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管城區檢察院聯合青荷橄欖司法社工組織鄭州外國語中學高一學生走進未成年人普法教育中心,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模擬法庭”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以情景劇形式導入真實案例,通過沉浸式法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法治觀念,感悟司法正義。
“你干什么?還我手機!”隨著一聲呼喊,大家的目光聚焦在“鄭州市管城區商業街”模擬場景中。學生演員飾演的“小黑”因一時沖動盜竊他人手機,面對被害人質問竟掏出美工刀威脅,最終被見義勇為的路人制服并報警。短短三分鐘的劇情,生動還原了未成年人因法律意識淡薄引發的違法犯罪行為。臺下學生屏息凝神,目睹“小黑”從僥幸行竊到激烈反抗的全過程,神情凝重。
情景劇結束后,同一案例被搬上模擬法庭。鄭州外國語中學學生分別擔任審判長、公訴人、辯護人等角色,圍繞“小黑是否構成搶劫罪”、“未成年人犯罪動機”等焦點展開激烈辯論。公訴席上,“檢察官”結合監控視頻與證人證言,指出“小黑”持刀威脅已構成暴力脅迫;辯護席則強調其未成年身份與初犯情節,呼吁法庭給予教育挽救。審判長最終當庭宣讀“判決書”,以案釋法闡明“盜竊轉化為搶劫”的法律認定標準。
“小黑為何選擇極端行為?”,模擬庭審結束后,司法社工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法律認知偏差和沖動情緒管理等問題。管城區檢察院未檢干警結合真實辦案經歷,指出“超70%未成年人犯罪存在臨時起意特征”,并現場教授“三思而行”情緒管理法,強調“法律不會因沖動而減輕后果”。
此次活動通過“情景劇+模擬法庭+現場說法”三維普法模式,打破傳統說教,讓法治教育“看得見、聽得懂、記得住”。未來,管城區檢察院將持續深化檢校社合作,用更生動的實踐筑牢青少年法治防線。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