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30日,新華社播發(fā)了中國共產(chǎn)黨為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的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討論并實現(xiàn)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
當時,遠在美國的馮玉祥聽聞消息,興奮異常,立刻公開響應(yīng)號召,打算回國參加政協(xié)會議,不久之后,中央電示上海局以及中央分局,邀請29位民主人士北上洽談新政協(xié)召開事宜,馮玉祥位列第二。
不過很遺憾的是,馮玉祥在回國途中,途經(jīng)蘇聯(lián)時不幸罹難。未能親身赴會,實在可惜。
毛主席、朱老總聯(lián)名致電民革以及馮夫人李德全,并邀請李德全參加新政協(xié)。
據(jù)說毛主席也曾為馮玉祥將軍兩次題寫挽聯(lián),此后未有人在享受過如此殊榮。
一
馮玉祥過去與我黨合作,是伴隨著矛盾和沖突的。
第一次合作是在大革命時期。
馮玉祥在與我黨在合作初期,雙方尚能因為同一個目標而和睦共處,但隨著相處日深,各種理念不合的問題日益凸顯。
一方面,馮玉祥所處的身份地位,是他對我黨行為不滿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一方面,我黨當時剛創(chuàng)建不久,政治上還顯得不夠成熟。
那時馮玉祥正為武器裝備軍餉苦惱,而遠在南京、上海的蔣介石則是財大氣粗,是馮主要追隨的對象。
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反革命政變,馮玉祥積極追隨蔣介石“清黨”,按照馮將軍本人的話來講就是:
“誰的力量大,我們就和誰合作。”
馮玉祥在“清黨”期間,尚留有余地,即對所部中的共產(chǎn)黨員“禮送出境”,但很快隨著我黨在西北地區(qū)領(lǐng)導(dǎo)武裝起義,馮玉祥為了維護他在豫、甘、陜?nèi)〉慕y(tǒng)治權(quán),拿起了屠刀。
第二次合作是在1933年察哈爾抗戰(zhàn)時期。
1930年中原大戰(zhàn)后,馮玉祥部土崩瓦解,為了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馮玉祥轉(zhuǎn)而同中國共產(chǎn)黨合作。
馮玉祥在與我黨合作的初衷,主要是看中了當時我黨已經(jīng)走出了“大革命失敗”的陰霾,從當年只有百余人的一個小黨,發(fā)展成為坐擁數(shù)萬大軍,占地數(shù)省的龐大實力,馮玉祥想通過我黨謀求與蘇聯(lián)聯(lián)系,并獲得支持。而我黨也有意要借助馮玉祥的影響在華北發(fā)展武裝力量,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加之當時長城抗戰(zhàn)爆發(fā),雙方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的展開。
馮玉祥至此終于又有了一支自己掌握的軍隊。
不過,也比較遺憾,那時馮玉祥與我黨的合作,雙方都有各自的目的和想法,并且對彼此也始終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礎(chǔ)上,加上蔣介石的瓦解與破壞,終于導(dǎo)致了后來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失敗。
馮玉祥此后完全喪失了軍事力量,他與我黨之間也未再進行實質(zhì)上的合作。
有意思的是,正是因為兩次合作都不是很成功,我黨對馮玉祥的評價也不是很高,諸如“倒戈將軍”這樣偏負面的稱呼,時至今日依然存在。
真正改變馮玉祥風(fēng)評的是其堅持抗戰(zhàn)乃至抗戰(zhàn)勝利后所堅持的民主建國思想。
1945年12月,馮玉祥在抗戰(zhàn)勝利后四個月發(fā)表了《建國問答二〇四問》,集中闡述了他民主建國的思想,諸如:在政治上人民應(yīng)有自由,即“發(fā)表的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匱乏、免于恐懼”。經(jīng)濟上“應(yīng)該實行計劃經(jīng)濟”。
二
也正因為馮玉祥主張,所以他對毛主席親身赴重慶談判的壯舉十分欽佩。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乘飛機從延安飛抵重慶,馮玉祥因事不能去機場迎接,還特意派夫人李德全專程到機場歡迎。
值得一提的是,馮玉祥雖然未親自到機場迎接,但毛主席、周恩來、王若飛等不顧勞累,當天就往馮玉祥公館拜訪,馮玉祥十分動容,立刻起身迎接,賓主之間其樂融融。
8月30日,馮玉祥攜女馮穎達,去毛主席的臨時住處(重慶桂園國民黨軍委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公館)回拜,但當時毛主席、周恩來不在住處,馮玉祥甚為遺憾。
當時,毛主席、周恩來等人在住處留下了給賓客的名片,被馮玉祥獲得后視為珍寶收藏。
中蘇友好協(xié)會為毛主席召開歡迎大會時,馮玉祥更是親自出席,并在會上發(fā)表講話:
“今天這個大會,正如孫總理(孫中山)所提出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同時又顯示了全國人民團結(jié)一致抗日的信心。”
“我們在這個激動人心,歡欣鼓舞的時刻,一定要加強團結(jié),提高警惕,嚴防有人從中破壞。”
宴會期間,毛主席時不時的與馮玉祥攀談,相處非常融洽。
當天晚上,馮玉祥陪同毛主席、周恩來等到國民黨元老吳鐵城家中赴宴,席間眾人暢聊,還聊起了當年大革命時期國共攜手合作的情形。
宴會結(jié)束后,毛主席乘車返回,不料天黑路滑,車子陷在路旁的溝中,馮玉祥見狀,當即命令隨從推車,見一時半刻推不出后,立馬上前拉住毛主席的手,讓毛主席同他乘一輛車。
直至當晚11時,馮玉祥一直把毛主席護送到了桂園門口,這才又驅(qū)車返回自己的住處康莊。
即便回到家后已經(jīng)是深夜,但馮玉祥仍然十分興奮,想到高興處,特吟詩一首:
“今天真快樂,今天真歡欣。樓上樓下人滿座,“干杯”、“干杯”不斷聲……”
幾天后,馮玉祥在家中設(shè)宴,歡迎毛主席到重慶,并吩咐上清寺康莊馮委員辦事處人員,要寫好請?zhí)扇私o桂園送過去。
考慮到毛主席是湖南人,馮玉祥還專門請來老家住處歇臺子抗倭樓的廚子老張,豐盛一些,多弄幾個湖南口味的才來給毛主席做菜,并且還點名要做湖南菜:
“明天有五六個客人來吃飯,叫老張搞好一些,多弄幾個湖南口味的菜。”
三
1945年9月6日,在宴會當天一大早,馮玉祥就攜夫人趕往康莊,并詢問宴會準備的情況,當?shù)每登f辦事處按照他以往的慣例未準備煙酒后,還特別吩咐工作人員立即去置辦。
這也破了馮玉祥以往慣例,不管宴會大小,從不準備煙酒。
當天下午4時許,在張治中的陪伴下,毛主席、周恩來來到康莊。
剛進門,張治中就看到了馮玉祥置辦的煙酒,還驚訝了一聲,過去他與馮玉祥相交,知道他的慣例:
“呵,有酒呀!煥公(馮玉祥)這可是開天辟地頭一回喲。”
馮玉祥親自迎接毛主席進門,一行人談話后,隨即邀請眾人落座,毛主席看見馮玉祥邀他上座,還遲疑了一陣,還是馮玉祥一語,打消了毛主席顧慮:
“你們遠道而來,當然應(yīng)該首座。”
馮玉祥十分欽佩毛主席的彌天大勇,為國家和平計,不顧危險,不辭辛勞親自來重慶談判,還為毛主席親自倒酒,并將第一杯酒敬毛主席。
毛主席謙虛一笑,擋住了馮玉祥的敬酒,并端起酒杯向在座的所有人致意:
“還是讓我們大家同飲吧。”
據(jù)說馮玉祥將軍一生從不抽煙飲酒,所以他宴會從不準備煙酒,當時敬酒的時候,馮玉祥杯中其實空無一物,他自己并不會喝酒。
張治中看見以后,還揶揄馮玉祥:
“煥公,你杯中無物,是不是要我們敬你一杯?”
哪知道馮玉祥慨然一笑,隨即吩咐眾人給他倒上酒,并倒了慢滿一杯,與眾人一飲而盡。
整個宴席沉浸在一片友好的氛圍中。
馮玉祥此次宴客,出席的賓客中多是多年相交的好友,加上大家彼此主張一致,所以更不同意以往待客宴席,大家暢所欲言,從過去大革命時期的經(jīng)歷一直聊到即將建立的新中國。
當時,整個宴會期間陪侍者,也多數(shù)都是馮玉祥身邊親近的高級副官以及參謀,無形之中也使得這次宴會更顯得不同。
馮玉祥將軍不少身邊親近的人就連陪侍也無法,但為了能一睹毛主席真容,都爭先恐后的從門縫里看。
在送毛主席出門后,馮玉祥將軍夫人李德全曾感慨的表示:
“你看毛先生精神多么好,舉止言談多么謙虛可敬,特別是兩只大眼睛,囧囧有神,透出了堅定、剛毅、自信,對前途充滿了樂觀主義的信心,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啊。”
在國民黨當局統(tǒng)治中心的重慶,馮玉祥宴請毛主席一事也成為當天新聞上的頭版頭條,被報紙上刊載,但因為有馮玉祥的保護,所有試圖想探聽此次宴會談話的人也只能無奈宣布失敗。
事后國民黨當局特務(wù)還專門造謠,這反而使得馮玉祥將軍心里更加堅定“反對內(nèi)戰(zhàn),要求民主”的心思。
也是經(jīng)歷過重慶一行后,毛主席深為馮玉祥的坦誠相待動容,兩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1948年9月1日,馮玉祥不幸罹難后,毛主席十分震驚,在發(fā)去唁電的同時,還特意邀請馮夫人李德全出席新政協(xié)會議。
1949年9月1日,馮玉祥遇難一周年之際,其紀念大會在北平隆重舉行,毛主席親筆題詞,周恩來更是出席紀念大會,并在會上致悼詞:
“馮玉祥先生從一個典型的舊軍人轉(zhuǎn)變成一個民主的軍人,他經(jīng)過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義中國。馮先生生前進行反蔣,尤其是在美國最后一次與美帝國主義進行了正面的斗爭。……,馮先生堅決的拒絕了美帝國主義對他的引誘,毅然離美準備回到中國解放區(qū),接受參加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號召,不幸中途遇難,實值得大家紀念。”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決定將馮玉祥骨灰安葬在泰山腳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