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地方軍閥中的新桂系,很多人會不約而同的想到李宗仁與白崇禧的“李白”組合,二人一個主政治,一個主軍事,一個在外統籌聯絡,一個在內壯大根基,造就了民國歷史上與老蔣的中央系較量最深,也是堅持最久的一股派系力量。
盡管有著這般看似完美的組合,但桂系在歷史上也免不了馬失前蹄的境遇,這其中,又以蔣桂戰爭前后與老蔣之間反復博弈斗爭最具代表性。
影視作品中的桂系巨頭白崇禧
讓人頗感意外的是,原本兵強馬壯,在實力上一度與老蔣不相上下的桂系,卻在三個月的時間里被對方兵不血刃的瓦解擊敗,徹底失去了問鼎中原的最后機會。那么,老蔣又是如何在短期內迅速擊敗盛極一時的桂系呢?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老蔣陣營中的一個關鍵人物——楊永泰。桂系的“二號人物”白崇禧有著“小諸葛”之稱,無獨有偶,楊永泰一度因用計狠辣而被冠以“毒諸葛”的稱號,在這一點上,雙方倒是有著難得的一絲共性。不過,相比于白崇禧的軍事韜略,楊永泰卻更擅長權謀之術。
早年的楊永泰曾先后在北洋政府、孫中山大元帥府和廣西軍閥陸榮廷的舊桂系中任職,但因頻繁“跳槽”和革命意志不夠堅定而飽受詬病,雖然才能出眾,但卻鮮有人用。得益于老蔣的浙江同鄉、結義兄弟黃郛引薦,楊永泰與老蔣走在了一起,成了對方身邊首屈一指的智囊。
當然,楊永泰也確實有著能讓老蔣高看自己一眼的實力。剛剛“出山”不久,便向對方獻出了“削藩策”:以外交方式對付張學良;以經濟方式對付馮玉祥;以軍事方式對付李宗仁,以政治方式對付閻錫山。
影視作品中的楊永泰
不得不說,這一套連環計下來確實戳中了四大軍閥們的軟肋,也很快收到了成效。張學良接受“東北易幟”方案并促成東三省主權完整;馮玉祥所部將領被老蔣以金錢和官位分化瓦解,最終互相背刺,走向分裂;閻錫山被老蔣“恩威并施”,成了踏踏實實龜縮山西的“土皇帝”。剩下李宗仁和白崇禧為首的桂系,則成了老蔣重點“削藩”的對象。
在楊永泰看來,桂系表面看起來強勢凌人,實則因擴張速度過快而導致根基薄弱不穩。北伐結束后,桂系坐擁江湖、華北和兩廣三大戰略根據地,是當時能夠與老蔣的中央軍所比肩的一股力量,倘若假以時日消化發展,必然有尾大不掉的勢頭。
因此,趁桂系立足未穩之際先發制人,瓦解桂系賴以起家的軍事主體“鋼七軍”,方能消除其軍事威脅。隨后,楊永泰向老蔣提出借軍事會議名義率先宣布裁軍決定:一方面以統一整編全國軍隊為名自由裁撤各地軍閥手中部隊;另一方面,以加官進爵為由將各大軍閥調至南京國府任職,使其脫離“大本營”失掉根基,最后伺機奪取兵權。
一拍即合后,老蔣旋即于1928年8月上旬調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入南京,分別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兼內政部長及軍事參議院院長之職,希望借此將三人控制在南京。
北伐時期的蔣介石與馮玉祥、李宗仁等
只不過,老蔣的如意算盤并沒有瞞過三人,閻、馮、李不僅表現出置之不理的態度,而且私下結成聯盟,必要時一道起事反蔣。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話不投機的老蔣與幾位地方大員們也只有分道揚鑣了,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輪的武力征伐。
而武力討伐的首選對象,楊永泰自然瞄向大有尾大不掉趨勢的桂系。何況桂系染指區域大都集中在南方,只有先消除其在兩廣和兩湖一帶的威脅,老蔣方能心無旁騖的全力對付北方的閻錫山和馮玉祥,這也一貫符合其“攘外必先安內”的思想。
楊永泰首先瓦解的對象便是桂系在華北的白崇禧統轄部隊。因這部分人馬大都是寧漢戰爭時期收編湘軍唐生智所部而來,因此相對容易分化瓦解。隨著唐生智在老蔣授意下以銀元“鈔能力”的方式陸續收買和煽動白崇禧所部的湘軍將領們出走,很快使這位“小諸葛”成了無兵無將的光桿司令。
加上桂籍將領、原湘軍大將李品仙的倒戈背刺,白崇禧倉皇間從天津乘船逃回廣西,桂系在華北的威脅就這樣被楊永泰兵不血刃般消除了。
白崇禧(左)與李品仙
隨即,抓住兩湖一帶桂系內部不穩定的“短板”,楊永泰不動聲色的謀劃著“連環攻擊”的計劃。不過,還沒等他先出手,桂系方面就因湖南省主席魯滌平投靠老蔣并私自扣押一省賦稅而率先發兵征討。殊不知,這正給了老蔣同桂系開戰一個堂而皇之的口實。
楊永泰旋即抓住機會向老蔣獻出“借刀殺人”的計策。通俗的講,就是做通此前出走香港的桂系將領俞作柏,由其出面說服在桂系第七軍中擔任師長的李明瑞,確保在兩湖地區蔣桂戰爭爆發后,對方能率部脫離戰斗。最終,桂系在兩湖地區的戰斗隨著第七軍敗退而陸續向鄂西潰退,很快被蔣軍解除武裝。
針對另一邊的粵系將領,楊永泰建議老蔣“擒賊先擒王”,以調解蔣桂矛盾為由將李濟深召到南京,隨即就地軟禁。隨后,與桂系素來不和的陳銘樞、陳濟棠等人陸續被收買倒戈,將盤踞廣州的桂系黃紹竑所部驅逐出境,桂系自此失掉了在廣東的地盤。
楊永泰一套行云流水的連環瓦解計策操作下來,桂系此前問鼎中原的優勢瞬間土崩瓦解。次年爆發的中原大戰中,楊永泰再度復刻這套對付桂系的經驗策略,挑起陳銘樞、陳濟棠等人與李宗仁的“內耗”,繼而遲滯其加入反蔣聯盟的進程,最終使老蔣在同閻、馮聯軍的中原大戰中勝出。
中原大戰中的士兵
不得不說,楊永泰在桂系盛極一時之際能看到其內在短板并加以利用,最終促使其由盛轉衰,足可見其“毒諸葛”稱號背后的陰險毒辣,不過,也恰是他這種肆無忌憚的左右開弓,讓他在抗戰爆發前的湖北省主席任上遭遇飛來橫禍,命喪武昌江畔……
沒有了楊永泰的阻力,似乎國軍內部沒有誰能像他這般游刃有余的把握桂系發展的脈搏,當然也就無從談起阻擋桂系的崛起和發展了。只是,錯過了在鼎盛時期與老蔣一較高下的機會,桂系雖然笑到了最后,卻也未必笑得最好……
所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