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凌晨兩點躺在床上,眼睛都累到睜不開,大腦卻突然開始播放痛苦回憶,連幼兒園做錯的事都恨不得播放高清重制版……
圖源網絡
在「失眠」表象的背后,可能是「思維反芻」在阻止你的大腦關機?
「思維反芻」(Rumination)一詞源自于拉丁語,在心理學的領域內,思維反芻是一種對負面情緒或事件持續且被動的反復思考和關注。
就像大型食草動物對食物的反芻,我們的大腦也會在某些時刻,將我們的負面回憶一股腦倒出來,再反復咀嚼。
圖源:SOOGIF
或許有人會說,常常自省不是會幫助我們進步嗎,思維反芻也未嘗不是好事?
但思維反芻與內省反思的區別在于,思維反芻并不伴隨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只是一遍遍重播那些痛苦記憶、放大我們的負面情緒,還會占用我們用于思考的「大腦內存」。
而深夜陷入思維反芻的我們,只能默默地打開 emo 歌單,在評論區找到自己的同類。
導致我們思維反芻的原因,主要分為生理、心理和環境三大方面。
首先,思維反芻的發生,存在生理學基礎。
在白天,血清素的分泌能夠幫助我們維持情感穩定;而到了深夜,血清素分泌水平的下降,使我們大腦的穩定狀態逐漸難以維持。
同時,褪黑素分泌也會使大腦負責理性思考的前額葉皮層活躍度下降。
經過了白天的生活和工作,大腦的「內存」本就已經被消耗殆盡;再加上激素變化的刺激,我們的大腦也就更容易陷入情緒的漩渦。
國內一項腦科學相關研究證實,思維反芻與大腦內多個腦區的灰質體積及腦血流量存在負相關。
國外也有研究表明,大腦的特定激活模式和基因多態性,與思維反芻有關。
大腦與反思過去的部分交互過度,而與思考當下的部分交互缺乏,也會使我們陷入反芻思維當中。
思維反芻的發生也與各種心理機制有關。
各種情緒調節策略和認知模式的偏差,都會導致我們陷入思維反芻的循環。思維反芻也和焦慮抑郁高度相關。
研究表明,抑郁癥患者腦內與思維反芻相關的區域連接明顯增加,并且抑郁的年限越長,這種連接的增加越明顯。
焦慮和抑郁,會加重思維反芻中的負面情緒;而思維反芻帶來的負面情緒又會進一步加重焦慮和抑郁的情緒,使情緒和思維反芻陷入死循環。
圖源網絡
大腦誤認為反復思考能消解情緒,有助于理清問題的本質。
但單純的回憶無法讓我們尋找真正的解決方法,反而會使我們的大腦優先關注負面情緒。
將一切失敗都歸咎于我們不能改變的地方,而不去關注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就會陷入「怨天尤人」的死循環。
圖源網絡
這種思維反芻會使我們的大腦產生「做好準備」的錯覺,在再一次失敗后便會加劇焦慮,進而使大腦又一次加重思維反芻的力度。
亦有研究指出,個體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可能會引發思維反芻現象。
當過去的目標比起眼前的目標更重要,我們就容易被更重要的目標吸引注意。
但由于我們注定無法改變過去的事,于是只能在腦海中對過去進行反復咀嚼,也就表現出了思維反芻現象。
就像我們無論如何也回不到當眾寫錯數學題的那個下午,只能在無數個深夜躺著捶床……
這些心理進程看起來是敦促我們前行的「完美主義」,實則長期的內耗只會使我們的自責感逐漸加重,認為一切都無法掌控,進而發展成焦慮癥或抑郁癥。
最后,環境和社會的因素也可能導致思維反芻。
社會壓力太大,想要傾訴時卻不知道說給誰聽,只能自己偷偷 emo;特有的「內省」文化也讓我們忍不住「三省吾身」……
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白天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的我們,一到晚上就開始重播痛苦回憶,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了。
看到這里,你可能想說:「可我的大腦不聽使喚,回憶停不下來啊!」
沒關系,思維反芻是大家都會經歷的正常心理過程,自然也有解決的辦法。
轉移注意力,恢復理性思考
停止思維反芻最有效的辦法,當然就是不去思考,從而打破這個循環。
無論白天還是夜晚,當你意識到自己陷入思維反芻,都可以通過進行其他活動轉移注意力。
小到吃顆薄荷糖,大到出門散步或整理家居環境,都有利于擺脫思維反芻。
圖源Pexels
也可以通過算數推理等邏輯思考,激活前額葉皮質,讓大腦脫離情感的漩渦,恢復理性思考,而不是一味沉溺于負面敘事。
尋求支持,換位思考
如果以「我」的視角無法解決問題,也可以嘗試用旁觀者的角度看待。
將困擾自己的事用旁觀者的角度記錄,能夠有效幫助我們緩解思維反芻。
研究證明,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時,大腦更傾向于使用前額葉進行理性分析;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則會激活杏仁核的過度反應。
說人話就是,安慰別人時一套一套的,輪到自己的時候卻難免情緒上頭。
所以不妨在腦內想想,假如是你的朋友遇到了這種事,你會怎么安慰他?將想到的安慰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指令,能有效喚醒理性思維,重塑自信心。
無論是在自己的心里進行換位思考、還是和家人朋友們分享自己的經歷,都有助于我們脫離自己情感的怪圈,更清晰地看見、分析,解決問題。
圖源網絡
嘗試正念等技巧
除了以上的方法,還可以嘗試進行正念;通過有目的地將注意力集中于當下、接受觀察自己的負面思維而不進行評判,更無需強迫想法消失。
觀察和接納我們的負面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擺脫越反芻越焦慮的死循環,避免情緒升級,及時恢復行動力。
不過,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受思維反芻影響,加深了焦慮或抑郁情緒,甚至難以控制和擺脫,建議優先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評估并及時干預。
圖源Pexels
如果已經確診焦慮癥或抑郁癥,除了心理咨詢外,也需要及時用藥來調整心境,控制病情。
但每個人對于藥物的反應都大不相同,有些人吃一半的藥量就會產生副作用,而有些患者卻對這種藥完全沒感覺……
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很大一部分與基因密切相關。個體之間基因型不同,對于藥物的敏感性和代謝程度也會不同,進而導致每個人對于藥物的反應有所差異。
以抑郁癥常用的藥物「舍曲林」為例,各個基因綜合作用,可能會導致舍曲林對該患者的療效不足,需要酌情增大藥量或者更換藥物(最終用藥依據醫生臨床診斷決定)。
圖源微基因精神類藥基因檢測示例報告
因此,在就醫用藥前進行基因檢測,能有效幫助患者減少試藥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也能夠減少患者承受副作用的痛苦。
最后,關于思維反芻,某部電視劇里的一段話,或許適合作為結尾: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如果一不開心,就寄希望于如果當初,那你永遠都不會開心。」
祝你我都能走出 emo 內耗,擁抱光明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