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即墨實驗學校依托區域汽車產業資源,構建校企協同育人的“幸福成長圈”,探索“1+1+N”模式實踐。通過聯課程、聯隊伍、聯活動,打造以“走讀企業”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組建校企復合型育人隊伍,開展多樣化主題活動,破解學生成長中的實踐不足、職業啟蒙缺失等問題,推動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一、精準把握 理解內涵
2024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門發布《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方案》,明確“教聯體”以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學校為圓心,區域為主體,資源為紐帶,促進三方協同育人。
在“教聯體”的構建中,“教”是核心,強調“不教之教”與“有形之教”的結合;
“教聯體”的“聯”是關鍵,不僅是聯合,更是整合與聯動,學校應發揮主導作用;
“教聯體”的“體”是目標,是集合體更是共同體,是圍繞“健康快樂成長”目標構建的多元協同育人體系。
綜合以上理解,我們深知:要建設好“教聯體”,作為學校,必須發揮好主導作用,即主動畫好“同心圓”。
二、構建模式 走向常態
為使“教聯體”工作持續發展、走向常態,學校構建實施“1+1+N”模式,即“一個課程體系、一支隊伍、N個系列主題活動”。
“一個課程體系”是育人的核心載體。學校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結合企業的發展優勢,構建了一個豐富的課程體系。例如,“走讀企業”課程讓學生走進周邊的汽車制造企業,參觀生產線、研發中心等部門,感受現代制造業的科技魅力;“職業啟蒙”課程邀請企業人力資源專家介紹不同職業的特點和要求,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勞動實踐”課程組織學生參與或模仿企業的簡單生產勞動,培養勞動意識和動手能力;“企業文化”課程通過企業代表講述企業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內涵,傳承優秀的企業精神。還有“魅力鄉村”課程;“汽車城發展歷程”課程等。
“一支隊伍”是保障,由學校德育干部、中隊輔導員,企業中的優秀代表、周邊社區、汽車城管委相關工作人員等五部分共同組成的復合型育人隊伍,為課程精細化過程管理提供了堅實的人力支持。
“N個系列主題活動”是拓展,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科技活動、職業體驗日等,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鍛煉能力的廣闊平臺,使他們能夠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
三、深挖資源 豐富課程
在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學校經歷了從淺顯到深入的開發過程??v向來看,學校從單一企業或活動入手,逐步豐富和深化課程內容。例如,首次組織學生前往一汽解放公司研學時,重點引導學生關注企業的生產線,了解基本的生產流程。第二次前往青島新泉汽車飾件有限公司研學時,學校不僅組織學生參觀生產環節,還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企業管理制度、黨建思政文化,并探討企業的發展理念與社會責任。學生在研學過程中不僅對自動化的機器人操作表現出濃厚興趣,還對企業車間整潔有序的環境、降噪靜音的生產條件以及黨員示范崗的優秀表現感到震撼。學校深刻認識到,這些元素均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需的關鍵要素,因此致力于將單一的研學活動轉化為綜合性教育場景,打造思政大課堂與科技示范場。
橫向來看,學校通過“教聯體”形式,與具有鮮明特色的汽車制造企業建立合作關系,例如民族品牌代表一汽解放公司以及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的優秀企業奇瑞公司。與此同時,學校聯動參與企業發展的社區與村莊,例如邀請柳林社區書記講述山東省魅力鄉村建設成果及村民在汽車城安居樂業的現狀,幫助學生了解家鄉發展變化,樹立家國情懷。
此外,學校還與汽車城管理委員會聯動,邀請管委領導為師生開設思政大課堂,講述汽車城的發展歷程,使師生深刻感悟開拓進取的創業精神。通過以上實踐,學校成功構建了具有深度與廣度的課程體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四、規范管理 保證實效
(一)制定計劃
學校通過每年制定校企協同育人年度計劃,規范推進“教聯體”工作,通過“五定”原則(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主題、定形式),實施精細化過程管理,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二)細化流程
規范的實施流程是確保育人活動順利開展的關鍵。通過精心組織和周密安排,確保各項活動規范、有序、高效進行。以“走讀企業”課程為例,具體實施流程如下:
(1)準備階段:精心策劃
在每次“走讀企業”活動前,班主任老師會在班內進行詳細地指導學習。教師會向學生清晰地講解本次走讀企業的意圖、具體安排以及注意事項,確保學生了解活動的流程和步驟。同時,積極引導學生課下搜索有關走讀企業的資料,讓他們對企業有初步的認識,從而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也會與企業進行充分溝通,制定詳細的活動方案,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2)啟動儀式:明確目標
走讀活動前,全體參與師生會舉行活動啟動儀式。帶隊老師會在儀式上進行動員講話,并向學生傳達解讀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的目標和要求。學生代表則會分享自己在資料搜集過程中了解到的企業信息,并就活動中的注意事項進行發言。
(3)實施階段:深度體驗
在走進企業的過程中,學?!耙恢ш犖椤敝械膶I講解員會為學生提供細致入微地講解。學生通過實地參觀企業的生產線、研發中心、文化展廳等部門,深入了解企業的文化內涵、生產流程和前沿科技。同時,企業會安排學生參與一些實際的操作和體驗活動,如簡單的生產勞動、科技實驗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勞動的快樂和科技的魅力。在互動交流環節,學生可以向企業專家提問,企業專家也會結合學生的疑問進行深入淺出地解答,使學生對企業有更全面、更深入地認識。
(4)后期拓展:提升素養
實地參觀學習結束后,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拓展學習活動。例如,開展“家鄉特產包裝設計及廣告語”“我為企業設計一個產品”“我的美麗家鄉夢”繪畫作品等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家鄉發展、企業需求相結合,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班級內還會開展項目式學習,學生可以從企業發展規劃、企業logo設計、企業文化、企業發展目標、企業策劃實施過程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探究,并以思維導圖、美術作品、文字報告、手冊等形式呈現學習成果,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升綜合素養。
(三)多元評價
每次活動結束后,學校指導教師制作評價量表,涵蓋學生在企業實踐中的表現、課程作業完成情況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多個方面,全面掌握學生的成長軌跡與進步情況。除學生自評與互評外,學校定期匯總企業導師與學校教師的反饋信息,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與輔助,確保評價結果科學、客觀,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五、創新活動 激勵參與
創意化的實踐活動一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全面提升綜合素養;二是 也能激發企業參與協同育人活動的熱情,有利于企業呈現積極承擔社會育人責任的良好企業形象,密切企業與職工間的關系。如2024年6月,解放公司要到學校對貧困學生進行捐助,學校經過對接策劃,由原本單一的愛心捐助活動,主導拓展為“愛心賦能、科技引航、深度體驗”三項活動課程。一汽解放公司將最新科技的12輛卡車開入校園,使學生有機會沉浸式地近距離觀察和接觸這些凝聚著現代科技智慧的車輛,通過專業人員的講解演示和互動,深入理解汽車制造中的高科技應用,如智能駕駛系統、環保節能技術等。這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還增強了他們對民族品牌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同時,孩子們在接受企業捐助或者參與活動過程中,既感受到了企業的社會擔當,也學會了感恩與愛心奉獻。同時,學校積極對接參與企業的文化活動,例如讓企業邀請在校學生參與他們的文化演出活動,讓家長能親眼見證孩子的成長與進步,增強了家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動,共同為學生搭建了良好的成長平臺。
經過這幾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校企協同育人“同心圓”初顯輪廓。學校承辦了即墨區校家社協同育人現場會,在會上分享了協同育人經驗做法。一汽解放青島公司向學校贈錦旗表示感謝,向孩子們贈車模表示鼓勵,雙方約定加強校企協同育人,共育“解放”少年。未來,學校將進一步發揮“教聯體”主導作用,拓寬領域,在課程開發、過程管理、評價機制等方面深度融合,與各方共同助力學生成長!
聲明
本文來 源于青島大學即墨實驗學校。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鐵扇公主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