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說“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如果用數據衡量這塊“寶”,得出的價值令人咋舌。古老的中醫藥學+現代科技=王炸!
比如成都中醫藥大學近3年實現創新成果轉化335項,指導建成冬蟲夏草、厚樸、靈芝等標準化種植示范區20余個,助力新產品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
“中醫藥不僅要在理論中得到傳承,更要在實踐中綻放光彩。”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段俊國說到。段教授是中醫眼科領域的一名專家。在他的帶領下,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團隊歷經數載,發明了相關藥物,并提交名為“具有視神經保護作用的藥物組合物及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專利申請。這項成果也成為眾多眼疾患者打開了希望之窗。隨后段教授團隊攜手重慶太極藥業將這一科研成果轉化為“芪燈明目膠囊 ”的中醫新藥,如今正在開展臨床試驗。
除此之外,甚至還與西藏藥業、康弘藥業、貴州百靈藥業等多家上市公司及社會資本,共同組建成立了成都中醫大銀海眼科醫院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該公司已經獲評國家三級眼科醫院,成為了集醫療、科研于一體的現代化醫療結構。
段教授的這一校企聯手轉化創新成果,在成中醫不是個例。從研發到轉化,最后不但有了成藥,還將醫療機構實現落地,形成了完美的閉環。中醫藥搭上了時代創新的“順風車”,將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
成都中醫藥大學成果轉化離不開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產權全流程管理體系,更離不開成中醫的重點學科建設。
70年的辦校史,成都中醫藥大學已然發展成為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主體、醫藥健康相關學科專業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特色鮮明的高水平中醫藥大學。學科建設方面,成中醫現有中藥學1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醫五官科學、中醫婦科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以及5個四川省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貢嘎計劃建設學科。
近年來,成中醫在世界頂尖學術排名中表現突出,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臨床醫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農業科學等4個學科位列前1%。在最新一期ESI公布的數據中,學校高水平論文達160篇,總數居全國中醫藥院校第一。
與學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專業,是人才培養的搖籃。除了惠及社會,將科研成果寫在大地,成中醫也沒有忘記人才培養的辦學根本,目前該校打造了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省級一流專業14個,已構建起中醫藥學科從本科到博士人才完整培養體系。
近年來成中醫更是提出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開設9年、8年長學制專業五個。例如中醫學(李斯熾班)等9年制專業,實現“本博貫通”,畢業后可直接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成中醫在學科交叉方面的建設也與時俱進,推出21個微專業項目,打破學科壁壘,構建“中醫藥+”跨界培養模式,更有全英文授課的“臨床醫學”與“針灸推拿學”項目,為中醫走向海外而布局。
從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效益的良性生態鏈,到長學制、微專業的推出,可以看出成都中醫藥大學學科建設的實力,和開放創新的態度。“中醫是老祖宗留下的財富”,這句話真的成了上百億的真金白銀,也足以見得中醫行業的前景。而創新與實力兼具的成都中醫藥大學,值得重點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