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穿行在盧努甘卡莊園(Lunuganga),臺階、草地、連廊,每一處初看都不宜用精致來形容,它們低調平和,彼此相依相連,恰到好處地實用,隨著時間流逝,默默地呈現不突兀的美感。
下午的一場豪雨,讓這座綠色主導的靜謐園林——為斯里蘭卡贏得國際聲譽的藝術杰作——更富生機,更加親切。雨水傾瀉而下,湖面與濕地,池塘與草地,界限愈加模糊,向湖上望去,氤氳間天地人彼此連接。
避雨的小小連廊,墻壁斑駁,立柱古舊,簡單的桌和椅,供來客靜坐聽雨,輕聲交談,不覺焦躁。連廊的天花板,是當地民宅常用的水泥瓦,其他如紅磚、陶瓦、水泥地板磚等普通建材,被廣泛應用于這座以設計精妙而聞名的園林,成為它的特色之一,加之重新利用的舊建筑構件和舊家具,平凡的材料呈現高級審美與極致浪漫。
連廊內置有一尊杰弗里·巴瓦(Geoffery Bawa)的頭像,這位偉大的建筑師,盧努甘卡的締造者神情淡泊地望向遠處。近半個世紀里,盧努甘卡是巴瓦的家,這位斯里蘭卡建筑藝術的開拓者,已經成為國家的傳奇、亞洲的傳奇,盧努甘卡是他留給世人的一連串瑰寶中最閃耀的那一個。巴瓦和他的作品早已蜚聲國際,被評價為“將現代形式及感受和諧舒適地融入本土建筑傳統”。
位于科倫坡以南60余公里處的濱海小城本托塔,因盧努甘卡而被世人所知悉、憧憬。巴瓦于1948年購入德杜瓦湖畔的這塊土地,已經廢棄的橡膠園,夢想在這里建造自己的家,這也成為他由律師轉行學習建筑的原因之一。巴瓦赴英國學成歸來后,經過半個多世紀持續不斷地修造營建,這座私家庭園成為最能體現巴瓦獨特空間理念的作品。
2003年巴瓦去世后,盧努甘卡由杰弗里·瓦基金會管理,作為一家精品酒店運營。莊園內的主要建筑,包括主屋、橋房、畫廊工作室、畫工房、肉桂山房,以及自科倫坡遷移而來的埃娜·德·席爾瓦住宅,都設有客房。入住酒店、參加導覽或者到餐廳享用美味餐食,即可體驗這座偉大的園林。
昔日的半室外主客廳成為酒店的餐廳,向北延展到室外草坪,面對斷崖和遠處的湖泊,視野深遠。近處一株造型極其優美的雞蛋花樹,和一尊裸體少年雕塑,是盧努甘卡最具代表性的視覺景觀。在傍晚的霞光中,經典場景更加夢幻。將自然與人文元素融合于場景中,是巴瓦的拿手好戲。一段紅磚矮墻,一條木籬笆,幾個陶罐,就把熱帶島嶼草木繁盛的景觀帶入人文世界。
早年長期居住、周游于歐洲,熱愛藝術的巴瓦錘煉出一流審美,他鐘情于意大利文藝復習時期園林和英國18世紀花園,將它們的風格融入盧努甘卡。對藝術的追求與作為建筑師的務實、創新并不違和。巴瓦不迷信高級建材,擅長利用本土、日常的材料,例如,他將斯里蘭卡傳統陶瓦覆蓋在常見的水泥瓦上,解決了防水、隔熱需求,確保材料易得成本可控,凡此種種,反而由此塑造出獨特的美學風格。
抵達盧努甘卡前,要經過一段密林間的崎嶇小路。瘋長的熱帶植物,讓人不由地困惑于園林的選址,卻也印證了它的特質——一處精心打造的荒野。巴瓦去世后,盧努甘卡的樣貌不再改變,但精心維護必不可少。若一周沒有人修剪管理,小路就會消失在叢林中。盡管巴瓦對此可能并不介意。他平靜地看待自己的作品被改造乃至被拆除的結局。
盧努甘卡被贊頌為“花園里的花園”。它是巴瓦建筑設計的試驗場,巴瓦關于建筑、空間、環境、生活方式的理念與設計,往往都能在這里找到線索。遠處的山與湖,斯里蘭卡這個誘人國度的叢林、高山、海岸與蕓蕓眾生,乃至更遼闊的世界,是更大的那個花園。
本文攝影/嚴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