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奉法,星光璀璨。經過評選,上海奉賢法院第二屆“星”青年如期而來。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深耕細作、銳意進取,實現了個人價值的同時,更為奉法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星”動能,展現了“奉法者強”的昂揚風貌。即日起,上海奉賢法院公眾號將逐一推出5位“星”青年(按照姓氏筆畫排序)背后的成長故事,歡迎關注。
?本期走近 “星”青年:政治部 尤竹悅
要說今年“兩會”期間的熱詞,“人工智能”絕對榜上有名,他們已經進化到就算電腦關機也能干,堪稱“先天打工圣體”,讓不少人,包括我在內都擔憂自己會被AI搶走工作。
于是在準備材料之前,我問了DeepSeek一個問題“人工智能時代下,司法行政人員會被取代嗎?”
它思考了半分鐘,給了我一個答案:標準化、重復性高的崗位將逐步被替代或深度輔助,但需要人類判斷力、情感互動和倫理決策的崗位仍難以被取代。帶著這個答案我開始尋找政工人的不可替代性,或者說這些年寶貴經歷所給予我的獨特性。
政治部 尤竹悅
“雖不在一處,卻擁有著同一輪圓月”
法官們深耕審判一線,在法槌的一起一落間,維護著法律的威嚴,政工干部雖不在人前在幕后,寒來暑往、四序遷流,忙碌的腳步從未停止。
忘不了剛到政治部時激動而又懵懂的心情,忘不了加班加點撰寫的黨建案例被修改后的“面目全非”,忘不了主題教育期間紛至沓來的通知應接不暇,也忘不了年底忙表彰獎勵時的眼花繚亂。
才發現“爬格子”、改簡報、做方案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原來在潤物細無聲中正編織司法隊伍的筋骨與靈魂。
如果說審判工作是法治大廈的穹頂,司法行政工作便是承托的基石,只有耐得住性子經歷歲月的沖刷,才能成長為越來越多面的保障手。
當文化品牌的主講人在演講臺前慷慨激昂的發言時,我們在臺下緊盯著演講稿上密密麻麻的標注,根據卡點精準切換PPT;當春晚活動現場掌聲陣陣、笑聲此起彼伏時,我們在有條不紊地協調著候場順序……
從稿件報送到PPT制作,再到舞臺布置、排練演出,正在一項項工作有序的推進中,我逐漸掌握了政工工作的密碼,積累著量變到質變的能量。
“全鏈條”式培養機制
深度參與“奉法-言子”系列干部隊伍培育體系的創建,使我更進一步認識政工工作。當越來越多的青年干警通過“言子沙龍”走向臺前展示自我,通過“奉法學社”比肩成長,通過“言子集訓營”成為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我突然發現原先獨立存在的一個個活動,逐漸串聯成具有奉法特色的“全鏈條”式培養機制,不僅刻畫了青年干警的成長路徑,也見證著我院隊伍培養體系的迭代升級,而這也是政工干部在突破慣性的創新之難中得到的鍛煉與成長。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司法行政人員會被AI取代嗎?我想那些伏案的星光、努力的汗水、突破的喜悅都在告訴我答案,在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正站在彼此的肩膀上共同去看更高更遠的世界,這也是法院政工人與公平正義的一場雙向奔赴。
素材提供:政治部
文字:尤竹悅
攝影:仲偲璟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責任編輯:仲偲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