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上,中德生態園小學以破界融合的氣魄,書寫著教育創新的生動篇章。這所由三所村小合并、遷建而來的現代化學校,面對農村教育資源匱乏的挑戰,學校以“教聯體”為支點,通過“聯責任、聯資源、聯空間”,撬動“家校社”協同育人新生態,打造出“教育共同體”的示范樣本。
一、破局:從資源困境到教育生態重構
中德生態園小學坐落于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內。生源既有周邊26個社區的農村孩子,也有園區新興科技人才的子女。面對科技新城與傳統村落的碰撞,學校精準分析資源環境:盡管企業職工子女僅占10%,但家長群體中不乏有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園區內有十余個特色場館,為育人提供了廣闊空間。基于此,學校提出“優勢資源——問題靶向——轉化路徑”的解決方案,將企業生產線轉化為育人資源鏈,把社區空間拓展為教育場域,讓園區文化場館變身第二課堂,構建起“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生態。
二、創變:從單一育人模式到“四輪驅動”育人機制構建
為凝聚多方力量,學校苦練內功、外樹形象,讓學校的努力“被看見”。學校干部教師走進社區、走進企業宣講、發放明白紙,宣傳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為社區居民和企業職工答疑解惑;開展全覆蓋式家訪,對企業職工子女進行重點家訪,切實了解家長與學生需求,為家長解決后顧之憂,用真心真情凝聚家校合力。“滴水匯流處,芬芳恰自來”,學校的努力逐漸有了成效,各方力量相聚的“教聯體”初步成立。學校以“四輪驅動”機制為核心,推動單一育人模式向多維協同轉變。
(一)制度驅動:讓組織“實體化”
學校通過“政府統籌、教育主管部門落實、校級實踐”的三級聯動模式,整合多方資源。青島自貿片區管委會、中德生態園管委特設“營商部”,直接對接學校需求,鏈接園區企業、社區、場館資源,形成常態化協作機制。同時,將“協同育人”納入園區企業評價體系,確保資源投入的可持續性。
(二)資源破壁驅動:打造“全域共享”資源網絡
學校主動出擊,打造“生態課程導師團”,聘請園區20多位企業博士專家作為學校生態課程導師,開展“我與博士面對面”活動,開設生命科學、智能制造等特色課程;與清原作物科學有限公司、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海爾、綠館書店等十余個園區企業及場館建立校外實踐基地,組織研學參觀;借力芯恩教育團隊,開設外教口語課程,提升學生英語素養。此外,通過國際交流活動,如聯合國中文日、中外人文小使者等,培養學生全球視野,厚植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三)雙向賦能驅動:從“被動配合”到“主動反哺”
“教聯體”的導向不應僅是單向索取的,而應該是雙向賦能,互惠互利才能更長久。對方注入了各種資源力量,學校就應該以“優質的服務”輸出。這就需要學校用一種“共情”的角度考慮自身和外在因素的需求,量身定做“服務內容”。我校通過“校企雙向賦能機制”打造“教育服務包”,除了解決外來企業職工子女入學難問題以外,還開發“3點半成長學院”托管項目,提供個性化課后服務保障。鑒于企業職工下班較晚,不像當地學生有家人看管。學校在常規課后服務的基礎上與企業聯手,為企業職工子女打造個性化課程服務,個別學生最晚延時到晚上九點。
學校提供晚餐與教室,企業招聘特色專業教師進行托管,以此匹配高端人才子女的培養需求。再就是真正開放學校場館,如操場、體育館。主動邀請企業足球賽、籃球賽等集體賽事到學校舉行,既豐富了學校文體生活,又凝聚了校企感情。在這種情感凝結下,企業由以前的“被動配合”到“主動反哺”,形成“資源輸入——服務輸出”的良性循環。
(四)家校融通驅動:從“旁觀”到“深度參與”
我們創新構建"一三三三"家委會工作模式:
“一”立核心——以守護孩子全面發展為根本宗旨,將促進身心健康、助力成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三”架橋梁——精準定位三重角色:做學校教育的協同者、家長訴求的傳遞者、學生成長的守護者,在家庭與學校間搭建暢通無阻的溝通紐帶。
“三”聚合力——倡導三種參與形態:有錢者提供資源支撐,有力者投身實踐服務,有識者貢獻智慧方案,讓每位家長都能找到專屬的助力方式。
“三”筑初心——堅守三重責任準則:以熱忱之心關注教育動態,以細致之心參與事務協作,以溫暖之心做好服務保障,讓家委會成為家校共育的貼心伙伴。
三、蝶變:從資源整合到生態育人的立體呈現
“四輪驅動”育人機制下,學校教學質量穩居新區前列,并先后榮獲全國紅領巾獎章集體五星章、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學校等多項榮譽。青島日報評價其為“讓世界知名企業掌門人認可的學校”,生動概括了我校堅持創新改革,深化教育服務的成效,凸顯教育服務解決園區人才留駐的助力。如今的校園,不僅是學習育人場所,更成為凝聚社區文化、優化營商環境的紐帶。
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從“校內變革”轉向“社會總動員”。“教聯體”以全環境立德樹人為根本,將教育的“獨角戲”升華為“社會大合唱”,從“獨奏”到“交響”的教育革新。這既緩解了學校單兵作戰的壓力,又讓社會資源成為育人的沃土。當責任、資源與空間深度聯接時,教育方能超越冰冷的分數競爭,真正成為溫暖生命的成長力量。
聲明
本文來 源于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小學。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鐵扇公主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