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一天,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外交部長的陳毅受邀到北京四中演講。
中午時分,陳毅在校方領導的安排下前往學校食堂進餐。陳毅剛坐下,發現自己的座位旁坐著一名學生。他仔細辨認后,頓時大發雷霆,對校領導說:“他有什么資格陪我吃飯!”
眾所周知,陳毅元帥向來對人寬厚,為什么會如此動怒?陪他吃飯的這名學生又是誰呢?
說起來,陳毅身為外交部長,平時工作繁忙,經常參加外事活動。 不過在工作之余,陳毅也非常關心學生們的身心健康,1958年的一天,他接到北京四中的邀請,前去為學生們作演講。
北京四中是北京最好的高中,在全國范圍內也享有盛名。在上世紀50年代,該校吸收大批干部子弟入學,陳毅身為中央領導人,決定借此機會參觀校園校舍,順便進行一次演講。
陳毅元帥能文能武,又能作詩,是一位難得的全才。因此聽說他要來,北京四中的師生們提前做好準備,爭相目睹陳毅的風采。
果然陳毅剛下車,就被孩子們圍住了,紛紛問候陳老總。陳毅也顯得非常親切,和大家一一握手,詢問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情況,并叮囑校領導:“不論條件多苦多難,一定要保障師生們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陳毅不只是說說而已,他首先參觀了學生宿舍,看到學生們的被褥疊得整整齊齊,臉上掛滿了笑容。隨后他又視察了學校圖書館,對管理員說:“圖書應該再多一些。”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中午吃飯時間。北京四中的校領導早有準備,知道陳毅是四川人,特意為他安排了四菜一湯,其中有一道四川風味的辣子雞。不僅如此,為了表示對陳老總的尊重,學校還安排了一名高一新生作陪。
陳毅聽到校領導的安排后,爽快地說:“既然來嘍,就吃一頓便飯吧。”不過他特意叮囑隨行人員,這頓飯錢由自己來出。
陳毅來到學校食堂坐下,往旁邊一看,頓時驚住了。他看清這名作陪的學生長相后,質問校領導:“他有什么資格陪我吃飯!”
校領導聞言大驚,這名新生也瞬間變得緊張起來,不敢說話。陳毅又問:“你們選個學生代表陪我吃飯,這是好事。但這個學生要足夠優秀,他做到了嗎?”
陳毅之所以發這么大火,不是對某個學生有意見,而是這個學生不是別人,正是陳毅的長子陳昊蘇。
陳昊蘇,1942年出生在蘇北抗日根據地,是陳毅和張茜的第一個兒子。
革命年代,陳毅在前線帶兵打仗,陳昊蘇則跟隨母親輾轉各地生活。1949年上海解放后,陳毅擔任上海市長,把妻兒也接到上海生活。
一直以來,陳毅對子女們的管教都非常嚴格,對長子陳昊蘇更是如此。陳昊蘇在上海時,讀的是普通小學,而且父親事先嚴明,不許暴露自己的身份,陳昊蘇謹遵父親教誨,在學校里從不提父親的名字。
1954年,陳毅到北京工作,擔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昊蘇也來到北京上學。1957年,他進入北京四中讀高中,平日里非常低調,同學們對他父親一無所知。
可平靜的生活在1958年的春天被打破了。這天陳毅受邀到北京四中演講,校領導提前作了安排,讓陳昊蘇陪陳毅一起吃飯。
校領導這么安排有兩個原因,第一陳老總來學校,叫陳昊蘇過來吃飯,表現出學校對陳老總的尊敬;其二,陳老總忙于工作,與陳昊蘇見面次數不多,創造一個父子團圓的機會。
陳昊蘇聽說讓自己陪父親吃飯,嚇得不輕。校領導安慰他:“就是吃一頓飯,沒有別的意思,你只管吃飯,不用說話。”陳昊蘇不好拒絕,勉強答應下來。
結果吃飯的時候,陳毅看到是兒子作陪,頓時雷霆大怒。陳老總說:“昊蘇來這里上學,是他的福分。他只是一名普通學生,和大家一樣,怎么能搞特殊呢。你們這么安排,讓別人怎么看我陳毅?”
校領導羞紅了臉,不敢吱聲。陳毅又說:“如果你們真想找一個學生與我一起吃飯,就找一位品學兼優的,我正好了解一下學生們的情況。”
校領導聽后,只好重新安排,讓陳昊蘇撤出去,又找了一名學生過來。陳毅談笑風生,和這名學生聊得很開心,也讓大家變得輕松下來,一點也不緊張。
1959年,陳昊蘇從北京四中畢業,被保送到北京外國語學院讀大學。
陳昊蘇本人對文學感興趣,文科成績也好過理科成績,曾經考取北京四中語文競賽第一名。因此上大學選專業的時候,陳昊蘇和父親商量,想要報考中文專業。
父親陳毅給出不同看法,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現在國家需要大量人才,理工科人才尤其稀缺,我希望你報考工科專業,將來為國家建設做貢獻。”
陳昊蘇接受父親建議,準備報考工科。他本來準備去蘇聯留學,因為兩國關系惡化,最終選擇了中國科技大學的無線電專業。
讀大學期間,陳昊蘇經受考驗,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陳毅得知后很高興,第一次在兒子面前談到自己的革命經歷。陳毅說:“我也是從工業學校畢業的,22歲入黨,也有過徘徊。覺悟遲不可怕,也不要擔心犯錯誤,有錯誤就改。”
1965年,陳昊蘇大學畢業, 被分配到航天部七機部工作。陳昊蘇參加工作時,父親陳毅找他談話,對他的選擇感到驕傲和欣慰,和他講述科學技術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不過隨著特殊時期的到來,陳昊蘇的工作也受到影響,被單位派去搞政治工作。1971年,陳昊蘇到醫院看望父親,父親語重心長地說:“這個決定由你來做......不搞空頭政治。”
陳昊蘇由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長期從事政治工作,于1984年擔任北京副市長。不過他深受父親影響,熱衷于外交事業,1990年調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他兢兢業業工作,在民間外交戰線上奮斗了20年。
眾所周知,陳毅不僅是開國元帥,還是一位詩人,一生撰寫了700多首詩作。長子陳昊蘇也受父親影響,對詩詞非常感興趣。
陳昊蘇對父親革命生涯的了解,是從《梅嶺三章》開始的。接受記者采訪時,陳昊蘇回憶說,那是中央紅軍長征之后,父親陳毅留蘇區工作,度過了三年的游擊戰爭時期。在父親眼里,那是父親革命生涯中最艱苦的歲月,吃住都在山里,不僅要應對兇殘至極的敵人,還要隨時防范野獸襲擊。
陳毅一家在上海生活時,陳毅為孩子的教育寫下兩首詩,一首是《示丹淮,并告昊蘇、小魯、小珊》,一首是《示兒女》。其中一句“我要為眾人,營私以為羞”,被陳家子女作為家訓,一代代傳下去。
1972年陳毅元帥病逝,沒留下什么物質財富,只留下大量詩作手稿。遺孀張茜為了完成陳毅的遺愿,抱病整理陳毅的手稿,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完成了這一艱苦復雜的任務。這段記憶深深印刻在陳昊蘇的腦海里,提到此事忍不住雙目含淚,說:“父親在母親記憶里又活了一遍。”
陳昊蘇也繼承了父親作詩的愛好,讀北京四中時期就開始作詩。他寫過的一首《在大海的邊上》,父親覺得寫得好,還夸贊過他。
1979年,陳昊蘇在軍事科學院工作的時候,出版了《紅軍之歌》的詩集,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詩集。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已是耄耋老人的陳昊蘇還創作了幾首詩詞。
值得一說的是,陳昊蘇也和父親一樣喜歡下圍棋,繼承了父親的兩大愛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