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作為一個外來宗教卻成長為了華夏大地上的第一宗教,外來的和尚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和地位,肯定少不了貴人們的襄助。而這些華夏本鄉本土的貴人中,對佛教幫助最大的無疑就是帝王們了。
那么對佛教早期在中國的興盛和傳播,起到最大推波助瀾的皇帝都有誰呢?
碼字的帶大家一起來數數吧。
永平求法
萬事總有其源,華夏大地上第一個崇信佛教的皇帝,肯定是佛教早期傳播不可或缺的推手,那么他又是誰呢?
公元64年的一天,東漢的第二代皇帝明帝劉莊突然向朝臣們表示,昨夜他夜寢南宮時做了一個夢。夢中一個金色的神頭放著白光飛起,然后不停地繞著東漢皇宮的殿庭轉圈。
劉莊將自己的夢中所見到的神的形象描述出來后,殿下楚王劉英一下便認出了劉莊夢見的神首正是佛陀。劉莊聽后一下子就對佛教來了興致,其后在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佛教教義后,他決心將佛教引入東漢。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令人生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劉莊這個夢很顯然是為引入佛教,避免本土的道教反對而找的一個借口。
而根據史料記載,楚王劉英正是第一個向劉莊介紹佛教的人,而他又是為劉莊解夢的人,所以劉英劉莊這哥倆大概率是演了一出雙簧給朝臣們看。
托夢行事在漢朝早有先例,西漢漢文帝與寵臣鄧通的故事就是明證。
據《資治通鑒》記載,劉莊于公元65年(永平八年)派出了蔡音、秦景作為使臣,前往天竺求取佛法。
而蔡音、秦景兩人才走到了阿富汗高原時,就巧遇了在那里宣揚佛法的天竺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蔡音、秦景兩人一看不用跋山涉水去遠在天邊的天竺就能交差了,于是趕緊便邀請這兩名僧人到漢朝傳法。而兩位天竺高僧對于二人去東方傳法的請,求也是一口就答應下來。
其后迦什摩騰、竺法蘭還協助蔡音、秦景在阿富汗搜羅了一批佛經和佛像,在做好了相應準備后便跟著蔡音、秦景一道,踏上了前往東方的漫漫長路。
公元67年,蔡音、秦景帶著天竺僧人、佛經、佛像等,回到了東漢的都城洛陽城。
東漢明帝劉莊得知蔡秦兩人不辱使命歸來非常高興,親自接見了迦什摩騰、竺法蘭兩位天竺僧人,向他們詢問佛法的奧妙。
劉莊對迦什摩騰、竺法蘭講解的佛法十分滿意,于是便下旨按照兩位天竺僧人的描述,仿天竺式樣修建寺院。由于佛經、佛像都是由白馬馱進洛陽城的,因此這座中國史籍上有記錄的第一座佛寺,便被命名為了白馬寺。
古代的寺就是廷,意為有法度的地方。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寺本是作為官署名的,如鴻臚寺(外交部)、大理寺(最高法院)等。
佛教在中國大地上的第一座廟,就被劉莊給定名為了寺,這讓佛教對比本土的道教一下子就高大上了。
這一事件由于發生在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所以被稱為永平求法。
這里碼字的大膽猜測一下,第一個向劉莊介紹佛教教義的楚王劉英,應該手下有人與天竺僧人迦什摩騰、竺法蘭有聯系。劉莊之所以在夢佛后第二年才遣人去天竺求佛法,就是為了給先行去天竺請迦什摩騰、竺法蘭來中土的信使,留下足夠先行通知兩人的時間。
迦什摩騰、竺法蘭在阿富汗并不是偶遇劉莊派出的使者蔡音、秦景,他們是特地在當時從中亞進入印度的必經之路上等候漢使到來。
東漢明帝劉莊無疑是華夏歷史上認同佛教的第一個皇帝,佛教其后在華夏大地上得以傳播壯大,他是功不可沒的推手。
本篇就到這里了,下一篇各位再見。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