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美國人真的是反復無常。
就在美國海關剛宣布豁免部分中國商品關稅之際。
近日,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表示,這些不是各國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的。
這些屬于事關美國國家安全的東西,我們需要在美國制造。
而特朗普則表示,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因為對美國實行不公平的貿易逆差,和非貨幣性關稅壁壘而逃過懲罰。
這些關稅并非豁免而是轉移了。
下一步美國將會出臺針對半導體的關稅。
也就是說,美國再度反悔了,不愿意進行妥協。
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商務部早已明確表態。
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
美國濫用關稅,損人害己。
敦促美方放棄極限施壓的錯誤做法,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這也就不難理解,面對美國豁免部分商品關稅一事。
我國為何沒有對等豁免美國部分商品的關稅。
就是因為我們很清楚,特朗普如今所作所為,幾乎和三歲小孩沒有區別。
就在這個關鍵時期,中國高層開始南下。
接連出訪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
【中國高層南下,出訪東南亞】
結合此前中國防長和越南防長,在中國廣西和越南諒山舉行會晤。
再到如今中國高層南下一事來看。
足以說明,我國越來越重視東南亞。
這對于我國未來的經濟部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就拿越南來說。
2023年,中越進出口總額達到2297.9億美元。
中國對越出口1376億美元。
中國從越南進口921.8億美元。
貿易順差為454.3億美元。
2024年,中越進出口貿易額為2606.5億美元。
連續四年突破2000億美元。
其中我國主要出口計算機及零部件和機械設備。
從越南進口手機及其零部件和農產品。
2025年前兩個月,中國從越南進口額為233億美元。
不難看出,中越屬于貿易合作重要伙伴。
【中越屬于貿易合作,重要伙伴】
而美國和越南,2023年進出口總額為1240億美元。
2024年全年貿易順差達到1230億美元。
也就是說,越南主要對美國出口,很少進口。
在美國如今反復無常之際,越南的立場極為重要。
或者說整個東南亞的立場都比較重要。
中國除了是越南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同時也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伙伴。
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到2036億美元。
之所以我國高層會在這個時候出訪東南亞。
一是特朗普宣布對全球征稅之后,越南可是主動對美國認慫。
而且打著要和中國“翻臉”的旗號,主動討好美國。
希望美國可以高抬貴手,豁免越南商品的關稅。
這就代表著,越南的外交立場會伴隨著美國的關稅政策而發生改變。
這對于中國外貿有著不小的影響。
二是中美關稅戰進入關鍵時期,眼下是雙方互相角逐的關鍵時期。
就看誰先扛不住,誰先做出讓步。
雖然美國此前已經豁免中國部分商品,但是根本原因是美國科技企業會因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而遭到重創。
一旦美國對中國產品征收對等關稅,類似于蘋果這樣的科技企業,必然會面臨成本暴漲的情況。
最終還是需要由美國人承擔這一切。
在這個時候,我國其實并不著急。
在此前的文章中,筆者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只要我國愿意,隨時可以找到取代美國商品的國家。
但是美國不行。
無論是此前被豁免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還是美國人需要的抗生素、呼吸機均來自中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除了要進一步和歐盟加強合作之外。
同時也需要進一步加大和東南亞國家的合作。
對此,筆者就可以進行一些猜測。
注意,是猜測,僅代表個人觀點。
試想一下,美國如今的主要目標依舊是中國。
再加上美國反復無常,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之后,宣布征收半導體關稅。
當然,這是美國的片面之詞。
【美商務部長揚言,會對半導體征稅】
咱們先說一個結論,美國人不可能征收半導體關稅。
那樣等于逼著美國科技企業集體“跳樓”。
為什么?
因為美國科技企業離不開中國的供應鏈。
壓根就找不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存在。
既然如此,白宮又不想對中國認慫。
怎么辦?
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和中國斗到底。
但是美國人還需要生活,美國科技企業也需要經營。
那么美國就會對其他國家再度暫緩征收關稅。
這個時候,咱們依舊可以通過“第三國”將商品出口至美國。
哪怕中美賬面貿易額徹底歸零,但是只要第三國與美國保持貿易。
那么咱們依舊不需要擔心外貿企業會遭到重創。
誰是最合適的“第三國”?
當然是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這些東盟成員國。
因為越南承接中國紡織業、電子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
馬來西亞是中國半導體原材料的主要供應國。
柬埔寨是中國基建和制造業投資的“試驗田”。
同時在2024年,越南對美貿易順差達到1230億美元。
而中國與東盟在2024年的貿易額達到6.99萬億元。
連續五年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
【中國已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
如今我國高層南下。
下一步也許會將更多的中低端制造遷移至東南亞。
加快打造“東南亞制造圈”。
而中國本土手握高端制造供應鏈。
屆時,就可以和東南亞形成高低配。
美國不敢對中國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產品下手。
中國又可以通過“第三國”繼續出口中低端產品。
比如說玩具、服裝和小家電。
筆者之所以會如此猜測,可不是臆想,而是有事實作為依據。
試想一下,美國海關為何豁免包括電腦和半導體設備在內的九大項商品的關稅。
就是因為美國人對中國這九大項商品屬于是“既愛又恨”。
既無法取代,自己也無法生產。
這就是美國科技企業如今面臨的尷尬局面。
除此之外,我國此次出訪東南亞三國,也是很有深意的。
越南就不用說了,該國是我國在東南亞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
而且越南地處南海要地,是連接東亞和印度洋的關鍵支點。
越南的港口和制造業基礎,對我國“一帶一路”的東南亞布局至關重要。
馬來西亞是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
這就代表著馬來西亞在未來的區域議程設置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而且馬來西亞還是中國在棕櫚油等領域的核心合作伙伴。
美國智庫曾經就表示,馬來西亞的稀土資源對中國新能源產業至關重要。
同時,馬來西亞對華保持中立態度。
可以幫助中國平衡東南亞地區因南海問題產生的分歧。
至于柬埔寨,是中國的重要伙伴。
如今柬埔寨面臨經濟轉型壓力。
中國在柬埔寨的投資涵蓋港口、電力、農業等多個領域。
此次訪問,很有可能是為了繼續推動數字經濟、跨境支付等新領域的合作。
比如說擴大人民幣在柬埔寨的結算范圍。
【中美關稅戰升級,人民幣加速國際化】
綜上所述,此次我國出訪東南亞。
一來是以多元化市場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畢竟,眼下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已經覆蓋95%以上的商品類別。
東盟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之一。
通過與東盟的合作,可以為我國外貿開啟新的支點。
二來就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在中美關稅戰愈演愈烈之際。
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本幣結算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加。
在去年,中越邊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占比達到70%。
馬來西亞央行也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
此次出訪,很有可能就是為了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甚至不排除會在柬埔寨增設跨境支付試點的可能性。
最后,當然是為了構建“去美國化”的產業鏈。
美國對華技術封鎖迫使中國加速自主創新。
東盟可以成為技術落地和產能協作的伙伴。
通過共建產業園區、聯合研發等方式,既能分散供應鏈風險,又能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
還能削弱美國“友岸外包”戰略的效果。
此前美國為了阻撓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合作。
不惜讓西方媒體大肆抹黑中國。
此次我國出訪東南亞,就是為了打破美國對華圍堵的地緣布局。
這屬于隱形目標。
因此,我國在這個時候出訪東南亞。
除了相當于提醒東南亞,在中美博弈的關鍵時期,東南亞的立場不容生變。
也相當于又一次對美國亮明態度。
既然美國決定要打,我們必將奉陪到底。
而且這次我們依舊不會對美國妥協。
直到美國人堅持不下去,主動妥協為止。
否則這一次我們不會主動喊停。
所以,對于美國乃至對于特朗普內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一旦中美關稅戰影響到美國人的生活水平,那共和黨的好日子可就到頭了。
不排除會因此輸掉明年的中期選舉。
屆時,剩下的時間對于特朗普和共和黨來說,就是真正的“垃圾時間”。
美國未來四年注定是一事無成。
倘若再給中國四年的時候,工業和科技實力進一步提升之后。
就會徹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到了那個時候,就算美國人跪下磕頭,請求我們進口美國商品都沒用。
屆時,美國將會真正體驗到什么叫眾叛親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