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幼升小簡歷火上熱搜:4歲會編程、5歲能讀英文原版《哈利波特》、6歲簡歷打印成26頁精裝冊。評論區炸了鍋:"現在幼兒園畢業都要搞作品集了?""中產家長到底在卷什么?"
這場荒誕劇背后藏著三重現實困境。學區房溢價越來越離譜,私立幼兒園開始考家長學歷,連少年宮興趣班都要看孩子獲獎證書。當教育軍備競賽下沉到學齡前,中產家長們突然發現:曾經引以為傲的鋼琴十級、雙語教育,正在變成孩子入學的"基準線"。
更深層的焦慮來自階層流動的困局。前有海淀家長砸錢買學區房,后有縣城學霸靠做題突圍。夾在中間的新中產既怕跌出舒適圈,又難突破天花板。就像上海某位金融高管媽媽說的:"我們這代人靠讀書改變命運,現在卻要用三代人的積蓄給孩子買張入場券。"
教育焦慮本質是時代病的投影。當35歲職場危機遇上AI替代潮,當"寒門貴子"神話逐漸褪色,家長們把全部籌碼押在教育賽道上。可當3歲孩子的時間表精確到分鐘,當親子關系變成簡歷包裝,我們是不是該問問:用童年透支換來的"優秀",真能兌換幸福人生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