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工網
“參與工會組織的‘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憑著自己多年來在燈飾領域的專業性幫助中山燈飾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實現創新發展,也讓自己在該技術領域的專業優勢得到精進,我倍感振奮,內心充滿成就感。”4月7日,廣東省中山馳馬燈飾照明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研發設計總工程師、中山市勞模工匠與人才創新工作室領銜人馬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山市古鎮鎮是“中國燈飾照明之都”,燈飾產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占全國市場70%、全球50%采購量。作為榮獲國際設計界“奧斯卡”獎(iF設計金獎)的“追光者”,馬馳自2024年自愿報名加入中山市總工會組織的燈飾照明技術服務隊以來,不僅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答疑解惑,還作為中山代表與潮州的勞模工作室簽署了合作協議,探索“古鎮燈飾+潮州陶瓷”兩大傳統產業結合的新型發展之路。
馬馳(右)與工程師在研究開發護眼照明產品。 單位供圖
為燈飾業發展鼓與呼
燈飾是古鎮鎮的經濟支柱,更是中國燈飾行業的標桿。但隨著國內其他地區燈飾行業的崛起以及全球經濟競爭激烈,古鎮燈飾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沖擊。在了解到燈飾照明行業發展的呼聲后,中山市總工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自2024年2月開展“勞模工匠助企行”專項行動,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匹配相關領域的勞模工匠技術服務隊成員深入企業開展技術幫扶和服務,為企業鏈接更多資源和政策,推動技術成果轉化應用,幫助更多企業解決管理和技術難題,打造了企業“點單”、勞模工匠人才“做菜”、工會“送菜”的一條龍服務,形成了工會搭臺助力企業“供需雙向奔赴”的良好局面。
作為燈飾照明技術服務隊一員,馬馳在助企的過程中發現,燈飾產業的發展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工匠與創新人才缺乏、企業面臨數智化轉型挑戰等痛點。他說:“我們需要設計出自己的世界級燈飾產品,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模仿的階段,要借鑒,更要有所突破,而這就需要企業尤其是設計人員沉下心來做研究。”
在馬馳看來,工業設計是產品的源頭。無論是產品品質還是成本,乃至用戶體驗,都是可以通過設計來滿足的。因此,需要設計人員從思維上尋求突破,走進用戶當中,以市場為導向,滿足用戶需求,創新驅動燈飾產業高質量發展。他說:“在助企過程中,我們發現企業遇到的一些問題,正是我們曾經遇到和解決過的問題。目前,我們正在和中山市大涌鎮的紅木產業跨界合作開發紅木燈飾產品,將紅木家具與燈飾產業結合,計劃開發紅木嵌瓷系列燈具產品,也為行業發展開辟新方向;還通過燈光設計為部分鎮區的‘百千萬工程’項目助力,打造夜經濟特色文旅,推動城市更新。”
不僅如此,看到中山燈飾照明產業“單打獨斗”的現狀,作為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古鎮燈飾學院燈具專業學科的帶頭人,馬馳聯合眾多高校,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以“工場+市場+用場”三結合模式進行“傳幫帶”授藝。馬馳說:“我們每年都對行業進行燈具設計的培訓和人才輸出,同時還承接企業的一些研發設計項目。現在,很多企業的技術骨干和設計人員都是由我們培養出來的,看到他們為企業開發設計了很多暢銷的產品,我感到很是欣慰。目前,我們還成立了中山市燈都照明技術研究院,專門為燈飾照明行業進行技術攻關和產品研發,有一些曾經的學生也成了我現在的合伙人,這種‘傳幫帶’的模式讓我也受益其中。”
近年來,中山市充分發揮燈飾照明等產業人才資源優勢,通過組織勞模工匠聯合技術能手和眾多高校組成技術服務隊,解決企業發展難題推動校企合作,向照明燈飾行業輸送數百名專業技能人才,預期產生效益超3000萬元。
搭建常態化溝通平臺
馬馳認為,參與助企活動,能夠積累豐富經驗和接觸前沿理念,回到本職工作崗位后,這些收獲可以轉化為創新的靈感,推動企業產品和技術的升級,同時,還能跨界合作,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涉及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可以事先通過保密協議、專利授權、技術共享等多種方式,解決企業這方面的顧慮。
他說:“我建議將‘勞模工匠助企行’搭建成常態化溝通平臺,讓勞模工匠與企業保持長期聯系,及時了解企業需求,提供持續的技術支持和服務,與各方資源合力打造集技術研發、市場推廣等功能于一體的共享服務平臺。”
如何理解勞模精神?馬馳認為:“‘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價值追求在‘勞模工匠助企行’活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激勵著我突破自我,始終保持對工作的高度熱忱,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他表示,接下來將聯合中山市總工會,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邀請行業專家、資深工匠授課,為從業人員專業培訓,同時,還要擁抱AIGC等新的生產力工具和學習新知識,不斷提升自我。
(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譽建業 通訊員房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