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冬梅
GitHub 回應“封禁”中國 IP:只是技術 Bug
昨晚,一則“GitHub 封鎖中國 IP”的消息在技術圈內引發熱議。
事情的起因是,有用戶日常訪問 GitHub 時發現已經被其拒之門外,也就是說中國 IP 登錄 GitHub,很可能會遇到下面的情況:
已登錄用戶(建立了有效會話)或通過 SSH 連接的用戶暫時仍能正常訪
但未登錄狀態下通過 HTTPS 訪問的請求全部遭到拒絕
系統會直接提示“該 IP 地址受到訪問限制”
有用戶嘗試使用上海電信寬帶和移動數據網絡進行測試,結果均顯示無法連接,提示“IP 地址對該站點的訪問已被限制”。
這種情況讓開發者一下子慌了起來。因為過去 GitHub 在中國大陸的訪問也偶爾出現不穩定的情況,但此次直接提示“受限”尚屬首次,性質更為嚴重。
至于為什么會被突然“封禁”中國 IP,GitHub 并未在第一時間給出回應。
隨著更多國內用戶發現無法正常登陸,網友們紛紛猜測被“封禁”的原因。有網友猜測 GitHub 封中國 IP 是為了防爬蟲。但這似乎有些說不通——因為連登錄頁面都打不開(403 錯誤)。如果只是反爬蟲,至少該讓正常用戶能登錄吧,而現在這樣,豈不是把正常用戶和爬蟲一起攔在外面了?
昨夜晚間,Github 官方對此進行了回應,Github 表示中國用戶無法登陸是因為一項配置修改錯誤所導致,現已恢復。
Github在聲明中表示:“由于一項配置更改造成了意外影響,未登錄的用戶在中國嘗試訪問 GitHub.com 時暫時無法訪問。已登錄的用戶仍可繼續成功訪問。影響于 2025 年 4 月 12 日 20:01 UTC 開始。影響已于 2025 年 4 月 13 日 14:55 UTC 緩解。 導致此影響的配置更改已被撤銷,用戶在嘗試訪問 GitHub.com 時應該不會再遇到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全球大部分開源大模型都托管在 GitHub 上,一旦賬號被封,國內開發者將無法訪問開源倉庫、協作工具(Issues/Pull Requests),這將造成國內開發者與國際社區的技術交流受阻。
對于此次事件,甚至有網友大膽猜測,此次“封禁”并非只是技術故障,而是一次“封禁”前的預演。
開源無國界,GitHub 有國界
之所以此次會引發部分開發者的恐慌,因為類似的“封禁”GitHub 已經做過很多次,俄羅斯、伊朗的開發者都曾有此遭遇。
2022 年 5 月份,4 月 15 日,一位名為 Sergey Bobrov 的俄羅斯開發人員發推稱,自己的 GitHub 賬戶突然被提示停用。
事實上該開發者并不是被誤封,其他封禁也早已開始。據俄羅斯媒體報道,2022 年 4 月 6 日,美國財政部已對俄羅斯銀行 Sberbank 和俄羅斯最大的私人銀行 Alfa-Bank 實施全面封鎖制裁。制裁包括凍結銀行資產以及禁止美國公民和公司與他們開展業務等。后續 Sberbank 和 Alfa-Bank 的移動應用程序相繼從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中刪除。
此后不久也就是 4 月 13 日,GitHub 開始陸續屏蔽受到美國制裁公司的開發者和企業賬戶,其中包括俄羅斯銀行 Sberbank、俄羅斯最大私人銀行 Alfa-Bank 等公司,截止 4 月 15 日,已有數十個公司及個人的賬戶被封禁。據了解,被封禁的個人賬戶基本都與被制裁的企業有關,或與之有關或是其員工,而且即使你已離開該公司,一樣可能會被“誤傷”。
當時的具體情況是:當個人 GitHub 賬戶被屏蔽時,會被標記為 “暫停”,阻止公司或組織時,會被標記出來。公司的賬戶被封禁,仍會保留幾個小時對代碼庫數據的訪問,個人賬戶被阻止時,訪問會立刻受到限制,所有的存儲庫都無法訪問,部分內容也會被直接刪除。部分被誤傷的開發者在聯系 GitHub 后會收到一封申訴郵件,說明他們的賬戶受制裁的地區,通過郵件中的鏈接可以個人情況證明進行申訴用以解封賬戶。
再來說說“封禁”伊朗。
2019 年 7 月下旬,一位伊朗開發者的 GitHub 賬號被禁,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并向 GitHub 官方發起質詢。最后得知,因為自己的所在地伊朗受到美國制裁,目前整個伊朗地區的 GitHub 賬號均無法使用。更讓人憤怒的是,GitHub 在沒有任何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屏蔽了所有伊朗賬戶,連讓該地區開發者下載備份數據的機會都沒有。
無獨有偶,起初他以為這只是個別事件,可隨后在社交媒體上卻了解到更多相似遭遇:在他之前,一位克里米亞地區的俄羅斯籍開發者的賬號同樣遭到封禁。顯然 GitHub 不是單純地憑借 IP 地址封禁賬戶,賬戶的國籍同樣是其封禁的考量標準之一。
時間推進到 2020 年 12 月 30 日,初創服務公司 Pure Labs 的聯合創始人塞巴斯蒂安·斯洛姆斯基(Sebastian Slomski)在其推特上發文稱表示,GitHub 封禁了整個公司的賬號,這家總部位于德國的公司失去訪問權限的原因是“一名員工在回伊朗探望父母時打開了筆記本電腦”。
伊朗是美國所制裁的國家之一,因此 GitHub 必須禁止 Pure Labs 的帳戶才能遵守美國對伊朗的貿易制裁規定。GitHub 也在其網站上解釋稱:“在受制裁的國家或地區旅行可能會影響帳戶狀態,但是一旦位于受制裁的地區之外,并且成功提交了個人帳戶申訴請求或組織帳戶申訴請求,對 GitHub 的訪問權可能會恢復。”
作為全球最大的代碼托管平臺,GitHub 不僅是代碼的天堂,更是承載開源項目的沃土。但近年來,由于美國對于其他國家采取的制裁措施,使得 GitHub 的開源項目托管平臺屬性不再純粹,業內對于開源是否有國界的問題也在爭論不休。InfoQ 此前就開源有無國界問題采訪了業內的一位權威專家,專家認為:
開源真正給我們帶來的是開源社區可以把不同公司、不同行業的技術專家組合在一起,做成一個非常棒的的團隊來解決技術問題。整個開源過程是無邊界、無國界的,換句話說不會因為你在哪個公司而改變這個態度,也不會因為你在哪個國家而改變對開源的態度,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把最好的專家聚集在一起,不應該涉及其他方面的問題。
只是,開發者們信奉的開源理念,終究是抵不過拳頭加大棒的強權國家。因為這些組織總部設在美國、上市在美國、選用了美國的云服務等等,它就必須遵守美國的政策法案。開源可以是無國界的,但逃離不了政治制約的 GitHub,無法真正做到無國界。
替代方案是什么?
雖然 GitHub 給出的官方解釋是此次“封禁”僅為技術上的 bug,并且很快就修復好了,但如果一旦遭遇了真正的“封禁”,將對國內的技術圈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是阻礙開源生態協作的發展。GitHub 作為全球最大的開源代碼托管平臺,封鎖導致未備案的開源項目失去協同開發能力,新開發者難以通過常規渠道獲取技術網頁,企業 CI/CD 流程中的第三方依賴項失效風險增加。
例如,未備案的開源項目可能無法同步更新,國內開發者難以提交代碼或參與 Review,導致項目分叉(Fork)激增但質量參差不齊。此外,技術獲取門檻也將提高,新手開發者依賴 GitHub 學習前沿技術(如 AI 框架 TensorFlow/PyTorch 的文檔、示例代碼),若無法訪問,只能通過非官方渠道獲取,增加信息失真風險。
其次是企業研發成本上升。未提前部署私有倉庫或鏡像的企業,面臨代碼同步延遲、工具鏈斷裂等問題,間接推高研發成本。例如,部分企業因依賴 GitHub 的自動化構建服務,需緊急切換至國內鏡像或自建倉庫。
此外還會造成技術生態連鎖反應。封鎖引發開發者對“技術中立性”的擔憂,全球開源生態可能因區域性割裂而失衡。中國開發者活躍度長期位居全球前三,其缺席將削弱國際開源項目的多樣性與創新力。
那么,國內有哪些可以替代 GitHub 的平臺?
Gitee(碼云):https://gitee.com/
特點:國內老牌平臺,用戶超 800 萬,托管項目超 2000 萬,支持私有倉庫免費使用,企業版提供 CI/CD 服務。適合追求穩定性和本土化協作的開發者。適用于個人開發者日常項目、中小企業代碼托管。
CODING(騰訊):https://coding.net/
特點:CODING 是騰訊云旗下一站式 DevOps 研發管理平臺,向廣大開發者及企業研發團隊提供代碼托管、項目協同、測試管理、持續集成、制品庫、持續部署、云原生應用管理 Orbit、團隊知識庫等系列工具產品,支持 SaaS 模式或私有部署模式。適合需要全流程數字化管理的企業。
ModelScope 魔搭社區(阿里達摩院):https://community.modelscope.cn/
特點:開源的模型即服務共享平臺,為泛 AI 開發者提供靈活、易用、低成本的一站式模型服務產品,讓模型應用更簡單。
CodeUP(阿里云):https://www.aliyun.com/product/yunxiao/codeup
特點:阿里云旗下平臺,穩定性強,提供代碼托管、測試管理、制品庫等工具鏈,但功能復雜度較高,對個人開發者可能“大材小用”。適合企業級用戶。
GitLab(極狐):https://gitlab.cn/
特點:一體化的 DevOps 平臺。用戶可以在一個平臺上使用敏捷項目管理、源代碼托管、CI/CD、安全合規、運維等軟件開發全生命周期的能力,而且所有能力都在一個應用程序中,用戶無需安裝配置繁雜工具鏈就能夠享受一體化 DevOps 平臺帶來的軟件研發新體驗。
https://github.com/orgs/community/discussions/156515
AICon 2025 強勢來襲,5 月上海站、6 月北京站,雙城聯動,全覽 AI 技術前沿和行業落地。大會聚焦技術與應用深度融合,匯聚 AI Agent、多模態、場景應用、大模型架構創新、智能數據基建、AI 產品設計和出海策略等話題。即刻掃碼購票,一同探索 AI 應用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