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芬頓在國會作證時坦言,使用單枚價值200萬美元的導彈攔截成本僅1萬美元的無人機,正在讓美軍陷入戰略被動。這場由胡塞武裝掀起的紅海對抗,正將美國拖入難以承受的消耗戰泥潭。
五角大樓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美軍在紅海地區維持軍事存在每日需耗費上千萬美元。對胡塞武裝實施的三周空襲行動中,僅彈藥消耗就達到2億美元,若計入航母編隊調動、隱形轟炸機部署和防空系統運作,總開支已突破10億美元大關。這場被外界視為"不對稱戰爭"的較量,暴露出美軍作戰體系存在致命缺陷。
無人機資料圖
胡塞武裝的戰術創新讓美軍嘗到苦頭。該組織使用的地下工事網絡和移動發射裝置抵消了美軍的空中優勢。據《紐約時報》披露,雖然美軍已摧毀數百個地面目標,但胡塞武裝仍保有超過75%的遠程打擊能力。更令五角大樓頭疼的是,這些武裝分子將無人機與巡航導彈組合使用,每次襲擊成本控制在數萬美元區間,卻迫使美軍必須動用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攔截系統空軍作戰部近期流出的內部評估報告顯示,攔截無人機群的平均成本超過攻擊方30倍。這種經濟賬的嚴重失衡,使得美軍在紅海的軍事部署演變成"燒錢競賽"。芬頓在聽證會上舉出的典型案例——用單價200萬美元的導彈擊落1萬美元無人機,正是當前戰場態勢的縮影。
軍工復合體的暴利模式正在反噬美軍戰力。去年曝光的9萬美元金屬襯套采購案絕非個案,五角大樓審計報告顯示,2023財年有超過610億美元的軍事采購存在價格虛高問題。同樣的機械零件,民用市場售價不足百元,軍方采購卻要支付900倍溢價。這種系統性腐敗直接導致美軍裝備維護成本居高不下。
胡塞武裝的戰場韌性超出美軍預期。該組織不僅快速修復受損設施,還將打擊范圍擴展至沙特煉油設施和阿聯酋戰略目標。半島電視臺獲得的衛星圖像顯示,美軍空襲后72小時內,胡塞武裝就能重建80%的地面發射陣地。他們的地下武器庫深入山體數百米,常規鉆地彈難以徹底摧毀。
B-2隱形轟炸機資料圖
美國納稅人的錢正在中東沙漠中蒸發。部署在紅海的兩個航母戰斗群每日運營成本超過2000萬美元,B-2隱形轟炸機每次任務耗資180萬美元。更諷刺的是,胡塞武裝近期展示的巡飛彈技術,部分元件竟來自美國民用市場。這種"用美國技術打美國艦隊"的荒誕現實,暴露出美軍武器出口管制的重大漏洞。
國際戰略研究所的評估報告指出,胡塞武裝已將紅海變成全球首個"智能消耗戰"試驗場。他們通過衛星偵察和商業無人機監控,精準掌握美軍艦隊的動向規律。4月6日對"杜魯門"號航母的集群打擊,正是利用美軍補給艦靠泊的窗口期發動突襲。這種靈活戰術讓造價百億美元的航母編隊陷入被動防御。
五角大樓的官僚體系正在放大戰場劣勢。從提出作戰方案到獲得國會撥款,美軍反制措施的決策周期平均需要45天,而胡塞武裝從偵察到實施打擊只需72小時。這種效率差距導致美軍始終落后于戰場節奏。更嚴重的是,價值10億美元的軍事行動未能阻止紅海航運保險費率飆升400%,直接影響全球供應鏈安全。
美元資料圖
中東問題專家指出,這場較量已超出軍事范疇。胡塞武裝通過社交媒體實時發布戰果,成功塑造出"弱者抗強"的國際形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五角大樓至今未能向公眾說明10億美元軍費的具體成效。這種戰略傳播的失衡,正在削弱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影響力。
美軍高層近日開始反思現行作戰模式。空軍作戰司令部提議組建"低成本攔截系統"快速反應部隊,海軍研究院則在測試激光武器應對無人機群。但這些技術突破至少需要18個月才能部署,遠水解不了近渴。眼下紅海的現實是,胡塞武裝每消耗美軍100萬美元,就能在也門境內招募500名新兵——這場戰爭的經濟賬,正朝著白宮最不愿看到的方向傾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