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美國下令,日本就會“攻擊”中國軍艦?
近日,日本媒體突然提起了去年的美日軍演,并公布了當時雙方兵推的相關信息。
時隔一年,日媒再次提起去年的軍演,著實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但其實,只要結合當前的國際局勢稍加分析,就知道日本的用意了......
日本“慫了”
4月2日,特朗普再次挑起爭議,宣布對全球商品加征10%的普遍關稅,并對不同國家單獨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
出人意料的是,連美國最親密的盟友之一——日本,也沒有被排除在外,而是被重重地打了一棒,面臨高達24%的額外關稅。
更讓日本尷尬的是,特朗普還在講話中提起日本,對其長期對美國大米征收高達700%的關稅表達強烈不滿。
他指責這種貿易不平衡正在摧毀美國的工業基礎,甚至威脅國家安全,語氣極為強硬。這番話在日本引發了軒然大波。
第二天,日本首相石破茂面對媒體時,神情嚴肅地表示“極其遺憾”,還罕見地用了“國難”來形容此次危機,顯然是感受到了這場貿易風波的嚴重性。
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也緊急表態,稱對美國的決定“無法接受”,并要求美方重新考慮。
但除了這些措辭上的“表達遺憾”,日本政府并未提出任何實質性反制措施。
日媒普遍認為,這次日本是“被傷得最重”的國家之一。
《日本經濟新聞》的分析指出,美國這一輪加稅很可能重創日本的汽車出口產業,拖累國內汽車生產鏈,帶來的損失可能高達13萬億日元,約合869億美元。
這一數字不僅相當于2024年外國游客在日本的消費總額的1.6倍,甚至占到日本名義GDP的2%以上,影響之深遠不容小覷。
然而,就在外界猜測日本是否會采取反擊、以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時,日本方面卻迅速“軟了下來”。
除了不斷表示“遺憾”和“擔憂”,并未表現出任何硬氣的態度。
許多觀察人士指出,日本顯然不敢與特朗普政府撕破臉,而是試圖通過強調“日本對美國經濟的重要貢獻”,來爭取某種豁免或讓步。
換句話說,日本寧可吃下這口苦,也不愿真正與美國對抗。
這種退縮的姿態,不只是因為經濟上的被動,更暴露出日本在美日關系中長期以來“唯美是從”的結構性問題。
面對強勢的美國,日本政府的反應幾乎成了一種“慣性反應”——嘴上說幾句,心里忍一忍,最后還是繼續聽命行事。
日本還要示好美國
在面對美國揮舞“關稅大棒”時,日本非但沒有據理力爭,反而選擇了低姿態應對。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就在此時,日本媒體突然曝出一條與美軍聯合軍演相關的“舊聞”,引發外界廣泛關注。
4月6日,日本《產經新聞》爆料稱,在去年2月舉行的“利刃2024”美日聯合演習中,雙方曾以所謂“臺海沖突”為背景,模擬在統一指揮下對解放軍進行作戰。
報道稱,當時雙方還進行了一場兵推。兵推過程中,美國一聲令下,日本就出動戰機“攻擊”中國軍艦。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場演習其實早在去年就已進行,但日媒卻選擇在此刻突然重新炒作,無論從時間節點還是釋放方式來看,都很難說是“巧合”。
有分析認為,日本在這個節骨眼上把“舊賬”翻出來,更像是在對美國的一次政治獻禮——希望借此表明對華強硬的立場,以向美國示好。
更值得關注的是,根據當時的消息,演習中不再使用虛擬代號和地圖,而是直接采用了真實地理信息,并明確將中國標注為假想敵。
這種做法,無疑踩到了中國的紅線。
臺海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是不容任何外部勢力插手的內政事務。
中方早已明確表態,任何國家如果膽敢在這一問題上挑釁中國,都將面臨嚴重后果。
對于日本,中國此前也早已明言警告。
更諷刺的是,日本一邊被美國強加重稅,國內經濟承壓嚴重,一邊卻還要拿出“攻擊中國”的姿態來討好美國。
這種“用跪姿換恩情”的做法,不但換不來特朗普的同情,反而可能使日本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
畢竟,討好從來不能帶來真正的尊重,軟弱只會讓人得寸進尺。
可以說,日本在這個時間節點上的選擇,不僅暴露出其對外政策的軟弱本質,更顯得愚蠢而短視。
一味迎合美國的戰略布局,最終損害的只能是日本自身的國家利益。
參考資料:
透視東瀛|面對關稅打壓“無牌可打”,日本終究還是“認了”——齊魯壹點
日媒披露“日美模擬攻擊中國軍艦”細節,中國使館此前已闡明嚴正立場——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