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手槍已經不再是高級軍官或基層指揮人員的專屬武器,而對于一些特殊兵種,或非直接作戰人員,也會配備手槍用于自衛。
那這篇文章就來說一下,二戰時期最優秀的8款軍用戰斗手槍,注意:只包含配發給基層軍官和特殊兵種的戰斗手槍,而不包括發射小口徑子彈的高官小型自衛手槍,還請各位讀者注意區分。
一、伯萊塔M1934手槍
伯萊塔M1934型,是二戰期間意大利軍隊最常用的一款軍用戰斗手槍,基于早先的伯萊塔M1915型手槍改進而來,同樣采用半裸露式套筒,外形比較精致,而且槍身也很小巧,無論是作戰還是軍官自衛,都比較適合。
伯萊塔M1934型手槍發射的是9×17毫米勃朗寧手槍短彈,配備7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大約50米,這種手槍在二戰中深受意大利軍人的信賴,就連裝備精良的德國軍人,也認為這是一款好用的手槍。
二、拉蒂L35手槍
拉蒂L35手槍來自芬蘭,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就已研制,在大體外形上模仿了德國的魯格P08型,但并沒有采用肘節式槍機,而是結構更簡單的直拉式槍機,相比魯格P08的要更可靠,更耐用。
拉蒂L35手槍發射的是9×19毫米手槍彈,配備了8發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左右,雖然拉蒂L35在二戰中并不是很出名,但在二戰中也是表現優秀的軍用戰斗手槍之一,可以適應各種惡劣環境,尤其是在嚴寒地帶,該槍也能保持正常的工作。
三、毛瑟M1932沖鋒手槍
毛瑟M1932也叫毛瑟712,來自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的德國,由毛瑟兵工廠生產,屬于毛瑟C96手槍的最終衍生型號,毛瑟M1932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全自動開火,屬于一種沖鋒手槍,發射的仍舊是7.63×25毫米手槍彈,并且配備了可拆卸式彈匣,分為10發版本和20發版本。
毛瑟M1932在全自動開火的情況下,每分鐘理論射速大約900發左右,有效射程50米,在二戰期間雖然德國人沒看上這槍,但在同時期的中國可是深受歡迎,通常都作為國軍精銳部隊或者中央軍德械師的常用手槍,主要裝備給坦克兵、炮兵、通訊兵和基層指揮官使用,當然它也是二戰中最優秀的軍用手槍之一。
四、柯爾特M1911A1手槍
柯爾特M1911A1型,是二戰期間美國軍隊最常用的一款戰斗手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開始裝備美軍,屬于原版M1911的改進型,這款手槍產量很大,也很常見,在二戰時期除了配發給美軍各級指揮官使用外,還裝備給坦克兵、飛行員、車輛駕駛員、醫療兵以及通訊兵等使用。
M1911A1型發射的是11.43×23毫米手槍彈,也就是0.45英寸ACP彈藥,配備7發彈匣供彈,在當時除了大口徑左輪外,M1911A1在自動手槍中算是威力最大的一個型號,因此也深受美國軍人的信賴,在二戰中也是一款性能優秀的軍用手槍,而且在美國軍隊中,一直使用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才被意大利的伯萊塔92F手槍取代。
五、托卡列夫TT-30/33手槍
托卡列夫TT-30/33型手槍,來自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蘇聯,在二戰中也成為蘇聯軍隊的主力手槍之一,但裝備的時間較晚,在四十年代才開始投入使用,主要裝備蘇聯軍隊的基層指揮官、政委、坦克兵、飛行員以及通訊兵等,并取代了一部分已經過時的納甘M1895轉輪手槍。
托卡列夫TT-30/33型手槍發射的是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槍彈,配備8發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米,而且該槍在設計上還繼承了勃朗寧系列手槍的一貫特點,結構比較簡單,可靠性強,在二戰中也是性能最優秀的軍用手槍之一,我國曾在五十年代,還在此基礎上分別仿制出了51式和54式兩種手槍。
六、FN M1935手槍
該槍擁有多個名稱,比如叫勃朗寧M1935、勃朗寧大威力以及GP35等,該槍由美國著名的槍械大師約翰·勃朗寧,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就開始設計,但由于1926年勃朗寧因病去世,使得這槍的研發工作被耽擱,直到1935年才被比利時的設計師接手,并完成了最后的設計,之后由比利時的FN公司生產,因此就叫FN M1935。
發射的也是9×19毫米魯格手槍彈,配備了在當時比較超前的13發雙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大約50米,作為勃朗寧系列手槍,M1935也繼承了家族的一貫特點,不僅可靠性強,也可適應各種作戰環境,在二戰中曾被歐洲和亞洲多個國家采用,在抗戰期間的我國,也引進了不少由加拿大生產的M1935,還被稱為“十三響”或者“加拿大擼子”。
七、瓦爾特P38手槍
瓦爾特P38來自三十年代末期的德國,由瓦爾特兵工廠進行生產,目的就是為了取代造價高昂的魯格P08手槍,發射的也是9×19毫米魯格手槍彈,配備了8發單排彈匣,有效射程50米。
瓦爾特P38手槍在二戰中產量很多,主要裝備給德軍的初級指揮官、坦克兵、炮兵、駕駛員、摩托車兵以及飛行員等使用,雖然瓦爾特P38在德國人心中的地位不如魯格P08,但也是二戰中最優秀的軍用手槍之一。
八、魯格P08手槍
魯格P08來自十九世紀末的德國,由奧地利的武器設計師喬治·魯格研制,于1900年定型,但起初并沒有被德國軍隊采用,而是被瑞士軍隊率先裝備,最早的魯格手槍發射的是7.65毫米彈藥,后來又改進出了9毫米口徑,發射9×19毫米魯格手槍彈,配備8發單排彈匣供彈。
后來在1908年,德國軍隊也開始采用這個型號,被給予制式名稱為魯格P08型,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到了二戰初期,仍舊作為德國軍隊最常用的手槍之一,不過數量比P38少,大部分的魯格P08都裝備德國高級軍官使用。
魯格P08在德國人和美國人眼中也不僅僅是一支手槍,而更是一款槍中的藝術品,不僅生產工藝好,還是采用了比較獨特的肘節式槍機,有著德式的機械美學,而且性能可靠,實用性強,只可惜魯格P08的造價高昂,不便于大量生產,也更不便于大規模裝備軍隊。
以上就是二戰期間8種最優秀的軍用戰斗手槍,別忘了關注,盡快安排下一期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