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025年,湖南常寧市早稻種植面積超25萬畝。眼下,種植戶們有了北斗導航系統的助力,機械化插秧效率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為糧食穩產增收打下良好基礎。
在常寧市洋泉鎮兩益村的稻田里,兩臺裝有北斗導航系統的插秧機正在田間穿梭。一盤盤嫩綠的秧苗通過傳送帶精準插入水田,苗株行距誤差不超過3%,深淺度調節誤差可做到±1厘米。與傳統人工插秧相比,智能農機導航系統的應用,不僅節省勞力,還顯著提高了精度和效率。
為保障春耕高效推進,當地組建了農機專業合作社聯盟,統籌調配插秧機、旋耕機等,還為每臺插秧機都安裝了免費北斗衛星系統的終端設備,能及時、準確計算出插秧面積。 安徽懷遠:小麥進入孕穗期 當地提水灌溉保生產
眼下,安徽蚌埠市懷遠縣的170萬畝冬小麥進入孕穗期。當地啟動春灌工作,保障土壤墑情,滿足小麥生長所需的水分。
在蚌埠市懷遠縣陸湖村,當地組織人員機械,通過田間地頭的溝渠機井對冬小麥進行噴灌,緩解土壤缺水的狀況,確保冬小麥平穩度過孕穗期。
在懷遠縣唐集鎮,排灌站內的機組馬力全開,提水灌溉,全鎮15萬畝小麥得到有效灌溉。
懷遠縣農業部門還成立了多個技術服務小組,深入田間地頭,根據土壤墑情和小麥生長狀況,為農戶制定灌溉方案,讓小麥“喝水喝到恰好飽”。 貴州威寧:良種良機助力馬鈴薯春種
貴州是我國馬鈴薯主產區之一,馬鈴薯種植面積常年在1000萬畝以上。2025年,畢節市威寧縣全面推進馬鈴薯新品種種植計劃,并加大農機投入,提升馬鈴薯產業效益。
這幾天,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萬畝馬鈴薯良種擴繁基地正加緊推廣種植多個主推品種。2025年,當地馬鈴薯原種生產將穩定在8000萬粒以上,計劃種植馬鈴薯面積150萬畝。
這些新品種的抗旱能力更強,品質也更好。為了提高種植效率,當地還嘗試推廣新技術,包括早熟馬鈴薯兩增一防技術、機械起壟黑膜覆蓋栽培等。此外,相關部門還加大投入了機械設備,滿足種植戶的需求。
目前,當地已完成低海拔地區早熟馬鈴薯種植32.5萬畝,其中,2萬畝早熟馬鈴薯正處于田間管理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