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充分發揮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少數民族發展任務)(以下簡稱“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作用,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切入點和發力點,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現代化駱駝養殖基地,成為當地農牧戶增加收入和提高嘎查集體經濟的“金色沙舟”。阿拉善右旗融媒體中心供圖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促進各民族共同富裕
阿拉善右旗依托駱駝產業的獨特優勢,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與市場競爭力,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機制雙重驅動,激發農牧民參與駱駝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阿拉騰敖包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金豆表示:“駱駝產業已成為我們的主導產業,農牧民收入顯著提升,集體經濟均達到預期目標。”
“去年的收入很好,我們家里的駱駝有200多峰,產奶母駝有80多峰,日均產奶量在220公斤左右,一年大約送了80多噸駝奶,純收入100多萬元。”牧民色爾格林說。
近年來,內蒙古民委加大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對特色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實施產業項目1225項,直接受益群眾達117.33萬人次。項目立足當地自然稟賦,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提升群眾參與度,充分發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優勢,助推特色產業不斷壯大、助力各族農牧民不斷增產增收。
開展和美村寨建設行動 繪就民族團結新畫卷
“過去村里道路泥濘,出行不便,村民收入僅靠種地和土地流轉。如今,路修好了,不僅盤活了經濟,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許多外出年輕人開始返鄉創業,為村莊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呼和浩特市甲蘭板村民劉秀說。
內蒙古民委累計投入少數民族發展資金428.8萬元,支持甲蘭板村實施小型基礎設施補短板,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造民族村寨旅游項目。
項目堅持“文旅+農業”、“文旅+業態”雙輪并進,幫助村集體經濟增產增收,實現“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資源變資產”,為各族群眾提供40余個就業崗位,助力共同富裕。和美村寨建設實現了民族村寨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雙融合、雙推進”,村民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腦袋。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甲蘭板村露營地。甲蘭板村供圖
內蒙古民委選定27個旗縣(市、區)開展和美村寨建設行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村規民約,著力打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宜居宜業和美村寨,助力全區鄉村全面振興。
推動試點建設 助力共同現代化
國家民委確定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興安盟科右前旗、赤峰市巴林右旗開展共同現代化試點。3個旗(區)扎實推進各項試點任務,積極探索示范經驗,推動試點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烏蘭毛都草原上駿馬馳騁,歸流河濕地群鶴翩躚。科爾沁右翼前旗以“四季全時”旅游體系激活生態價值——春日的杜鵑花海、夏季的那達慕狂歡、秋季的五彩林海、冬日的冰雪秘境,配合20余項品牌節慶活動,形成“全域皆景區、四季有看點”的文旅嶄新格局。
科爾沁右翼前旗聚焦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建設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邊疆民族地區新型城鎮化引領區、鄉村人才振興先行區、興邊穩邊固邊模范區等,打造“兩區一窗口”共同富裕示范樣板。
內蒙古民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央財政持續安排內蒙古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內蒙古各族群眾的深切關懷。內蒙古自治區將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始終將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少數民族發展資金使用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落實賦予‘三個意義’要求,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監制 |肖靜芳
統籌 |安寧寧
制作 |封煜靖
來源 |中國民族報
“分享”好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