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正確家教理念·普及科學養育知識
孩子們在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碰撞和摩擦。面對“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情形,家長的做法對于引導孩子學會處理問題:習得社交技巧有重要影響。當孩子與他人產生矛盾時,家長應避免哪些行為?有哪些小妙招可以幫助家長妥善處理孩子間的磕磕碰碰?
用好這四條應對妙計
第一計,“以靜制動”把化解矛盾的機會先留給孩子。當孩子與他人發生摩擦時,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觀察孩子如何解決問題在事后對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進行評價和糾正,同時預判眼前情況是否可控,必要時及時上前處理。處理過程中家長要注意控制情緒大聲呵斥甚至大打出手只會讓孩子覺得事情很嚴重,內心產生壓力甚至仇恨。當孩子受到委屈,家長要注意撫平其情緒,表示理解和關心,讓孩子產生安全感和對家長的信任感。
第二計,“遠交近攻”,從內部外圍多方入手解決問題。一方面,家長要善于傾聽,不要妄下結論,一者弄清事實真相,二者讓孩子宣泄情緒,三者與孩子順暢溝通,待其情緒平復,再進行心理疏導和思想引導,使孩子明辨是非、收獲成長。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多次與同一對象發生沖突,或者在校總是與他人發生矛盾,甚至情緒低落、逃避交際,家長就要及時找對方家長和老師溝通,合力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第三計,“放虎歸山”,將孩子大膽放歸屬于他的天地。陶行知先生講:“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孩子間的矛盾大多很快會煙消云散往往前一秒鬧過下一秒和好。家長首先要做到寬容,鼓勵孩子與小伙伴主動交往。當孩子與他人打成一片時,會逐漸學會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而且當朋友多了之后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也會多一層保護。
第四計,“對癥下藥”,不同特點、不同階段分類施策。有的孩子天生好斗,家長就要把他往“綿羊”的方向培養,引導其寬容謙讓,并加以約束。有的孩子天生怯懦,經常被人“當軟柿子捏”,家長就要把他往“老虎的方向培養,讓他強身健體,砥礪膽氣,敢于在欺侮面前大聲說“不”。幼兒期和學齡前期,家長要著重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并為他立規矩;上學后要逐漸提升其道德法紀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未來處理人際關系、適應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專家介紹
今晚(4月14日)19:35,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實驗幼兒園教師 陳燕楠將結合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圍繞妥善處理矛盾 悅享生活快樂這一話題為家長們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應對策略。
課程收看指南
1. 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養教有方App
2. 點擊首頁瓷片區【同一堂課】直接進入本期課程(19:35準時更新)
智慧家長課前測試
當孩子與同學產生沖突時,作為智慧家長,您有哪些巧妙的處理方式引導孩子解決矛盾呢?
您可以通過本文下方評論區或登錄養教有方App在本節課程《同一堂課|妥善處理矛盾 悅享生活快樂》評論區下分享您的家教故事或留下您的相關困惑。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歡迎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sdetvnm@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