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4月14日報道:當地時間4月13日上午,日本2025年大阪世博園正式開園迎客。4月14日,上海昆劇團受邀亮相世博會中國館首演活動,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在大阪世博會舞臺精彩綻放。
昆曲亮相大阪世博,古典美學對話世界
世博會已有170余年歷史,被譽為“全球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是世界各國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和社會繁榮進步的重要平臺。
本屆大阪世博會中,中國館是最大的外國自建館之一,也是首批正式投入運營的外國大型自建館。中國館圍繞“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綠色發展的未來社會”主題,以“天人合一”“綠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為敘事主線,展示5000年中華文明孕育的傳統生態智慧,展現新時代綠色發展的理念與成就,展望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此次上海昆劇團派出了精兵強將,以中國館為平臺,舉辦一系列演出、講座和多維度藝術展示。4月14日上午,在大阪世博會中國館“中華書簡”的詩意空間里,昆劇藝術所展現的寫意中國美與場館主題實現了一場雙重對話。上海昆劇團精心挑選了《牡丹亭?游園》這一發生在春意盎然中的古典故事,將園林意象與自然哲思凝練成流動的詩篇。
4月14日下午,上昆還表演了《鬧天宮》《牡丹亭?驚夢》《長生殿?小宴》三出折子戲,既演繹了中日兩國觀眾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又再現了昆曲中極具代表性的劇目,在文武并重、剛柔并濟、動靜交織的舞臺呈現中,展現中國傳統戲曲百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世博會提供了一個深化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的良好平臺,而世博會中國館則是其中展示“中國美學”“中式浪漫”的舞臺。昆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此次登上大阪世博會的舞臺,生動鮮活地講述中國故事,唱響中國之聲,演繹上海精彩,展現出中國美學的深邃意境,讓更多海外觀眾通過世博會這一全球聚焦的窗口,增進對中國戲曲的認知與喜愛,提升昆曲非遺文化的國際能見度,讓昆曲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煥發持久光彩。
中日合演傳世經典,藝術交融共譜新篇
在圓滿結束大阪世博會的演出活動之后,上海昆劇團還將在日本東京接續文化展示和交流。
4月16-17日,上海昆劇團將在東京大田區民Plaza劇場接連上演三場《中日楊貴妃》。此次演出是昆劇聯動京劇以及日本歌舞伎?舞踴共同演繹楊貴妃的故事,由上海昆劇團演員黎安、余彬,上海京劇院演員田慧以及日本歌舞伎?舞踴非遺傳承人水木佑歌和藤蔭靜枝領銜主演,通過不同劇種的碰撞與融合,帶來豐富多元的舞臺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昆劇團早在2017年推出四本《長生殿》創排十周年巡演時,就曾在東京與京劇、能樂共同演出楊貴妃的故事。此次中日兩國藝術家再度攜手,共同歌詠這個誕生于中國唐代的愛情故事,再次印證了中國傳統戲劇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也為兩國藝術家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臺,為藝術形式的跨文化借鑒提供了新的契機。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特命全權大使吳江浩為演出發來賀詞,“此次中日兩國以楊貴妃為主題的公演融中國昆劇、京劇和日本舞蹈三大表演形式為一體,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是一次很有意義的藝術合作嘗試。衷心期待公演為進一步促進中日兩國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文明和合共生、增進人民相知相親發揮積極作用。”
4月18日,上海昆劇團繼續深耕日本校園,再度在早稻田大學開展昆曲交流推廣活動。戲曲進校園推廣講座上,主講人吳雙以非遺昆曲為主題,將水磨雅韻的意蘊娓娓道來。講座之后,胡維露、韓宜珈、周亦敏等演員將演繹昆劇《牡丹亭》,讓日本青年學生能夠近距離“觸摸”昆曲的肌理,激發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增進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包容。
上海市文聯專職副主席、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主席、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表示,中日兩國,一衣帶水,藝脈相連。在上海昆劇團赴日參加大阪世博會中國館首演活動并開展一系列文化交流之際,兩國藝術家以藝通心、以藝融情,通過富有創意的藝術形式展現傳統文化之美,必將為兩國文明互鑒來往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的昆曲、京劇與日本的舞踴,都是兩國最具代表性的舞臺藝術瑰寶,承載著各自傳統藝術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明。此次兩國藝術家通過楊貴妃這一千年共傳的文化符號,攜手演繹,同臺競技,必將成為兩國人文相通的相互見證,為兩國人文交流譜寫新的篇章。”谷好好說。
(上海昆劇團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