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訊:4月14日,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5年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將進一步明確補貼方向、加大補貼力度,以促進汽車、家電、數碼類產品消費。
工作要點顯示,為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和商務部《關于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國辦函〔2025〕27號),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提升廣州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經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審定同意,現將《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5年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5年工作要點全文:
為全面貫徹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關于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干措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提升廣州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特制定本工作要點。
一、創新城市消費矩陣
1.加力擴圍消費品以舊換新。優化提升消費品以舊換新“廣州模式”,強化產供銷、上下游、政銀企、線上下協同,進一步明確補貼方向、加大補貼力度,帶動汽車、家電、數碼類產品消費,結合產業和居民消費實際增加補貼品類,促進更多高質量耐用消費品進入居民生活。
2.打造“羊城消費新八景”城市消費品牌。協同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以“行花街”等八類開放場景為牽引,辦好精品消費月、國際購物節、國際美食節、精品美食周、直播電商節、“Young城Yeah市”等促消費品牌活動,推出第二批廣州“必購必帶”城市禮物。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豐富寵物經濟、低空經濟、二次元經濟等消費業態,推動商旅文體健融合,塑造具有嶺南韻、中國風、世界范的“購物天堂”形象。
3.積極推進首發經濟。落實首發經濟促進政策獎勵,發布首發空間指南2.0版,推動成立廣州首發促進中心。促進“IP+消費”,強化消費品牌引領,支持開發原創品牌產品,孵化更多本土高層級新消費品牌。用好各類首發發布平臺,支持國內外優質品牌在廣州開展新品首發首秀首展活動,打造特色首發活動品牌,推動更多首店落戶廣州。
4.持續發展線上消費。出臺推動電子商務高質量政策措施,舉辦“廣州電商走全球”“電商名企進各區”雙品牌活動,結合各區產業資源稟賦形成電商產業集聚發展效應。支持小紅書、京東零售等企業對接我市產業帶,開展品牌商家孵化培育活動。鼓勵電商企業結合6·18、雙11、國慶等節慶舉辦形式多樣的優惠促銷活動,發展即時零售,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場景。
5.加強培育郵輪消費。加強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郵輪航線招引,以“單一窗口”賦能郵輪母港通關便利化,提升郵輪旅客通關體驗。推動市內免稅店在南沙郵輪母港口岸設立提貨點,拓展免稅消費渠道。支持舉辦2025中國郵輪產業大會,進一步活躍國際郵輪服務消費市場。
6.創新發展銀發經濟。支持和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與開發和運營銀發旅游列車、旅游鐵路專線,推動品牌餐飲、老字號企業等與旅游列車運營主體深入合作,豐富服務供給。大力開展“銀齡行動”,舉辦“樂活羊城”銀發集市系列活動。積極推動適老化改造及適老化產品以舊換新,推廣便捷可及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激發養老服務消費。
7.大力發展體育消費。把握入選國家促進體育消費和賽事經濟試點城市機遇,完善由國際頂尖賽事、自主品牌賽事、職業體育賽事、群眾體育賽事組成的城市賽事體系。全力做好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籌辦工作,高水平辦好世界田聯接力賽、廣州馬拉松賽等重大賽事。舉辦體育消費節,開展體育博覽會、體育嘉年華、“跟著賽事去旅行”等體育主題消費活動,推動體育比賽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支持花都融創等冰雪場館提質升級,加快推進香港馬會從化馬場建設和運營,推動冰雪運動和賽馬運動消費發展。
二、提升消費載體能級
8.大力推進消費載體建設。開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試點,爭取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推動零售商業設施改造升級、數字化賦能、多元化創新。落實“5+2+4+22”商圈規劃布局,加快聚龍灣太古里、華潤萬象城、SKP等高端商業載體建設,組織推薦東山口、環市東、祈福繽紛等商圈爭創第五批省級示范步行街(商圈)。深入開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推動完成第二批10個試點建設,組織發動第三批試點建設。推進12個多元業態融合發展項目建設,開業運營森林光影音樂公園、國潮音樂基地。推動紡織服裝、農產品、化妝品等特色產業消費集聚區建設。認定一批“千年商都”商業文化遺產,做好活化利用。
9.放大“會展+”溢出效應。以廣交會服務保障工作為切入點,從市容市貌、口岸服務、“吃住行游購娛”、支付便利化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優化服務舉措,以“廣式服務”助力消費流量升級,加力提質以展促消。完善品牌展會認定辦法,支持企業出海辦展,引進(做強)時尚服裝、潮玩、消費電子、珠寶、體育健身等行業知名展會,吸引外資會展企業在我市拓展業務。推進廣州空港博覽中心建設,依托白云國際機場樞紐優勢規劃建設多功能現代化會展場館,與琶洲展館集群形成錯位發展格局。
10.做強“Young城Yeah市”品牌。支持首批15個羊城夜市先行區優化升級、拓展場景,培育孵化10個以上夜間消費亮點項目,打造常態化市場運營陣地。加強市場資源導入,行政配套保障、優化夜間監管模式,持續提升夜間消費活力。
三、強化產業與消費融合
11.促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出臺促進全市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建立“1+N”政策體系,大力發展住宿餐飲、家政、文化旅游、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舉辦廣州國際美食節、廣州精品美食周等餐飲促消費活動,培育建設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區,發放“食在廣州”餐飲消費券,持續擦亮“食在廣州”金字招牌。組織開展家政服務企業及從業人員家政服務信用等級動態評價,支持家政企業申請營業規模擴大獎勵,推動家政進社區,增加家政服務供給,持續做強“安心家政”品牌。
12.推動汽車后消費市場發展。從生產端、消費端共同發力,幫助汽車企業用好以舊換新、汽車出口政策,不斷拓展國內國際市場。支持二手車流通規模化發展,完善報廢機動車回收利用體系,培育壯大二手車經營主體。鼓勵有條件的專業市場、電商平臺創新汽車配件流通模式,構建多渠道、多業態的汽車配件流通網絡。積極爭取汽車流通消費改革試點,發展汽車消費新場景,擴大汽車后市場消費。
13.優化文旅消費供給。用好文化場館、景區等資源,創新消費場景和業態,豐富票根經濟聯動消費。大力發展郵輪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打造“珠江游”世界級濱水旅游品牌。挖掘紅色旅游潛力,推出“全運游”“廣馬游”“龍舟游”“鄉村游”“郵輪游艇”等特色產品,培育文創品牌。辦好灣區音樂匯、廣州藝術季、羊城之夏市民文化季、電影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化產業交易會等文旅活動。
14. 支持老字號創新發展。開展廣州老字號評定。支持老字號品牌和新消費品牌跨界合作,聯名開發國貨潮品、文創旅游產品。發揮老字號振興基金作用,支持老字號企業上市發展及產業鏈上下游投資并購。開展廣州老字號“進企業、進社區、進園區”系列活動,加強廣州老字號影響力。支持老字號企業“走出去”,擦亮廣州品牌。
四、擴大高水平開放
15.優化國際消費環境。全面落實國家過境免簽政策,優化國際游客入境通關手續,在入境區域提供入境服務指南、通訊服務、外幣兌換、移動支付等一攬子服務。支持在機場、火車站、重點商圈等設立外幣兌換點,推動更多商戶開通境外銀行卡受理功能,支持更多境外電子錢包在境內使用,提升入境游客貨幣兌換及支付便利度。
16.推動擴大入境消費。落實市內免稅店政策,推動市內免稅店盡快開業。印發提升離境退稅政策實施效能工作方案,優化離境退稅商店布局、推動商品品類擴圍,推廣“即買即退”措施。針對廣交會等重點國際性展會推出消費促進活動及入境游產品,豐富消費供給。
17.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城市建設。以“外事+”賦能“五外聯動”,發揮駐穗領團橋梁作用,著力深化友城“百城+”和多邊交往,推進國際化街區建設,用好外籍人員服務熱線,完善公共場所多語種標識及導覽設施,持續提升國際化語言環境。用好穗港、穗澳合作機制,推動《南沙方案》重點任務落實。
18.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提升通關便利化各項措施落地落實。加快智慧口岸試點建設,深化智慧港口、“智慧口岸”應用。推動“單一窗口”建設,拓展口岸政務、口岸物流、口岸數據及口岸特色功能。
19.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推動我市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1.0版收官和2.0版謀劃工作,擦亮廣州“有服同享”服務品牌。推動圣丹福國際醫療集團、鵬瑞利集團等國際醫療機構在我市落地外商獨資醫院,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南沙自貿區開展人體干細胞、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
20.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遴選培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企業,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積極引導出口轉內銷,結合“兩新”拓展國內市場,落實“外貿優品中華行”行動,深入開展內外貿企業品牌對接、產銷對接,大力培育內外貿一體化企業和內外貿融合發展專業市場、產業集群。
五、優化提升消費環境
22.強化部門協同。發揮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機制作用,強化跨部門賦能、跨領域協作,聚焦發展中的困難訴求及共性問題,謀劃政策創新,推動逐步解決。
23.營造舒心氛圍。落實國家《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持續優化消費咨詢、投訴處理機制,暢通投訴渠道,構建消費糾紛多元化解體系,促進消費糾紛源頭化解。
24.優化活動審批。優化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許可網辦流程,實現所有申請材料電子化。對涉外、涉港澳臺營業性演出實施線上統一審批。深化“文旅體一證通”行政審批改革。優化對促銷活動、社區集市、戶外展示等審批管理。
25.強化宣傳推介。拓展國際友城合作,統籌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宣介活動,提升廣州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構建線上線下宣傳矩陣,加大對提振消費以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進展成效的宣傳力度,形成社會廣泛關注、各方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