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又回到自己最擅長的 “ 價格戰 ” 領域了。
4 月 11 日,京東外賣宣布正式開啟百億補貼,將在一年內投入超百億元,向全體用戶發放補貼,覆蓋平臺上的所有餐飲門店。
實際上,在百億補貼號角吹響之前的一段時間,京東外賣就已經開始默默發券,隨機發放滿 20-5、滿 8-7 的優惠券,有人可以 1 塊錢喝到一杯奶茶,20 塊錢吃到麥當勞四件套套餐。
爆發價格戰,是電商世界開始競爭和洗牌前亙古不變的鐵律。更何況,京東是在美團做了 10 來年外賣,外賣價格已經被壓到幾乎最底線、外賣行業格局也基本被趟平之后,才決心下場搶飯碗的。
其實京東外賣做價格戰,也經歷了幾輪變化。先是 2 月底,京東外賣上線 10/20 元餐補,也就是滿 15-10 和滿 40-20,但僅限于 PLUS 會員和大學生用戶每晚 8 點隨機領取。再是 4 月份全平臺放券,讓用戶嘗到一撥優惠。最終,在 4 月 10 日,京東正式放出百億補貼的公告,并計劃持續一年。
那么,京東外賣的價格戰強度如何呢?
從消費者端來看,的確有便宜可薅。目前京東官方優惠券主要是滿 15-10 的面額,在客單價較低的店鋪下單優惠更明顯。不少消費者在網上交流經驗,結論是本次京東外賣薅羊毛主要在奶茶咖啡的品類上最劃算,5 塊錢買杯庫迪,1 塊錢買杯茶百道( 編輯部實測買券后 1 元的單品現已無法達到起送費,加料湊單后可以 4 元到手 )。
不僅是客單價 10-20 元的飲品店鋪,連鎖平價的店鋪優惠體感一樣很明顯。比如,在同一家免配送費的沙縣小吃點同樣的雞腿飯,京東外賣標價 20.8 元,餓了么 26.8 元,美團 26.9 元,三家全部用完券之后,京東只要 10.9 元,餓了么和美團都是 21 元左右( 每位消費者可用紅包情況不同,僅大概對比差額 )。
最重要的是,知危了解到,此次京東發券是純粹的平臺行為,商家不需要額外掏一分錢在補貼上。這也就意味著,商家可操作的空間很大。
上述沙縣小吃在餓了么和美團上收取 1 元打包費,在京東要收取 2 元,所以在結賬時,京東外賣的實際支付價格是 12.9 元。還有商家在運費機制上做了和美團、餓了么一樣的設置,例如某家茶百道就是訂單價格滿 15 元運費才是 0.5 元,不然的話運費是原價 3.5 元。更有商家直接對知危表示,自己在京東外賣上的餐品價格全部比堂食高。
所以,雖然平臺給了統一的折扣,但具體便宜多少,或者是否便宜,都要看商家的態度。知危注意到,10 元補貼并非覆蓋了所有餐飲店,截至發稿前,北京市內的瑞幸咖啡沒有參與減 10 元的活動,而是和其他平臺一樣,商家自主給出七八折的優惠,消費者到手價仍然是 10-20 元。
從商家們的打包費和配送費減免設置上,你就能看出,京東外賣這場百億補貼的陽謀中,商家得到的利好,遠超過消費者。
上海一位商家對知危說,平臺開始發券后他們 “ 非常爽 ”,似乎巴不得顧客都來薅羊毛,越多越好。
從他提供的商家端頁面來看,原價 20.5 元的餐品,平臺補貼后是 16 元,顧客最后實際支付 14.06 元,而商家到手算上餐盒費和運費,共計 24.5 元。
北京某餐飲商家告訴知危,他們從 3 月初上線京東外賣之后,現在每天訂單量能有二三十單,好的時候有五六十單,老板表示他們的情況確實比較好,“ 聽說別人家只有兩三單。”
他說,現在他在京東外賣平臺上的運營策略就是免配送費,“ 只要免配送費,京東就會在商家的商品圖上掛上 ‘ 免運費 ’ 三個字,現在顧客都喜歡免運費的?!?/strong>該商家認為,現階段,京東外賣配送費經常被吐槽較貴,那就正好從這點下手,先給顧客留個好印象。
同時,他也提高了京東外賣上的餐品定價,比堂食貴幾塊錢,“ 貴了一點,但也隨餐送個餅,送根烤腸。”他們家選的是達達專送,每單扣 3.5 元基礎履約服務費,加上每單需要自己掏配送費,算下來他們的情況還是不錯。他表示,只要不給平臺付傭金,且抬高單價,就穩賺不賠。他也對知危表示,就他自己的店來說,“ 餓了么的訂單還不如京東。”
因為補貼由平臺來承擔,等于是免費的引流,所以敏銳的那部分商家開始花精力在運營活動上。除上述的免配送費+調高價格送贈品之外,還有的商家選擇部分單品做低價活動或滿 2-3 件有折扣,甚至美團、餓了么上常用的收藏送贈品這一套方法也被搬到京東上來了。
“ 進入二季度了,這階段任務是沖單量?!?/strong>一位京東外賣服務商對知危說,京東其實沒有對商家要沖多少單給出具體的激勵,但平臺又是免傭又是撒優惠券,對于商家來說總是賺的,所以想趁此機會做做數據的商家比較積極。他也補充:“ 這波操作跟美團當年發券價格戰也大差不差,商家拉進來了,肯定要做一輪補貼?!?/strong>
不過,一些連鎖品牌,卻是沒吃上這波紅利。幾位連鎖餐飲品牌的商戶告訴知危,官方補貼帶來的訂單激增,暫時還沒落到他們頭上,每天還是保持著個位數的訂單數。
至于原因,一位連鎖店分店店長還告訴知危,比起個體商戶,連鎖店的操作空間不大,“ 做不做優惠,做多少優惠,是否免配送,這些都是公司后臺統一設置的,我們沒有決策權。”
這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京東外賣平臺上,自由度越高的商家,或許能在這輪補貼里拿到單量和收入的勝利,而成體系的連鎖店反而不一定贏。
那么,京東外賣上線僅兩個月,就開始明牌打價格戰,是想做什么?
“ 這次京東的百億補貼和餓了么的補貼不太一樣,一是沒有提到補貼周期,二是沒有提到補貼形式。所以應該和 B2C 商城的百億補貼一樣屬于可控范疇,另外后續說不定會加入一些商家的投入比例( 指讓商家也承擔一部分補貼費用 )。”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客座顧問、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對知危表示。
無論是京東當年用價格戰擊敗蘇寧,還是拼多多率先拿出百補,行業都認為是燒錢換市場的行為。但至于京東外賣本輪的百補活動,莊帥認為 “ 不能說是燒錢 ”,因為活動是可控、可以根據效果調整的投入。
他還預測道:“ 后續我預判肯定會和 B2C 商城業務形成聯動,例如 PLUS 會員優惠、買手機家電送外賣券等?!?/strong>
進入到存量市場階段,電商平臺最后拼的或許不是誰在某一項業務上到底強到什么程度,而是整個生態體系的協同效應。莊帥表示,美團會員就是利用協同聯動做起來的,京東肯定也要協同起來才有自己的優勢。“ 相對高頻的外賣和相對低頻的 3C 產品協同?!?/p>
目前,已經有一個變化能證明京東的野心在于聯動。消費者加在購物車的外賣,會直接顯示在京東 App 的購物車中,一碗面條可以和蘋果手機一起下單,這有點像美團此前的 “ 萬物到家 ” 概念。
莊帥也說,京東做外賣也是經過好幾年內部論證,而且等到達達私有化、挖來美團高管、整合好團隊和資源才開干的,長期戰還要繼續打下去。
而且,現在的節奏也符合京東外賣一直以來的風格:抓大放小,先做,再修修補補。眼下的階段京東顯然是先用補貼把單量做上去,穩定商家和基本客流之后,再調整現在被商家詬病的系統不夠智能、體驗不夠絲滑等等問題。
雖然京東外賣的未來我們還要邊走邊看,但起碼,新掀起的價格戰,給了用戶們一個選擇京東外賣的理由,而一旦用戶的習慣開始被改變,這個業務就是有潛力的。
畢竟當年拼多多靠價格戰嶄露頭角時,沒人想過它能撼動阿里和京東兩個電商巨頭的地位,現在大家都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