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國內單孔跨徑最大、橫截面最大的內河混凝土沉管隧道——潭洲隧道工程迎來重大建設節點:首節沉管安裝作業!
順德倫桂路工程(橫一路-橫五路段)潭洲隧道工程全長2.2公里,采用雙向八車道設計,其中沉管段全長316米,斷面寬40.5米,高10.65米。潭洲隧道是目前國內單孔跨徑最大、橫截面最大的內河混凝土沉管隧道,堪稱國內斷面最大內河沉管隧道。
當日絞移沉管為E4管節總重量4.4萬噸,長104米,單孔跨度17.15米。為確保沉管順利出塢安裝,項目技術團隊研發了配套的自動絞移系統、壓載水控制系統、水下拉合及全流程數字孿生集成監控系統。
出運安裝過程中,將通過陸地11臺絞車的牽引配合,將沉管浮運至安裝位置,隨后利用自主研發的多功能船組配合管內壓載水系統進行沉放、拉合對接。該套施工方案有效減少了人員有限空間作業和水下作業時間,以“可視化、數據化”管理推動施工安全與質量雙提升。
由于潭洲?水道水面狹小,航道最大水深僅為6米,現有的沉管浮運安裝船體型大、吃水深,根本無法駛入施工。為此,中交一航局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套內河沉管浮運安裝多功能專用船組。一個由兩艘單元船舶通過改造后拼接而成的“方形龐然大物”正是用于完成潭洲隧道工程內河沉管使命的“多邊形戰士”:“一航津安7”“一航津安6”專用船組。
據介紹,“一航津安7”“一航津安6”專用船組是沉管隧道建設必不可少的核心裝備,針對內河沉管施工工藝(作業水域受限、通航條件受限、作業窗口期受限)的環境特點自主研發。該船組長60米,最大寬度74.2米,雙船內部間距43.5米,4個沉放吊點起重能力150噸/個,吊點間距船寬方向39.3米(可調)、船長方向50米,單元船舶與橫梁采用鉸接,為保證內河沉管多功能專用船組的高效、安全和數字化施工,設計團隊為船舶專門研發了四大智能控制系統。
預計在兩天時間內,潭洲隧道沉管將在“一航津安7”“一航津安6”專用船組、多臺絞車以及各個系統的全力協同運行下,精準抵達水下目標定位。隨著多節沉管的陸續入水安裝,一條長達數百米的“潛龍”將初現“龍身”,成為潭洲隧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此次沉管的出運安裝,將為中交一航局進一步鞏固集團沉管隧道現代產業鏈“鏈長”單位優勢,實現“補鏈強鏈”具有重要意義。
潭洲隧道工程是落實廣東省“廣佛全域同城化”與“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戰略的標志性項目,建成后將縮短北滘與陳村之間的通行時間,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化及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發展,助力三龍灣科技城形成高效互聯的交通網絡。按照計劃,順德倫桂路項目潭洲隧道工程將于2027年實現通車。
編輯:鄭俊彬
通訊員:張英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