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光大銀行營收下滑背后,零售金融業務利潤下降九成
《中國科技投資》張婷 何梓嫣
近日,光大銀行(601818.SH)因“授信管理不到位、掩蓋貸款質量、票據承兌業務貿易背景審查不到位”等違規行為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圳監管局(下稱“深圳金融監管局”)罰款64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警告或禁止從事銀行業。2025年以來,光大銀行已被監管部門罰沒超過2900萬元。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光大銀行及各分支機構、工作人員在2024年收到的罰單共計111張,被罰沒金額約為3330.47萬元。
光大銀行近日亦公布了2024年年度報告。從業績數據來看,光大銀行在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354.15億元,較上一年度同比下降7.05%,這已是該行連續第三年出現營收下滑。值得關注的是,光大銀行的零售金融利潤占比由13.55%下降至0.55%,降幅達到95.83%。2024年,光大銀行實現凈利潤416.96億元,同比增長2.22%。
罰單背后的內控失守
4月3日,深圳金融管理局公布了對于光大銀行的相關罰單,處罰金額達到640萬元,是深圳金融監管局今年來以來開出金額最大的一張罰單,處罰事由為授信管理不到位、掩蓋貸款質量、票據承兌業務貿易背景審查不到位等。這張罰單還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不同程度處罰。其中,朱慧民、鄒建旭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張含玥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五年;牛敬章、周永平、李世根、茹瑋巖被給予警告。
記者注意到,今年1月3日深圳金融監管局就曾對張含玥、李世根下發過《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擬對兩人給予警告處罰,理由是兩人在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工作期間,對該行授信業務違規行為承擔直接責任。
而本次被“終身禁業”的朱慧民、鄒建旭均已因違法違紀被調查。公開資料顯示,朱慧民于2007年6月起任該行深圳分行黨委書記,同年10月兼任行長。2020年9月2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下稱“中紀委”)網站發布消息,朱慧民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2021年3月,朱慧民被開除黨籍和公職。2022年2月,中紀委網站刊文稱,朱慧民在光大銀行和光大實業工作期間通過親屬收受四家企業客戶3000余萬元,還涉嫌收受價值4000余萬元別墅,與企業老板存在巨額經濟往來。由于朱慧民在以權謀私時多通過專業操作將貸款、融資、投資行為等披上合規合法“外衣”,涉及代持親屬數十人、隱匿資金賬戶近千個,資金往來關系復雜。為此,專案組專門抽調12名金融審計人員,從公司賬目、銀行流水等切口入手,認真全面梳理其經濟往來,判斷其投資必要性、合法性以及投資款性質等。
在朱慧民被查一個月不到,黑龍江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稱,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原副行長鄒建旭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此外,記者發現,鄒建旭與朱慧民在光大銀行的任職經歷高度重合。2003年,鄒建旭加入光大銀行鄭州分行,任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彼時朱慧民已在光大銀行鄭州分行工作三年。2005年1月,朱慧民任光大銀行福州分行黨委書記,同年7月,鄒建旭由鄭州分行轉至福州分行。2007年6-7月,朱慧民與鄒建旭又先后在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先后任職。自此,鄒建旭在朱慧民手下一路從深圳分行公司業務管理部總經理做到行長助理、副行長,直至2016年6月離開光大銀行體系。
近年來,光大銀行腐敗事件頻發。今年3月中旬,黑龍江省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光大銀行原董事長李曉鵬受賄案作出了一審判決,以受賄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五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六百萬元;對其受賄所得財物及孳息予以追繳,上繳國庫。除原董事長外,光大銀行前副行長張華宇、首席業務總監張博等高管相繼出現腐敗問題。此外,2024年1月,光大銀行無錫分行因信貸管理不到位造成信貸風險、發生員工業內涉刑案件被處罰金100萬元。
光大銀行的內控問題亦不容忽視。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光大銀行及各分支機構、工作人員在2024年收到的罰單共計111張,被罰沒金額約為3330.47萬元。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光大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已收到41張罰單(含工作人員),罰沒金額超過2995萬元,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零售業務利潤降九成
2024年,光大銀行凈利潤正向增長,資產質量保持平穩,成績可圈可點。而這背后亦藏著營業收入三連降、零售業務利潤收縮的壓力。
業績報告顯示,2021-2024年光大銀行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527.51億元、1516.32億元、1456.85億元、1354.15億元,已連續三年下滑。收入構成方面,2024年光大銀行利息凈收入為966.66億元,近六年首次跌下千億元,同比下降10.06%;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190.71億元,同比下降19.52%。
從業務劃分來看業績層面,2024年,光大銀行零售金融業務營業收入為550.9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40.69%;公司金融業務收入為507.42億元,占比為37.47%;金融市場業務收入為299.75億元,占比為22.14%。
*截圖自光大銀行2024年年報
值得注意的是,零售金融業務盡管為光大銀行貢獻了主要的營收,但該業務營收較上年減少了98.53億元,同比下降15.17%。進一步拆解該業務,2024年光大銀行的零售金融的凈利息收入為429.63億元,同比下降11.89%,占全行凈利息收入的44.44%;非利息凈收入121.33億元,同比下降25.04%,占全行非利息凈收入的31.31%。
與此同時,光大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利潤占比亦在大幅收縮。2024年,光大銀行的零售金融業務利潤僅為2.81億元,同比減少64.6億元,降幅95.83%,利潤占比亦由上年的13.55%下降至0.55%。財報顯示,2024年光大銀行的零售端資產收益率大幅下降,收益率由2023年的5.72%下降至5.01%,同比下降了71基點。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光大銀行零售貸款余額為1.48萬億元,同比減少301.97億元,降幅約2%;零售貸款(含信用卡)的不良貸款額為207.7億元。其次,2021-2024年,光大銀行公司金融的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211億元、136億元、126億元、71.69億元,而零售金融的信用減值損失分別為281億元、346億元、335億元、310.34億元,零售金融減值損失總體在增加。2024年,光大銀行的信用減值損失為405.22億元,而零售業務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達到310.34億元,零售業務減值損失占比76.59%。這或意味著其不良風險主要發生在零售貸款上,未來仍需關注其對利潤形成的侵蝕。
當前,銀行業“低利率、低息差”已成為常態,各家商業銀行亦在積極調整。年報顯示,2024年光大銀行積極發揮特色化經營優勢,推動全行科技、綠色、普惠、中長期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貸款實現較快增長。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光大銀行副行長劉彥亦提到,2025年光大銀行對公信貸中,單列了貸款高質量發展的專項計劃,對科技、綠色、普惠、制造業、民營、涉農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將占全年對公信貸增量計劃的70%以上。2024年,光大銀行對公業務收入雖然同比下滑5.89%,但該業務的利潤占比由48.23%提升至50.77%,同比增長8.89%。
記者就合規內控、經營業績等問題致函光大銀行,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