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孩子肚子疼,原因可能在身體
也可能在心理
“醫生,她又喊肚子疼!”10歲的福州女孩樂樂(化名)本月第4次被媽媽帶到急診室,可各項檢查卻顯示正常。直到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心理科醫生一句“疼痛是什么顏色”的詢問,揭開了肚子痛的“真兇”。
女童肚子疼,四進急診
醫生揪真兇:心理疼痛
心理科葉家濤醫生見到樂樂時,樂樂正捂著腹部蜷在椅子上,額角滲出冷汗。媽媽王女士將檢查報告整齊擺放在診室桌面上,血常規、B超、胃鏡報告均顯示無異常。王女士焦慮地表示:“這個月,她第四次肚子痛進急診了,跑了好幾個科室都查不出問題,有醫生建議我們來心理科看看。”
能告訴我,疼痛是什么顏色的嗎?
醫生
孩子
黑……黑色的刺,扎在腸子里。
疼痛在什么時候最厲害?
醫生
孩子
早上7點。
那時候發生了什么呢?
醫生
孩子
媽媽給我裝書包……
葉醫生轉向媽媽——
裝書包時,您通常會說什么?
醫生
媽媽
沒說什么,就是交代一些學校的事。
比如今天早上說了什么?
醫生
媽媽
今天考試仔細點,別又輸給隔壁小雨(化名)。
診室突然安靜,樂樂的手指深深掐進校服口袋。
“你就是不想上學裝的吧?你看這么多檢查都沒問題!”媽媽的聲音再次響起。
此后,心理科醫生對樂樂進行了專業評估,心率變異性分析提示,交感神經活躍度提升;兒童焦慮自評量表提示,焦慮分值顯著上升。“這不是腸胃問題,是心理疼痛。”葉醫生告訴王女士,“孩子的身體在代替她說:‘我承受不住了’。”
多管齊下的治療方案
根據評估結果,心理團隊為樂樂擬定了干預措施:根據樂樂當下的處境,暫停課外班;允許帶“安心玩偶”上學;記錄“疼痛日記”,用不同顏色標注疼痛等級;父母改善養育方式,暫時停止抽查單詞背誦、對比月考排名等,并讓孩子短期在家休息一周,在心理科進行沙盤游戲治療……
隨著“疼痛日記”里疼痛頻率和程度的明顯減少,增加了“平靜日記”,樂樂慢慢不再依賴玩偶去上學。隨著家庭壓力的減輕和氛圍的改變,樂樂也不再害怕上學。
葉家濤醫生提醒:
當孩子喊“肚子疼”,在經過專業檢查排除了可能存在器質性病變后,若仍反復出現不明原因軀體疼痛、特定情境下癥狀加劇(如晨起/考試前)、家庭陷入“檢查-正常-更焦慮”的死循環問題,要考慮心理問題的可能。
據不完全統計,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各種心理問題。常見的類型有:存在學霸型焦慮(占比38%)、校園欺凌創傷(占比27%)、家庭情感忽視(占比19%)、神經發育障礙(占比16%)。
葉醫生也呼吁:
請家長及時關注兒童心理健康
尋求更專業的幫助
轉發,提醒身邊人!
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林小鋒
新媒體編輯 鄭錦鑾
監制 管慧 危磚黃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