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世界上一等一的資本主義強國,向來都是在想盡一切辦法打擊其他迅速發展的國家,早期的美蘇對立和冷戰就是典型的例子,自從蘇聯解體之后,美國更加瘋狂,妄圖建立自己的單邊秩序,不僅加深了地緣性戰爭,還多次干擾他國內政。
自從我國經濟科技進入大進步階段之后,就成了美國的眼中釘,尤其是近些年,兩岸關系急轉直下,美國更是借此機會對我國實施多方面打擊,盡管雙方沒有發生正面的軍事沖突,但多方面的博弈早就已經動手了,除了貿易戰之外,近期的關稅戰又即將打響。
此時的中國已經兵強馬壯,面對美國打壓的手段當仁不讓,直接給出最強硬的回擊,隨著關稅戰的爆發,雙方甚至引發了軍事談判,中方態度堅決,再次反將一軍,美國準備接招。
令人作嘔的關稅手段
其實中美之間的摩擦算是雞犬相聞,近些年來一直在暗中較勁,雙方都不明說,但又互不相讓,相比之下,美國顯得更為激進,這段時間似乎又有些沉不住氣了。
關稅的事情發生在美東時間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對自己的所謂貿易合作伙伴征收對等關稅,具體是指,與美國存在進出口商品往來的國家,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相應的關稅百分比,這一措施明顯就是在針對中國,因為其中對華的加征關稅高達34%。
事情如果到此為止,那美國這一招也算是點到為止,但特朗普卻近乎瘋狂,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再次宣布在對等關稅措施的基礎上,對中國的相關產品增加50%的關稅。
綜合計算,中國產品的關稅已上升到84%左右,并且還在持續上漲之中,截止到4月9日為止,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已經增加到了125%,從這里已經不難看出,美國的舉措已經不再是伙伴國家的關稅普遍提高,而是特殊針對中國。
當然我國很快就看破了這種陰損的手段,從美國目前針鋒相對的舉措來看,對于中國而言已經不再是經濟措施,畢竟在關稅上的巨大差異已經讓這個數字毫無意義,同時也意味著美方所謂的進口產品不再被中國市場所接受。
美國讓關稅這種經濟性的手段不再具備原來的意義,變成了打壓中國的工具和武器,完全是靠關稅來脅迫中國,不斷增長的稅率也淪為荒唐的數字游戲,雖然會對中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經濟損失,但卻讓整個美國和特朗普政府淪為笑柄。
要知道,美國早年為了制約中國,已經拉攏了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成為自己的盟友,而這次關稅的提高雖然劍鋒直指中國,但也是以提高其他盟友國家的關稅為基礎的,雖然在幅度上比不上我國,但卻足以對他們的經濟造成影響。
例如越南,作為和美國的密切合作伙伴,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來自美國的商品進口,如今關稅也提高了30%多,一定會對越南經濟造成一定沖擊。
以越南為代表的其他國家為了緩解經濟動蕩,只能被迫選擇減少對美國進出口商品的依賴,而且不僅是其他國家,就連美國自己也需要對這次關稅措施買單。
首先,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美國的許多企業都依賴于全球供應鏈,這是由美國自身的經濟結構所決定的,它的工業格局決定了與外國合作的必然性,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美國的無理稅收行為直接破壞了長期建立起來的供應鏈。
因此引發的成本流失需要美國自己來承擔,另外這一舉動還會導致美國自身的反噬。
比如美國提高關稅所需要的成本,導致了國內股價下跌,甚至引發了民眾抗議和搶購商品的亂象,畢竟這一關稅政策增加了通貨膨脹的風險,這些后果最終都由美國本土的消費者承擔,而那些依靠出口生存的美國小企業,也會因為成本增加而瀕臨倒閉。
而中國面對自身的利益受損也不會坐以待斃,來自美國的高額稅收壓力,我方定然會及時出臺反制措施。
來自中國的手段
對于美國的卑劣行徑,我方很快給出了回應,中國完全有底氣應對來自美國的各方挑戰,對于所謂的對等關稅,直接采取了必要的反制措施,一方面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堅決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一方面對境外旅客推行離境退稅的措施。
我國所采用的反制措施也是動態化的,首先針對美國在早期對我國關稅的初步提高,我國同樣選擇對美國所有的進口產品加收34%的關稅,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算是最直接的回應方式。
并且這一措施和以往的貿易比拼不同,沒有固定的產品和類別限制,而是囊括了所有,也就是說對來自美國所有產品進行無差別增稅。
隨著美國在4月8日將相關稅率上升到84%,中國很快也緊隨其后,用同樣的稅率來約束來自美國的進口商品。
從這個表現來看,中美之間的稅率大比拼已經不再像是扭打在一起的拳擊賽,更像是你追我趕的田徑比賽,美國的數字達到125%時,中方再爭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因為這一數據已經脫離了實際,也沒有必要再去比拼。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方反制手段的停止,只是不再和美國進行數字游戲的無聊競爭而已。
除此之外,我國直接對28家美國實體企業先后進行了打擊,比如對其出口進行管控,甚至直接禁止其出口,這其中就容易牽扯到臺灣問題。
因為在這一部分企業中,有些竟然直接參與了臺軍的交易,也讓中美之間的競爭再次上升到了領土主權與政治領域。
眾所周知,干涉臺灣問題也是美國打壓中國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當前,該地區的民進黨充滿了反動氣息,行為作風嚴重背離了當初的92共識,連領導人都帶著頭進行臺獨行為,大陸與臺灣之間的關系急轉直下。
美國趁此見縫插針,長期與臺灣保持曖昧往來的關系,而賴清德作為臺灣當局的領導人也十分不明事理,選擇了諂媚迎合美國,甚至通過犧牲本地區利益的方式來討好美國,比如臺積電大量經濟的喪失,以及半導體領域的管控權。
美方在結合這兩者之后,自以為能打出一套壓制中國的組合拳,殊不知中國方面全都接了下來,還給予了最強硬的回擊。
中美雙方為此甚至在臺海地區多次較勁,海軍除了相互之間的軍事演習之外,也曾步步緊逼,在互不相讓的同時也曾走到談判桌前進行商討,只因為對于美國所謂的組合拳,中國能給出的反擊花樣太多,甚至直接影響到了美國的科技和軍事進步。
因為我國在限制美國企業的同時,也對戰略金屬也進行了出口管制,比如七項關于稀土的貴重金屬,全都對出口進行了限制,這一個關鍵手段直接打擊了美國的軍工和高科技產業。
稀土作為航空航天領域以及軍工科技的重要原材料,十分珍貴,然而美國對這種金屬的持有量卻十分有限。
相比于我國的儲量豐富,美國需要從國外大面積進口,但在如今稅率激增的狀況下,美國已經幾乎不可能再從我國獲得稀土礦,進而直接延緩了本國各項技術的發展進步。
再從美國本土來說,它自身雖然也擁有一定的稀土存量,但因為規模比較小,且鮮有開發利用,所以在基礎上非常不成熟,因此利用率很低。
也就是說,即使美國放棄從國外進口而改為開采本國稀土礦,也會因為難以利用而延緩本國高科技發展。
中國的這一舉措真可謂十分巧妙,從關稅反制直接演變成了軍事與科技反制,如果此時美國為了重新獲得稀土進口渠道而取消關稅措施,那么就相當于狠狠打了自己的臉,如果選擇硬撐,那么與稀有金屬相關的高科技領域將會停滯不前。
真正是面臨進退兩難,騎虎難下的窘境,但此時的中國卻顯得游刃有余,首先可以通過提高內需來化解此次危機,其次也可以深化其他國家與中國的合作,一是能減少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二是能和中國一起攜手完成過渡。
也就是說,此時美國的關稅戰爭已經不再是鐵手腕,和中國之間的對拼也是漏洞百出,畢竟我國的自給自足能力更加強勢,這次交鋒正好趁機以反制來進行國產替代。
盡管雙方在此次博弈之中都留了后手,但在第一輪的對拼之中,美國無疑是處于下風的。
中國正是通過這次關稅戰役來告訴全世界,經濟全球化并不是美國一家獨大,僅一個稀土就可以被中國遏制住咽喉,不斷提高關稅的手段也不見得能奏效。
參考文獻
[1]郭言.“關稅訛詐”阻擋不了中國人民前進步伐[N].經濟日報,2025-04-11(001).
[2]鐘聲.美“關稅訛詐”嚴重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N].人民日報,2025-04-11(010).
[3]安寧.中國反制美國關稅霸凌:有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手段[N].中國改革報,2025-04-11(0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