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時期,因李世民推崇“王字”,整個唐朝300年,產生“全民學書”的盛景,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全都在練字,參悟“二王”筆法,書法氛圍濃厚,根基扎實,人才輩出。
譬如著名的歐陽詢、顏真卿、張旭、懷素等,皆生于唐朝,而且環境影響,當時不少文人的水平,勝過專業書法家,就像“浙江第一狀元”——賀知章,他寫的酒后亂書,毫不遜于張旭、懷素。
賀知章號稱“詩狂”,《詠柳》、《曉發》、《回鄉偶書》等詩詞,膾炙人口,傳誦千年,他同李白一樣,熱愛飲酒,2人乃是“忘年交”,李白不僅欣賞他的詩歌,對其書法,亦是贊不絕口。
他曾作詩:“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李白認為賀知章的書法逸興,比肩王羲之,雖然這么評價,略顯夸張,但是也在側面反應,賀知章書法之妙
他存于盛唐,彼時不僅“王書”風靡,浪漫氣息也占據著,書壇的主導地位,賀知章的筆法取自索靖、張芝、王羲之、智永等古人,氣力沉著,肌理深厚,字字精到自如。
同時還有盛唐的爛漫之象,行筆靈活自如,姿態婉轉灑脫,充滿節奏,這種狂逸的風格,跟張旭、懷素不同,其字帶有章草、篆隸的古意,體勢嬌小,筆筆剛柔盡備,飽含率性天然之美。
我們欣賞晚年時期,抄寫的《孝經》,全卷共計1800多字,卷尾題有小楷,寫道“建隆二年冬十二月重粘表”,起筆時從容儒雅,似春風化雨,行至中段,筆鋒陡轉,墨色飛動如急湍奔流,極具藝術生動性。
竇臮《述書賦》評價:“湖山降禮。狂客風流,落筆精絕。芳詞寡儔。如春林之絢彩。實一望而寫憂。邕容省闥,高逸豁達,解朝服而歸鄉,斂霓裳而辭闕。”
《會稽志》也稱贊:“忽忘機興發,落筆數行,如蟲篆鳥飛,雖古之張、索不如也”,可惜《孝經》真跡,早在明朝時期,不慎傳入日本,之后獻給皇室。
日本皇室視為“傳家寶”,一直秘藏,近代存于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直到2006年,上海博物館聯合日本的博物館,舉辦“中日書法珍品展”,此帖得以回歸,引起眾人圍觀,時常臨摹,既得正統“楷法”,還能感受古韻之美。
而今,我們對賀知章《孝經》,進行1:1超高清復刻,推出便攜的經折裝,全卷加入現代字注釋,幫助初學者識讀,非常適合臨摹與欣賞,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市面獨此一家,若您喜歡可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作品為我店獨家版權,侵權抄襲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