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外科功能區、腦干脊髓腫瘤及術中電生理監測研討會在南京順利舉辦。此次會議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建院9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一,來自國內外多名專家,共同聚焦功能區與腦干脊髓腫瘤治療、術中電生理監測等領域展開深度學術探討。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坤教授擔任本次會議主席。江蘇省衛生健康委科教處何新羊處長現場致辭,對研討會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會議通過學術交流,有助于推動江蘇省神經外科事業發展。
本次會議內容豐富,精彩紛呈。來自美國的Fishman教授帶來《Cranial nerve monitoring: the surgeon’s perspective 外科醫生視角下的顱神經監測》,從外科醫生視角分享顱神經監測經驗;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劉芳教授介紹了神經電生理檢測在各亞專業的應用經驗;蘇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李如軍教授討論了頸椎手術中電生理監測的重要性;江蘇省中醫院的王玨教授系統介紹了神經外科電生理監測的原理與應用;神經電生理專家 Ahmet Sefa Telli 分享了《 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yndrome in Cranial Surgeries顱腦手術中的輔助運動區綜合征》;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汪志峰教授從實際病例展望電生理監測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前景;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梁徑山教授從手術結果分析術前評估的重要性并做深入探討;中科大附屬安徽省立醫院的何芳教授的《HFS術中常見電生理變化及應對策略》,為術中實際問題提供了答案。
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鄭金玉教授、東部戰區總醫院周夢良教授、宿遷市第一人民醫院陳宏璘教授擔任會議主持,組織提問與回答,現場氣氛熱烈,多角度碰撞產生思維火花,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此外,4月11日,與會的外籍專家參觀了神經外科病房和神經外科手術室,神經外科楊坤主任、麻醉手術與疼痛管理科孫杰主任、手術室崔穎護士長及神經外科麻醉專科護士施文參與接待并交流。
據介紹,功能區、腦干及脊髓區域腫瘤對患者健康與生命構成重大威脅,而術中電生理監測(IOM)在這類手術中起著關鍵作用,能夠實時監測神經功能,減少神經損傷,指導手術操作。隨著技術進步,監測正朝著更精準、智能化方向發展,為提升手術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提供有力支持。本次會議關注神經電生理技術在神經外科的臨床應用與創新,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臺,為與會者帶來專業且具啟發性的學術盛宴。(編輯劉敏 校對王倩 編審程守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