達 800 人次,有效提升了黨員干部的政治理論水平。同時,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完成2個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的升級改造,完善配套設施,并注重從致富能手、返鄉大學生中培養選拔后備干部,建立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儲備人才120名,吸納大學生到村任職7人,有效提高村兩委隊伍實力。廣泛開展摸排,做好換屆準備工作,建立“主要領導包片、包村領導聯村”的責任體系,實施“一村一策”的精準化工作模式。從組織運行情況、干部工作狀態、群眾評價反饋、經濟賬目核查、矛盾隱患診斷五個維度,對各村換屆情況進行系統梳理,準確掌握干部們的思想動態和留任意向,做到心中有數。
深耕特色產業沃土,點燃鄉村振興 "發展引擎"
林川鄉立足本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按照唐日臺村土壤狀況和氣候條件,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業種植,種植800畝高原冷涼蔬菜;峽門油坊飼坊實現提檔升級,今年為村集體帶來5萬元收入;馬家、保家、巴扎、泥麻等村整合土地資源,推進“小田”變“大田”,建立集中連片示范基地,計劃種植油菜2000畝、馬鈴薯 1400 畝、小麥 900 畝、蠶豆400 畝、特色蔬菜300畝,形成抱團發展。同時,積極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 “黨支部 + 合作社 + 農戶” 的發展模式,引導農戶以土地、資金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目前,全鄉21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經濟合作社高效運轉 ,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突破5萬元。
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夯實鄉村振興 "穩固底盤"
林川鄉完善治理體系,建立健全治理網格,配齊網格員,實現網格全覆蓋,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整合綜治、司法、公安等部門力量,成立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今年以來,共排查化解矛盾糾紛5起,調解成功率達100%。推進法治建設,營造法治氛圍。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通過舉辦法治講座、發放宣傳資料、設立宣傳欄等方式,普及法律法規知識,累計開展法治講座3場,發放宣傳資料200份,受教育群眾達500 人次。加強環境整治,打造宜居鄉村。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大對生活垃圾、污水和村社巷道的治理力度。今年來,集中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66次,出動1948人次,清理了糞堆、亂堆亂放等175處,清理廢棄地膜3噸,營造了干凈整潔、宜居宜業的鄉村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