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武英
2020年初,在“電力系統轉型發展”論壇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王志軒發出了儲能行業的“發展之問”:都說儲能前景廣闊,為什么儲能企業的日子卻不太好過?
這個問題反映了當時儲能行業面臨的困境,但這并沒有嚇退那些有志于儲能事業的創業者。2019年12月,吳祖鈺從全球第一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離職,全身心投入了儲能事業。
6年之后,吳祖鈺帶領著自己創立的海辰儲能沖刺港股IPO。此前,這家企業已經成為估值250億元的超級獨角獸,是全球第三大儲能企業。海辰儲能和吳祖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寧德時代前員工,拼出250億估值巨頭
作為一名技術人員,吳祖鈺的公開資料相對較少。據海辰儲能招股書顯示,吳祖鈺今年僅39歲,是一名“85后”。他在2008年6月從山東師范大學拿到應用化學學士學位,2011年8月從福州大學獲得化學工程碩士學位。
畢業之后,吳祖鈺加入了寧德時代擔任工程師,這一待就是將近8年。2019年3月,吳祖鈺從寧德時代離職。
對于吳祖鈺來說,做出這樣的選擇并不容易。當時的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市場已經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一,動力電池市場空間廣闊。吳祖鈺作為寧德時代工程師,已經升為中層管理人員,并在2018年拿到了股權激勵,前途無量。
作為對比,當時的儲能行業增長遇冷,電化學儲能增速從2018年的126.4%銳減至22.1%,前一年積極擴產想要大干一場的儲能廠商們遇到困境。
一個普遍觀點認為,當時的儲能市場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家以儲能為主業的獨角獸,也不足以讓跨界而來的動力電池、光伏、電力設備巨頭們傾注大量資源。
但吳祖鈺還是毅然決然選擇了離開寧德時代辭職創業。在創業方向選擇上,吳祖鈺避開了寧德時代等巨頭主導的動力電池行業,選擇了儲能。
除吳祖鈺外,海辰儲能管理團隊中不乏寧德時代的前員工。海辰儲能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及全球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易梓琦也曾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間擔任寧德時代工程師。
海辰儲能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龐文杰也是寧德時代前員工,2015年7月碩士畢業后加入寧德時代,2018年2月從寧德時代離開。
此外,海辰儲能以及吳祖鈺也曾因為從寧德時代“挖人”陷入法律糾紛。
2023年11月,中國庭審公開網公示了一件海辰儲能和寧德時代之間的競業限制糾紛案。根據公示,該案件當事人張敏,是寧德時代資深電芯系統工程師,掌握眾多核心信息。
2021年底張敏從寧德時代離職后,加入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但實際為海辰儲能工作。因違反競業協議,吳祖鈺被仲裁委裁決需向寧德時代支付違約金100萬元。隨后吳祖鈺通過其妻子向寧德時代支付了違約金。
在之后的幾年間,隨著全球新能源市場的蓬勃發展,海辰儲能的發展像坐上了火箭一般,2024年海辰儲能在儲能鋰離子電池市場已經做到了全球前三,僅次于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
據招股書顯示,成立以來,海辰儲能共進行了四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高達79.99億元。其中2023年6月的C輪融資,融資45.75億元,此輪估值為199.09億元。2024年4月,胡潤研究院發布《2024全球獨角獸榜》,海辰儲能以250億元的估值上榜,排名第270位。
在IPO前,吳祖鈺通過珠海海恒和海辰科技共持有海辰儲能29.09%的股權,此外,吳祖鈺還通過多個員工持股計劃平臺間接持有海辰儲能受益權。
據企查查顯示,吳祖鈺為珠海海恒執行事務合伙人,并持有其92.00%出資比例。珠海海恒持有海辰科技73.31%股權。以250億估值計算,僅此一項直接投資,吳祖鈺身家即超過50億元。
6年時間,估值達到250億,創始人身價數十億,海辰儲能和吳祖鈺是怎么做到的?
巨頭的戰爭,海辰儲能能否笑到最后?
在海辰儲能的發展中,“快”是一個核心關鍵詞。
這個“快”覆蓋產能建設、交付等全方位流程,據招股書顯示,海辰儲能重慶工廠從開工建設到第一、第二條生產線滿產僅需13個月。在三年時間內,海辰儲能實現了四代智能工廠的迭代升級。
在產品交付上,海辰儲能在成立30個月時交付了1GWh的儲能電池,接下來12個月間交付量達到10GWh,之后每10GWh交付周期不斷縮短,從5-6個月縮減至2個月。
2022-2024年,海辰儲能電池銷量分別為3.3、15.6和28.3GWh,儲能系統銷量分別為1.0、2.2和5.3GWh,營業收入分別為36.15億元、102.02億元和129.17億元,保持著較高增速。
與此同時,海辰儲能對行業趨勢的判斷和把握同樣不容忽視。
據招股書介紹,海辰儲能在儲能行業率先將280Ah儲能電池應用于大型儲能項目。這里的280Ah指的是電芯容量,這種電芯規格在動力電池領域較為常見,由寧德時代2020年最早應用在儲能領域。在2021年,包括海辰儲能、億緯鋰能等企業率先跟進,把握住儲能大電芯趨勢,獲得了快速發展。
在這之后,海辰儲能電芯容量越做越大。先是在行業內實現314Ah儲能電池的首批量產,近日又在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發布了容量587Ah的儲能電池,并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實現GWh級量產的全球首款1175Ah容量的儲能電池。
在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后,2024年海辰儲能在儲能鋰離子電池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在2024年,憑借著儲能系統在海外市場的熱銷,海辰儲能成功扭虧為盈,實現盈利凈利潤為2.88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為3.18億元。
不過,相比于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等行業龍頭,仍未上市的海辰儲能存在一定的資金劣勢。
據招股書顯示,2022和2023年,海辰儲能經營活動所得現金凈額處于流出狀態,分別為-2.60億元和17.46億元,直至2024年才實現扭轉,凈流入1.10億元。
同時,由于大規模快速擴產,海辰儲能投資活動所得現金凈額長期巨額流出,2022-2024年分別為-25.41億元、-49.05億元和-26.24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海辰儲能只能通過不斷的股權和債務融資來支撐經營和擴張。截止2024年末,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2.94億元。
與此同時,隨著海外業務的擴張,海辰儲能應收賬款規模正在迅速擴大,回款周期明顯拉長。2022-2023年,應收賬款分別為6.47億元、51.25億元和93.35億元,接近流動資產總額的一半。貿易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11.8天、78.6天拉長至185.7天。
雖然海辰儲能相對應地提升了對供應商的付款周期,并加大了銀行借款規模,但資金鏈相比于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這樣的競爭對手仍顯緊張。
從這個角度來看,海辰儲能此次港股IPO,正是為下一步擴張發展補足彈藥,其募集資金將繼續用于提升海內外儲能電池產能、技術研發和全球銷售網絡建設。
從6年時間做到全球第三,海辰儲能已經在商業層面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相比于制定的全球儲能第一品牌的戰略目標,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在行業競爭越發激烈的情況下,海辰儲能能否笑到最后,尺度商業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